日期:2025/04/05 04:55来源:未知 人气:52
①
4月19日,美科技股遭遇了一个恐怖的“黑色星期五”,迎来一轮暴跌。而这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源于“一年十倍”大牛股超威电脑 的一则利空消息。
上周五,超威电脑在新闻稿中表示,公司第三财季业绩要等到4月30日才公布,这打破了之前提供初步业绩的惯例。
为什么不按惯例提供初步业绩?难道是有什么巨大利空因素?业绩还能不能支撑目前如此高昂的股价?要不要落袋为安或者高位跑路……
超威电脑的这则简短新闻稿,瞬间引发市场极大的恐慌情绪。于是,机构和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超威电脑股票,大规模抛售的结果就是,一天时间,超威电脑股价暴跌23%。
超威电脑的暴跌,则直接带崩了美股中的一众科技股,其中AI股和芯片股是此次暴跌的重灾区:
ARM跟着大跌超16%,英伟达跌10%,奈飞跌9%,AMD跌5.4%,美光科技跌4.6%,博通跌4.3%,阿斯麦跌3.3%……
而科技巨头微软、苹果、英伟达、亚马逊、Meta(脸书母公司)、特斯拉、Alphabet(谷歌母公司)等“七姐妹”市值损失最为惨重。
周五一天,英伟达重挫10%,一天时间市值蒸发2120亿美元,是该公司成立以来市值损失最大的一天,也是美股历史上单日市值蒸发第二大的公司。
本周以来,英伟达市值累计蒸发3000亿美元,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其次是AMD,市值蒸发2370亿美元;苹果市值蒸发1780亿美元,微软市值蒸发1690亿美元,亚马逊市值蒸发1180亿美元,Alphabet市值蒸发410亿美元,特斯拉市值蒸发760亿美元,Meta市值蒸发680亿美元。
上周,美股“七姐妹”市值总共蒸发了约10000亿美元,为史上最惨一周。而英伟达一家就贡献了大约三分之一。
超威的一则新闻通稿,之所以会“带崩”美一众科技股,尤其是芯片股和AI概念股,主要原因在于超威公司业务运营的底层逻辑。
超威主要是生产计算机并出售给研究人工智能的相关公司,用于训练AI、网站服务器、数据存储,NASA、英伟达等都是超威的合作伙伴。
对于超威电脑来说,谁能最终成为人工智能的大赢家不重要,因为谁都要从超威这里购买最基础的“硬件设备”。
甚至对于超威来说,市场越混乱、入局者越多,最终赢家产生的越晚越好。套用让子弹飞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就是:谁当县长我不在乎,反正我都会是县长夫人。
这正是超威电脑的厉害之处,也是超威电脑一则利空消息就能带崩整个美科技股的底层逻辑。
②
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的加息周期,准备再次利用美元潮汐收割全球财富。
美元加息,引导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拉崩其他经济体,然后再来一波方向回马枪抄底收购这些国家的优质资产,这都是玩了几十年的老套路了,可谓轻车熟路。
但这也经常容易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随着市场上流动资本的减少,容易把自己家里的美股也“搞崩”。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副作用不小,但美联储还是按计划开启了新一轮的暴力加息周期。
到2023年初,加息了一年多,中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硬扛扛住了这一轮潮汐收割,一直咬牙没有被拉爆,而在强烈副作用之下的美股,则一路下跌,眼看着就要先拉被爆了……
这时候,在多方势力推动下,一个典型的美式“超级英雄”出现了, 把眼看着就要爆了的美股,硬生生拉了起来,这个超级英雄,就是大家现在人人都能吹两句的Chat GPT。
当时,Chat GPT出来的时候,各种美国媒体的宣传口号是,Chat GPT即将颠覆世界,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于是,在Chat GPT这个颠覆科技的带动下,在科技股“七姐妹”的引领下,美股直接来了一波V型反转。
不过,颠覆性科技Chat GPT并没能很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于是故事讲到2023年下半年就有点讲不下去了,美股再次掉头向下。
眼看着美股可能被拉爆,去年底今年初,以Sora为代表的新一代颠覆性科技,又来了!在AI人工智能的加持之下,在各路媒体的摇旗呐喊助威声中,美纳斯达克指数再次掉头向上,并在3月21日创出新高。
不过,这次Sora对美股上涨延续的时间,没有Chat GPT那么持久,3月22日开始,美股开始高位横盘,横盘到4月2日之后终于扭头向下,开始下跌,4月11日之后更是加速下跌,科技股领跌。
至于下跌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的迭代,遇到了瓶颈。
深度使用Chat GPT4.0的人应该都感觉到了,最近两个月以来,Chat GPT的“智商”提升,明显变慢了,或者说基本停滞不前了,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各家公司都没有大规模的钱继续烧下去了。
人工智能的迭代,越往后对算力的需要越高,而且这种算力需求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那么需要投入的芯片和支持芯片运算的电力能源也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但烧钱烧到现在,open AI没有更多的钱投入了,谷歌、亚马逊也没有更多的钱投入了,就连家大业大的微软,也没有更多的钱去大规模投入了。
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没法快速盈利赚钱。
Sora和当初的Chat GPT一样,并未能快速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也就没法快速创造财富,实打实地获得收益。
融资来的钱和自家的钱烧的差不多了,但是又没法大规模投入工业化应用产生收益反哺继续迭代研发……
故事可以讲,但迟迟不能实现完整的商业闭环,市场就有点失去耐心了,于是,一些前期获利巨大的资金,明显呈现出抛售套利想要离场的趋势。
于是我们看到了近期这一轮以AI和芯片概念为代表的科技股,出现了“闪崩”的势头……
③
那么,以AI、芯片、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美科技股,会继续跌下去乃至崩盘,甚至带崩整个美国股市吗?
平叔个人的观点是:可能性,极大!
很多人可能会不相信,美股不是永远涨吗?美股怎么可能崩?
在之前的文章中,平叔就写过,从1920年到现在的一百年时间里,美国股市一共崩盘过4次,分别是: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引发的第一次大崩盘,道琼斯指数暴跌89%。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第二次大崩盘,道琼斯指数最低跌到600点,美国《商业周刊》甚至发文称这是“股市之死”。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引发的第三次大崩盘,纳斯达克指数暴跌83%。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第四次大崩盘,纳斯达克指数最低的时候,只有2000年泡沫巅峰时候的20%。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美股永远涨,那是因为他们都还太年轻了!炒美股的时间应该不超过10年。
像平叔这种“老家伙们”,看目前美股的感觉,无不是如同站在万米高空的悬崖边上往下看 ……而且此时此刻天气还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暴将至……
当然,平叔也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的方向,是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先进生产力。
但是,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颠覆性的科技,从出现、到成长、到成熟,再到最终运用产生巨大社会财富,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可能是数年,甚至需要数十年。
从Chat GPT一出来,西方媒体就开始说这是颠覆性科技,现在Chat GPT都已经迭代到4.0了,Sora也出来了,按照媒体的说法,世界都被颠覆至少五六次了……
既然世界都被科技颠覆五六次了,但是大规模地工业化运用了吗?创造了巨大社会增量财富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改变了吗……
好像都没有,中国没有,欧洲没有,就连人工智能的发源地美国,也还没有……
因此平叔认为:目前美股中以 AI为代表的科技股,很像2000年时候的互联网泡沫。
④
计算机的出现,其实是非常早的,它诞生于1946年,但计算机真正成为个人办公工具,却要等到40年后,1985年微软开发出windows操作系统之后,才被普通个人广泛使用。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具体来说,是1969年11月21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署建成了第一个网络,取名为阿帕计算机网(ARPAnet),它是第一个使用包交换技术的真实网络。
但互联网真正开始商用,也要等到20年之后的1990年代。
如果你是一个美国投资者,如果你天资过人,嗅觉灵敏,从1990就开始布局投资互联网股票,那么你会有个什么结局?
是暴富吗?不是!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结局,不是暴富,而是破产!
因为2000年的时候,美国互联网泡沫——破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的股价,都从最高点跌到地板上去了,跌幅超过90%。
因此,当时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其实95%都破产了,消失了,成为无人知晓的沉没历史。
包括你今天看到的亚马逊,当时股价在一年多的时间,也从90多美元,一路跌到6美元。
如果放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觉得你能从上百只互联网公司股票中选中亚马逊吗?
即使你百里挑一,选中了亚马逊,你确信自己能扛得住它从九十多美元跌到6美元而一直拿着不放吗?
包括在美国上市的网易,200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时,股价是15.5美元,但到2001年9月,网易股价最低低到64美分而停牌,你没看错,是64美分,0.64美元!跌幅96%,接近清零!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时间是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联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上正式承认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
但互联网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进入个人生活,改变生产关系,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也要等到10年后,也就是2003年淘宝成立。
中间过程,长达十年,这期间,无数互联网公司破产消失,就连雷军的卓越网,也经不住烧钱不赚钱而卖给了亚马逊。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颠覆性的科技,从出现、到成长、到成熟,再到最终运用产生巨大社会财富,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可能是数年,十年,甚至数十年。
从2023年初Chat GPT“问世”到现在一年多时间,媒体和各路讲故事的资本宣称,人工智能已经颠覆世界五六次了,但已经被颠覆五六次之后的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却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美联储还在为所谓的压制通胀,而选择不降息……
⑤
美股中这一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股,会不会重走2000年互联网公司泡沫破灭的老路?平叔不确定,但从一个穿越了至少三个经济周期的老家伙的经验来看,平叔认为:
目前人工智能科技股,明显是一个风险远大于收益的“标的”。
任何理性、成熟的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的时候,最好的选择,一定是先离场。
在美股这一轮科技股中已经赚了钱的,最优的选择,必定是“落袋为安”,保住利润;还没有进场的,也不要眼红别人,因为一个可能“清零”的投资“标的”,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标的”。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只要你能手拿筹码站在这个市场上,市场就永远有机会,永远有赚不完的钱。
而我甚至认为,将来真正会产生颠覆性的人工智能应用,或许压根就还没有诞生。
就像虽然互联网1994年就引入了中国,但是电商的颠覆性产品淘宝要2003年才诞生,通信的颠覆性产品微信要2011年才诞生,短视频的颠覆性产品抖音要2016年才诞生……
当然,这一轮美科技股大跌会不会带崩美股上演第五次大崩盘还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美股真迎来第五次大崩盘,那么在美股崩盘之前,另一个国家的股市,必定会先于美股而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