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4 00:56来源:未知 人气:52
又有一位玩家加入了红方,蓝方的朋友们,快来刷礼物,别让对面领先了!” “现在,我们的××玩家已经召唤出神龙,胜利指日可待!” “大家记得点赞哦,想要上榜的哥哥姐姐们,加入粉丝团并送上一朵小花,战力值会立刻提升!”
在弹幕游戏直播中,只需简单发条弹幕、点赞或送礼物,就能为所支持的战队增添战斗力。游戏玩法多样,从攻打营地到动漫形象的拔河对决,再到五指山下的魔猴反抗,都充满了紧张与刺激。主播们不断呼吁观众“扣1加入游戏”“多刷礼物占据优势/挽回劣势”,使得这种直播模式在短视频平台上愈发受到欢迎。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网友在游戏中被主播诱导过度消费,试图通过“氪金”来获得胜利。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不少是未成年人。对此,专家指出弹幕游戏直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诱导消费、未成年人保护不足以及潜在的不公平竞争等。他们强调,必须确保直播内容合法合规,切实保护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在弹幕游戏直播的火热背后,也浮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消费观念的引导。主播们往往通过诱人的礼物和奖励来刺激观众消费,而这种消费观念对未成年观众的影响尤为深远。专家指出,弹幕游戏直播平台应承担起更多责任,确保合规合法,切实保护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过度消费和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弹幕游戏直播的火热现象背后,隐藏着一种不为人知的消费逻辑。主播们常常运用各种策略来刺激观众消费,而这些策略往往暗藏玄机,影响着游戏的输赢。 以一款五指山镇压魔猴的游戏为例,观众可以通过在公屏上扣“1”或“2”来选择加入五指山或孙悟空阵营。随着游戏的进行,哪方的血条先见底即为输。为了赢得游戏,观众可以通过点赞或送礼物来增加所代表一方的推力,甚至直接使用“金箍棒”这样的道具来逆天翻盘。
然而,这些道具并非轻易可得。主播口中的“金箍棒”需要靠刷直播间礼物“神秘空投”获得,而一个神秘空投的价值不菲。在游戏的紧要关头,为了逆转乾坤,一些观众可能会不惜重金连刷多个礼物。
记者在观察多场直播后发现,这类弹幕游戏互动形式简单,观众只需在评论区输入特定内容即可参与。但正是这种简单的参与方式,却可能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消费的漩涡。有时,甚至会出现两个弹幕游戏直播间就同一游戏进行PK的情况,观众可以通过押输赢来获取积分,进一步加剧了消费的激烈程度。
对于这种弹幕游戏中的消费现象,专家指出,平台应承担起更多责任,确保合规合法,切实保护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过度消费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观众也应理性看待这种消费行为,量入为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弹幕游戏直播中,主播常常会“催氪”,即鼓励观众消费。礼物的价格范围从几毛钱到上百元不等,且没有上限。为了在游戏中获胜,获胜方可能会投入大量资金,但除了游戏“胜利”本身,他们只能获得主播和直播间观众的口头赞扬、恭维,或是登上该游戏虚拟排行榜的荣誉。
一位自称小M的直播账号运营人员向记者透露,弹幕游戏直播的核心机制在于引导用户刷礼物或发送弹幕。弹幕的数量和内容可以通过后台进行操控,即使主播处于非活跃状态,直播间的互动热度也会随着弹幕数量的增加而上升。从根本上说,这并不算是真正的游戏,而是依赖于点赞和刷钱来推动的互动,游戏内部缺乏博弈元素。刷钱就能变强,这种低成本且容易复制的“催氪”行为在弹幕直播中屡见不鲜。此外,一些直播后台甚至会采用“暗箱操作”手法,即人为控制某方阵营的优势或劣势,以此刺激其他阵营加大送礼力度。
在弹幕游戏直播中,未成年人打赏参与游戏的情况屡见不鲜。曾做过弹幕游戏主播的彤彤指出,某些游戏的画风明显倾向于吸引小孩子,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拔河比赛以及“原神”游戏角色的抢占领土等。这些游戏往往让主播预见到可能收到未成年人的打赏。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弹幕游戏直播间的游戏设置并不像其他网游那样对未成年人有所限制,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沉迷其中,甚至不惜大量投入资金。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家长反映其7岁孩子在某平台被弹幕游戏吸引,去年10月和11月间进行了6次打赏,共计花费4394元,而被打赏的主播大多为低龄弹幕游戏互动类主播。
此外,社交平台上还出现了不少自称“××弹幕游戏运营”的账号,他们分享如何利用未成年人打赏的策略,如通过增加互动、分享直播间等方式提升账号热度。
然而,弹幕互动游戏是否应被视为网络游戏并对未成年人有所限制,目前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指出,现行立法体系下对这类模式的法律性质尚无明确界定。尽管一些平台选择用“弹幕互动玩法”替换“弹幕互动游戏”的表述方式,以避免将其认定为网络游戏,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潜在的法律责任。
赵精武强调,无论这类模式被界定为网络游戏还是直播内容,如果存在诱导或放任未成年人消费的行为,都将构成违法。平台方和直播间管理者必须履行法定的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确保游戏内容健康、合法且适合未成年人。 对于弹幕游戏中的“暗箱操作”问题,赵精武副教授指出,这种行为实质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核心权益。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诱导玩家进行不必要的消费,特别是在游戏结果设置赌注等赌博元素加入后,这种行为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同时,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的赵洋律师也指出,这种弹幕游戏模式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包括直播平台的管理规定、网络内容规范以及游戏版权等。例如,弹幕内容是否包含敏感词汇,平台必须采取相应的识别和屏蔽措施,以避免降低玩家游戏体验,形成所谓的“网络噪音”。此外,网络游戏与弹幕互动结合产生的新玩法,是否受到相应的版权保护,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
另外,专家们还提到,某些弹幕游戏中会使用知名IP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原神”游戏角色等。如果这些形象未经版权方许可就被用于游戏制作,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在弹幕游戏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明确直播游戏的界限并加强监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涉及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还关系到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对直播游戏的监管力度,以确保行业的规范运营和玩家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