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8 06:50来源:未知 人气:51
这边,传统影视编剧还在抱怨署名权被剥夺、剧本被随意篡改、稿酬被压低的问题,而那边,短剧编剧的高收入却登上了热搜榜。 2024年,短剧市场依旧保持火爆态势,短剧编剧的收益情况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对多位短剧从业者进行了采访,揭示了一些行业的真实情况。有从业者透露,虽然确实存在月入10万的编剧,但这样的高收入者仅占总数的约1%。而正常情况下,一部短剧剧本的价格在1万至5万元之间。
以一位名为九九的编剧为例,他拥有丰富的影视背景和7年的导演经验,在2022年8月因朋友介绍而踏入短剧行业。虽然他坦言,起初并非因为高收入而入行——那时一个剧本的酬劳仅有5000-8000元——但如今,他的收入已有了显著的提升。九九已创作了多部作品,并经营一家剧本工作室,其中几部作品的播放量均达到5000万左右,充值量也均超过千万。今年1月初,他创作的《今时重逢不相识》短剧上线后,迅速登上了热剧排行榜的首位,截至目前,该剧在某平台的播放量已超过4000万。 编剧九九的作品在某平台播放量已突破千万大关,这使得她收到了众多合作邀请。她目前给出的报价策略是每部剧4万至5万元的保底费用,再加上总充值的1%作为分成。
九九透露,短剧编剧的收入模式通常是保底与分成相结合。对于初入行的新手编剧,保底费用大约在1万至1.5万元之间;而那些已有作品上线的编剧,其价格范围则提升至1.5万至2万元。若作者的作品充值量超过1000万,其价格将普遍达到2万至3万的水平;若有多部作品达到此标准或出现现象级爆款,编剧的保底价格则有望升至5万。
然而,九九也指出,真正能达到每月收入10万水平的顶尖编剧,是那些既创作出现象级爆款作品又能在每月持续上榜、充值量超过千万的作品的作者。在她看来,这样的高收入水平并非普遍现象,而是少数顶尖作者才能达到的。
此外,另一位短剧编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确认,确实存在月入10万的短剧编剧,但这样的收入水平仅占行业总数的约1%。同时,他也指出短剧编剧的收入并不稳定,有时可能收入颇丰,有时则可能为零。
随着短剧市场的日益火爆,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不少自称制片人或短剧编辑的人士积极发布收稿审稿信息,甚至在春节期间也不停歇。这使得短剧行业的创作环境变得更加“内卷”。
一短剧编辑在小红书上发布了收剧本的动态,揭示了短剧创作的某些要求。通常,一部短剧会包含80至100集,投稿者需提交前十集的剧本内容,同时提供大纲和人物小传。编辑指出,短剧通常以10集为一个付费节点,因此前10集能否吸引观众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前10集通过审核,即可签约,并在30集过稿后预付30%的定金。
然而,达到这些要求并不容易。多位短剧编剧反映,现在剧本的通过率正在下降,即使剧本通过了,后续的熬夜打磨和修改也成为了常态。一位从网文作者转型的短剧编剧表示,创作一本百集左右的剧本,从定稿到围读修改往往需要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这比写网文更耗精气神,而且收入也并不总是比网文多。
此外,编剧九九也观察到,尽管短剧的题材在不断拓宽,但行业内的竞争却在加剧。各家平台对剧本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精品化成为了新的趋势。这使得短剧创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也对编剧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大关。然而,尽管市场前景看似广阔,但短剧创作并未如外界所想的那般轻松赚钱。据业内人士透露,短剧创作的实际收益往往并不与市场预测相符,甚至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短剧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应对行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提高的精品化要求。因此,对于想要投身于短剧创作的编剧们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来应对市场和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在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张书乐看来,短剧的火爆源于其成功吸引了被长视频忽视的中老年人群体。这部分人群付费能力强且付费欲望尚未被充分挖掘,同时他们又热衷于短视频,因此短剧成功地切入了一个蓝海市场。随着中老年人兴趣的激发,短剧在类型上开始垂直细分,悬疑、喜剧、奇幻、家庭等题材占比逐渐提升,男频、警匪等新赛道也涌现出代表作品,更加精准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兴趣点。
然而,尽管市场前景乐观,但短剧行业的实际收益却并不总是如预期那般丰厚。据报道,短剧行业的收入分成中,媒体平台方占据了较大比例,而版权方、制作方、出品方和发行方等共同瓜分的毛利则相对较少。此外,一些流量极高的短剧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投流费用。据短剧数据平台DataEye显示,2023年年初,短剧行业每日消耗流量成本约为3000万元,而到了端午前后和国庆期间,这一成本更是突破了6000万元和1亿元的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