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4 01:35来源:未知 人气:52
2018年,国家为了曾经开展了一场寻找退役老兵的计划,四川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在当地展开老兵普查活动。在普查进行到资阳市的时候,一名普通的老人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普查当天,就在工作人员的工作将要结束的时候,一名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他向几名还没来得及离开的工作人员解释自己也是老兵。 原本围观的群众忽然哄笑起来,甚至有不少人出言挖苦他。
张良荣没有理会那些人的嘲笑,将一个小木盒拿出来交给在场的工作人员。负责登记的人当时就意识到这个老人身份非同一般,急忙将那个盒子接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之后,只见里面放着3枚特等军功章和1枚中等军功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三等军功章以及证书。 这时人们才知道,这名老人才是货真价实在抗战中立过无数功勋的老兵。那么这个老人究竟立下过怎样的功劳?为何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知道呢?
张良荣
1924年8月,张良荣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十分贫困,张良荣只念了几天的书,就早早辍学在家,承担起了家中的重担。张良荣成年之后,为了讨生活,辗转来到河南,在当地靠售卖一些土产品谋生。
有一天,张良荣正在街上售卖的时候,有几个国民党士兵走了过来,想要买东西。他们在张良荣的摊位上挑挑拣拣了许久,拿了几样东西就准备离去。张良荣眼见几个人没有给钱的意思,急忙起身和他们理论。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那几个国民党士兵不仅没有给钱,还将张良荣暴打了一顿。此时的张良荣逐渐意识到意识到,只有参军才能改变自己被压迫的命运。
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战役进行的正是激烈的时候,共产党在各地都有广泛的征兵活动,张良荣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共产党阵营,成为了一名战士。
参军之后,张良荣被分配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当时负责指挥的总司令是刘伯承,后来每次张良荣回忆到自己曾经是刘伯承元帅手下的兵时,言语之间都透露着自豪。
刘伯承开会
解放战争期间,虽然共产党在局势上已经占据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上和国民党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后,张良荣已经成为了一名班长。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张良荣从来都没有退缩过,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头。
济南战役之后,刘峙兵团全军覆没,国民党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紧张,蒋介石急忙召开会议,商议下一步的作战方针。粟裕认为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因此急忙向中央提出进行淮海战役,攻占淮阴等地区,为夺取徐州做准备。 这一决议很快就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批准。
1948年年底,在中央的指示下,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淮海战役打响,国共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况进行的十分激烈。
黄维
当时张良荣所在部队对阵的是黄维的十二兵团,黄维在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命令下,带领十二兵团向徐州方向进发,得知这一消息的解放军早已在途中设下埋伏。在黄维到达阜阳,掉入解放军早已经布置好的“陷阱”中之后。解放军趁着蒙城兵力空虚,率军迅速占领蒙城,切断了黄维兵团的退路。
但黄维兵团装备精良,光是坦克就有250辆之多,此外还有许多的装甲车和炮车,面对这种险境,自然是拼尽全力反抗。 为了保护共产党主力军的侧翼,中央命令张良荣率领部队部队拦截黄维兵团。
当时解放军部队中最多的只有手榴弹和炸药包,用这些东西去对抗国民党的坦克无异于螳臂当车。有不少人为了阻止国民党继续行进,抱着炸药包钻入了坦克车下面,想要和敌人同归于尽。张良荣老人在回忆的时候说道:“敌人的坦克太多了,但是没有人害怕,大家都在往前冲。”
一个又一个的手榴弹和炸药包被丢出去,对这些坦克却没有造成丝毫的影响。这场战役进行的极其惨烈,张良荣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只能带领着部队边打边退。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部队里面开始下发炸药包,用于阻拦坦克。
这些炸药包都需要提前埋在坦克经过的路上,张良荣等人没有工具,只能徒手挖出许多的的土坑,将炸药包放进去埋好,在此过程中,将士们的手指都被磨出了血。伏击的地点被撒上细沙,进行层层伪装之后,他们躲进了事先修建好的防御工事中,等待着坦克的经过。
这是张良荣第一次伏击国民党坦克,他心中十分紧张,唯恐过程中出现什么差错。当三辆坦克从远处驶来的时候,他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眼看着坦克进入了伏击圈,张良荣看准时机,急忙拉动手中的引线。
出乎意料的是,炸药包并没有被引爆,张良荣心中一沉,再次拉动引线,随着几声巨响,炸药被成功的引爆。但是此时坦克已经驶过了伏击地点,炸药不仅没有对坦克造成伤害,还暴露了张良荣藏身的位置。 敌人开始对张良荣的方向进行疯狂的扫射,随着一阵猛烈地轰炸,张良荣被震的眼前一黑,昏倒在战壕中。
等他醒来之后,身上埋了一层厚厚的黄土,他从土堆中爬出来,发现自己的战友们几乎都已经牺牲,只剩下十几个人。这让张良荣的心中十分难过。他痛定思痛,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决心一定要为自己死去的战友们报仇。
在接下来的作战过程中,张良荣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作战方法。轻型坦克可以用火攻,而重型坦克只要将他的“眼睛”打掉,再将炸药包丢到坦克下方,就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掀翻。
后来敌军想要进攻解放军的前沿阵地,张良荣接到上级指示,负责阻拦这些坦克,张良荣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说完,他就带人再次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伏击点。因为上一次的经验教训,这一次张良荣仔仔细细地将所有的引线都检查了一遍。
在经过一天一夜的等待之后,只听到哨兵大喊道:“大家注意,铁王八来了,一共五辆。” 张良荣急忙从地上爬起来,死死盯着敌人的坦克,在坦克进入伏击圈之后,他毫不犹豫拉响了引线。
炸药包爆炸之后,张良荣和两名战士全身上下背满炸药包,迅速从暗处冲了出来,他们先用土枪的铁砂糊住坦克的观察口,等观察兵冒头的时候再一枪击毙,坦克没有了“眼睛”,寸步难行。随后所有的坦克都被他们用炸药掀翻。 就这样,张良荣顺利阻拦了敌军前进的步伐。除此之外,张良荣还利用“火线”,多次干扰黄维军团。
这场战役之后,解放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英雄表彰大会上,为了表彰张良荣在这次战役中的突出贡献,部队为其颁发了特等功勋章。
又经过几次战役之后,国民党节节败退,只好盘踞在长江南岸,向共产党发来和谈请求,但是共产党坚决不做分裂祖国领土的事,毛泽东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国民党的请求,随后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打响之后,张良荣在黎明时分,和队友一起趁着天色昏暗,乘坐小木船渡江。 敌人的机枪不停地在江面上扫射,一发接一发的炮弹在江面上炸开。张良荣乘坐的小船也在敌人猛烈地攻击下被打翻,一行人都落在了水中。4月的江水还十分寒冷刺骨,但张良荣来不及犹豫,急忙拽着其他小船的尾部划到了对岸,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后来,张良荣跟随部队又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在战场上,张良荣作战勇猛,组织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最终,因为其在渡江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再次被授予特等功的勋章。
然而解放战争正在进行时,国民党眼看败局已定,为了以后能够“东山再起”,在云南的广大地区组建了很多的军阀势力,这些人被称为新桂系军阀。他们和当地的土匪勾结,烧杀劫掠,对当地的百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他们还在国际上宣称:“我们在云南还有百万的游击队。”
云南
解放战争结束后,为了清除这股势力,中央当即决定派军进入广西地区剿匪。张良荣也是其中一员,在接到任务后,张良荣坚定说道:“一定要让李宗仁彻底完蛋。”
后来在随军作战过程中,张良荣秉持着一贯的不怕死的精神,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立下了数不尽的战功。 但是剿灭敌匪并非一日之功,在解放军进入云南地区之后,他们就受到了当地气候的影响。
云南气候潮湿,一到下雨的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这让剿匪行动进行的十分艰难。而且因为山路阻隔,后方的供给很难跟上,虽然当地的百姓给予了不少帮助,但不少将士们面临着没有食物的困境。张良荣见状,便和将士们合计了一下。他认为,云南土地辽阔,完全可以自己种植作物,自给自足,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说干就干,张良荣立刻就带领将士们开始在周围大量的开垦土地。他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在二战期间,这片土地遗留了大量的地雷等威力巨大的武器,当地的居民深受其害,因此根本没有人敢在这里开荒种地。
要想开荒,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排雷。 张良荣在闲暇的时候,都会带领着将士们排雷,这期间的艰苦常人根本想象不到,很多的将士们在排雷的过程中不是被炸飞了胳膊,就是没了腿。
根据张良荣老人的回忆,自己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就是一次做饭过程中,他们在地头生了一堆火,将随身携带的红薯扔在火堆旁边烤,准备在肚子饿了的时候用来果腹。结果那个火堆下面刚好有一堆地雷,受到高温的炙烤后,那枚地雷瞬间炸裂开,所幸当时他们所有人都在地里面干活,才逃过一劫。
后来又经过重重险阻,张良荣等人才将那片地开垦出来,种上了作物。在剿匪战斗结束之后,大部队离开之际,张良荣将这些地全部都交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让他们用来耕种。群众们为了表示感谢,纷纷将家中多余出来的粮食送给了张良荣的队伍,尽管张良荣一再推辞,但还是抵挡不住群众们的热情,最终光是粮食就装了满满五大车。
后来,他这次战斗中所做出的的贡献受到组织的高度赞扬,张良荣再次立下特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张良荣响应国家的号召,回到四川老家,在一家酿酒厂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几年之后,酿酒厂发生人员调动,张良荣便回到了资阳老家种地。
结婚后,他将自己的勋章和证书放在一个木盒子中,然后锁在了抽屉里,一锁就是六十多年。 平时就算妻子儿女们问起来,他也从来不说,有一段时间,他的妻子还因为这件事和他闹过矛盾,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因此自始至终,他的家人都只是知道他当过兵,并不知道他还立下过这么多战功。外人更是无从得知。
在普查进行的当天,张良荣再三思考之下,决定将自己过去的经历公之于众。 当时有不少人围在登记的地方看热闹,对于前来登记的人议论纷纷。那天的普查进行了很久,在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工作人员朝着人群连声问了几遍还有没有老兵,没有一个人回应,于是工作人员就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这时张良荣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来了,在当地人眼中,他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因此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但是当他向登记的工作人员说自己也是老兵的时候,围观在旁的村民们忽然发出一阵哄笑,甚至有人大声说道:“你是不是看人家有政府补贴眼红呀!” 随后,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无不是对老人真实目的的质疑。
但是老人的眼中浑浊的眼中却透露着一丝坚定,他将自己锁了六十多年的木盒子递给了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当即意识到这个老人的身份不简单,急忙走上前去双手接过老人的木盒。小心翼翼地打开之后,3枚已经泛黄的特等军功章和1枚中等军功章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除此之外,还有7枚三等军功章和数不尽的证书。这些都是如今这名普通老人曾经的荣耀。
众人见到这幅场景,不禁一阵唏嘘,在老人的讲述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过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明白了眼前这位老人不是想要贪国家的补助,而是真真正正立下过无数功勋的张良荣。
后来记者在采访张良荣老人的时候曾问道:“您为什么要保守这个秘密这么久?”
张良荣老人的眼中闪过泪花:“我回了家,成家立业了,可是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不是英雄,他们才是!” 原来,张良荣想让人们记住的不是他,而是那些战死在沙场上的将士们!
面对张良荣老人的一片真情,在场众人无不为之感动。后来,张良荣老人还表示,只要部队有命令,哪怕是死,自己也还是会义不容辞地冲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