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4 01:36来源:未知 人气:52
抗战老兵朱文亮的峥嵘岁月:两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
我名叫朱文亮,1925年10月出生,现年已是98岁。回首我的一生,历经了中国近代史中众多波澜壮阔的篇章。1944年,怀着热血沸腾的激情,我加入了新四军,从此开始了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旅程。随后,我亲历了抗日战争的艰辛、淮海战役的壮烈、渡江战役的英勇,包括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1952年10月,我光荣复员,回到宁陵县的家乡,直到1987年从粮食局退休的那一刻,算是入驻了和平的港湾。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我获得了人民功臣奖章、抗日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以及抗美援朝勋章等诸多荣誉。其中,我最为珍视的便是人民功臣奖章与抗美援朝勋章。这这两枚军功章背后,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1944年春天,我因逃难到了山东,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人民的无情暴行,激起了我强烈的愤慨,决心投身革命,正式加入新四军。在抗战中,最让我难忘的事情是那次突袭山东兖州。我们要偷袭的兖州乃是日本军事重镇,驻扎着一个师的日军,经常在乡间疯狂扫荡。1945年的夏天,我军决定趁日军外出、城内空虚,进行一场“掏心窝”的行动。当时,我已经是班长,和战友们一起扮作卖瓜的农民,推着满车的西瓜进城,手枪则藏在一个掏空的西瓜里。经过城门的严密盘查,我小心翼翼地送去两个西瓜给值岗的伪军。进城后,突然而至的机会让我看见一个日军正悠闲地在河里洗澡,河堤上还有两个持枪警卫,心中暗想,这股敌人可不简单,我得趁他不备了结掉他。于是,我悄悄走近,掰开西瓜掏出手枪,随着“砰”的一声,那个警卫应声倒地。剩下的警卫见状慌张掏枪,我一脚踹倒他,接着再开一枪,正当我背后的日军欲逃,我也毫不留情地对他开了火。此时,城内枪声骤然响起,大家都乱作一团,外面的战斗同样揭开了帷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交锋,我军成功占领了兖州城,消灭了超过三百名日军和伪军。事后得知,我击毙的那位正洗澡的敌军竟是日军的一名头目。我在表彰会上获得了冀鲁豫军区的二等奖,并宛如一场盛宴般被授予“人民功臣”勋章,实在是对我英勇表现的高度肯定。
1950年,随着朝鲜战争的拉开序幕,我作为副连长,带领突击连奔赴战前。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战场上,攻下5号高地的战斗,让我毕生难忘。那时,美军占据着有利地势的工事,挡住了我军的进攻。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必须将这颗硬钉子拔掉。随着命令的发出,兄弟们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鲜血沾染了整个阵地,战斗进入了异常惨烈的阶段。号角声中,我和我的战友们再次发起冲锋,我扛着鲜红的旗帜拼尽全力向前冲,子弹呼啸而过,擦着我的额头飞掠而过,直到将红旗插在了5号高地上,迎来了战斗胜利的光辉时刻。红旗在高地上猎猎飘扬,金日成主席通过新闻看到了这一幕,赞叹称赞我们“中国军人好样的!”随着1953年朝鲜战争的结束,金日成主席亲自将抗美援朝勋章颁发给我们,算是对我们英勇表现的极大认可。在战场上,残酷的战争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直到今天,额头和腿上依然留有四个弹孔的印记。烽火岁月里,我目睹了无数战友的英勇牺牲,也经历了无数生死的洗礼。
战争结束后,我回到了故乡,开始了新的平和生活。作为宁陵县粮食局的一名工作者,我在这几十年间始终秉持着“不给国家添麻烦”的信念,默默为民服务。这两枚军功章是我一生的荣耀,更是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回忆。在空闲时间,我常常拿出那些军功章,愉快地给后辈们讲述那些革命故事,引导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以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