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9 15:59来源:未知 人气:53
2025年3月,一则震动商界的消息让香港首富李嘉诚陷入舆论漩涡——他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和”)计划将全球43个港口资产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交易金额高达190亿美元(约合1,477亿港元)。然而,这笔看似“落袋为安”的买卖,却在短短十几天内演变成一场波及千亿市值的风暴,甚至被外界称为“李嘉诚的至暗时刻”……
一、千亿交易引发“地震”:从商业决策到国家博弈
3月5日,长和发布公告称,已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拟出售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两大战略港口在内的43个国际港口经营权。交易完成后,长和将获得190亿美元现金,这一金额相当于其当时市值的83%。消息一出,长和股价一度暴涨24.71%,市场普遍认为李嘉诚“套现离场”的策略精明果断。
然而,表面的风光很快被现实的暗流打破。交易涉及的巴拿马港口——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要道,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更是其第二大用户,每年有超过20%的进出口货物需经此通行。美国近年来多次借“中国控制运河”为由施压巴拿马政府,试图强化对运河区的控制。在此背景下,李嘉诚将港口卖给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贝莱德财团(该财团曾承诺配合对华技术管制),立刻被解读为“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
二、官方五次喊话:从劝诫到警告的升级
交易曝光后,中方反应迅速且强硬。3月4日至21日,官方通过不同渠道五次发声,态度从提醒逐步升级为警告:
1. 首次劝诫(3月4日):香港《大公报》发文“莫天真,勿糊涂”,提醒李嘉诚“商业决策需兼顾国家利益”;
2. 港府表态(3月18日):特首李家超强调“交易须合法合规”,并暗示可能动用《香港国安法》审查;
3. 外交部回应(3月18日):发言人毛宁重申反对“经济胁迫和霸凌”,矛头直指美国干预;
4. 港澳办罕见介入(3月21日):两次转载评论文章,隐晦提醒李嘉诚“考虑后果”;
5. 《大公报》终极警告(3月21日):直接要求“停止交割港口,否则承受不起”。
与此同时,中方代表团紧急飞赴巴拿马,与当地政府及政党领袖会面,重申对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支持,并探讨合作可能。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也强硬表态:“运河主权不容谈判,将永远属于巴拿马人民!”
三、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股价暴跌与千亿蒸发
官方的密集发声迅速引发市场恐慌。从3月5日交易公布至3月24日,长和系股票遭遇连环抛售:长实集团11天内市值蒸发163亿港元,长江基建、电能实业等关联企业同步下挫,四家上市公司合计损失达781亿港元,直逼千亿大关。分析指出,投资者担忧交易可能触发法律风险,甚至导致长和系资产被列入“危害国家安全”名单。
更讽刺的是,这场风暴的导火索——190亿美元的交易款,至今仍未到账。长和原计划于4月2日前签署最终协议,但巴拿马政府以“需审查条款”为由暂缓批准,而中方调查的介入进一步增加了变数。
四、争议焦点:是“合法交易”还是“出卖国家利益”?
面对舆论压力,李嘉诚始终以“纯商业行为”辩解,贝莱德财团也声称“按市场规则办事”。然而,多方证据显示,这场交易远非“在商言商”如此简单:
- 战略价值被低估:交易涉及的43个港口覆盖全球23国,其中巴拿马港口估值仅为2015年对华报价的50%,被质疑“贱卖战略资产”;
- 美方背景复杂:贝莱德财团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曾承诺配合对华技术封锁;
- 连锁风险巨大:若美国掌控港口,可能对中国商船加收费用、限制通行,甚至威胁“一带一路”物流安全。
香港社会对李嘉诚的批评尤为激烈。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直言:“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被欺凌的孤儿”,网友更痛斥其“跪低美国”“背叛民族”。
五、李嘉诚的“两难困局”:家族利益与国家大义的撕裂
96岁的李嘉诚,正面临人生最严峻的抉择。若坚持交易,他可能面临三重打击:
1. 法律制裁:港府援引《国安法》叫停交易,甚至追究责任;
2. 商业损失:需向贝莱德支付天价违约金,长和系股价继续崩盘;
3. 历史骂名:家族声誉彻底崩塌,子孙后代背负“卖国”标签。
若终止交易,同样代价沉重:
1. 财务压力:需自掏腰包赔偿贝莱德,可能超过百亿美元;
2. 信誉危机:国际资本对其商业诚信产生质疑。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李嘉诚的困境折射出香港资本家的历史性困局——在全球化退潮与中美对抗加剧的今天,“在商言商”的逻辑已无法回避政治与民族的拷问。
六、未落幕的博弈:两种结局与一个警示
截至3月24日,事件仍存两大可能结局:
1. 交易终止:在中方压力下,李嘉诚主动违约或港府依法介入,港口由国资接盘;
2. 交易完成:李嘉诚孤注一掷,但长和系将面临更严厉制裁,甚至被排除出中国市场。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已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正如《大公报》所言:“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任何损害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对李嘉诚而言,190亿美元或许能解一时之渴,但若因此失去立足之根,再多的金钱也填补不了历史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