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30 22:15来源:未知 人气:57
[老胡总说:保持好奇心,人就不会老] |十点洞见
缅甸大地震,摊主的第一反应是抓起三件最贵的翡翠高货,转身就跑。这个做法到底对不对?
地震来了,先跑还是先抢?摊主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缅甸发生7.9级地震,一位翡翠摊主瞬间拿起最贵的三件货品往外跑——这件事迅速引发热议。有人觉得他冷静、理智,能在生死关头做出资产最大化的决定;也有人批评他,说“命都顾不上了还想着钱?”那么,在真正的危机时刻,人们如何最大化平衡生命 与财产 ?摊主的策略到底对不对?
先不急着批判,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的摊位上货值1000多万 ,而地震来临时,他能做的只有几秒钟的决定 。在这个瞬间:
他的行为看似“爱财如命”,其实是一种瞬间价值判断 ——当场快速选择资产浓度最高的货品,以最小的“搬运成本”,减少最大可能的损失。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叫做 “危机瞬间的本能决策” 。人在极端压力下,大脑会自动筛选 “最有价值” 的物品带走,而不是无序地乱拿东西。摊主没去拿摊位上的普通翡翠,而是直接精准地抓住了最高货值的三件,说明他的大脑在那一刻做出了高效的经济决策 。
任何危机下,最重要的优先级是:
如果危机来临,你的时间足够短,只有几秒钟,那“保命”是唯一的选项,再贵的东西都不如命值钱 。但如果你有短暂的反应时间,那就可以思考如何最小化财产损失,而不影响生命安全 。
现实案例:
所以,摊主的行为,乍一看像是“贪财”,但如果他能做到 “顺手拿货,但不影响逃生” ,那就是一个极具理性 的决策。
其实,人们对待“灾难中的财产”这件事,往往存在认知偏差 :
1. 普通人思维:命最重要,钱没了可以再赚
2. 企业家/商人思维:风险管理,尽量减少损失
这其实就像有人家里着火了,第一时间去拿手机、存折、护照,而不是抢电视、冰箱——这不是“贪财”,而是理性筛选最关键资产 。
摊主这次的“顺手拿货”是被动应急 ,但如果有更好的预案 ,他就不需要在短短几秒内做选择,而是可以更冷静地处理:
1. 分散资产存储
2. 设置“危机清单”
3. 购买保险
4. 定期演练撤离
所以,摊主这次“拿三块高货就跑”,也许是一次侥幸的成功,但下次呢?如果没有那么幸运的时间窗口,他还能这么冷静地筛选财物吗?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危机面前,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老胡最近研究博弈论,他也给出了解读:
从博弈论 的角度来看,这位翡翠摊主的行为可以理解为 “有限时间内的最优策略” ,类似于囚徒困境中的决策权衡 。在地震这种高时间压力 的环境下,他面临两个主要选择:
他的决策类似于“风险控制博弈 ”——在短时间内,他需要最大化生还几率,同时最小化财产损失。因此,他本能地选择了单位价值最高、体积最小的资产 ,以优化 “逃生时间—财产损失”曲线 。
如果他花费更多时间抢救更多资产 ,坍塌风险增加;如果完全不考虑资产 ,则损失过大,影响长期生存。这符合纳什均衡 ——在有限信息和紧急状态下,他找到了对自己最优的行动策略 ,即:“拿三块最贵的就跑 ”,而非耗时更长的其他策略。
结论 :这是一种非合作性博弈下的理性抉择 ,优先保证自身生存,同时以最小行动成本降低损失,实现“安全—财产”双重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