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个性网:专注于分享免费的QQ个性内容

关于我们| 网站公告|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新闻 热点

“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的诗意人生,朦胧飘渺的情诗,一首佳作

日期:2025/03/26 10:06来源:未知 人气:52

导读: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的诗意人生,朦胧飘渺的情诗佳作……白居易的这首词《花非花》的词牌据说是白居易自度成曲,用来抒发他自身的感慨之作。他的诗词,老妪能解、妇孺皆知,这是世人对他诗词佳作的评价。那么他又为何写了这样一首迷离梦幻的作品呢?有人说白居易笃信佛教,有一天他在研读《金刚经》的时候,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时,突然心生感悟,有感而发,遂作此词......

花非花,雾非雾

白居易的诗意人生,朦胧飘渺的情诗佳作

……

白居易的这首词《花非花》的词牌据说是白居易自度成曲,用来抒发他自身的感慨之作。

他的诗词,老妪能解、妇孺皆知,这是世人对他诗词佳作的评价。

那么他又为何**写了这样一首迷离梦幻的作品**呢?

有人说白居易笃信佛教,有一天他在研读《金刚经》的时候,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时,突然心生感悟,有感而发,遂作此词。

而根据《白氏长庆集》中的记载,其中有两首悼亡之作,分别是:《真娘墓》和《简简吟》。《花非花》记录于这两首悼亡诗同卷,编次其后。所以推测《花非花》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花非花: 《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似花还似非花,读完这首诗,似乎每个字都看懂了,却又似乎没懂。

“花非花,雾非雾”美则美矣,却又好似被朦胧缥缈的迷雾笼罩着,总觉得有些淡淡的哀愁在里面。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指的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故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这首诗是一首杂言古诗,由于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以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所以又是一种咏官妓的诗。

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一首情诗中的佳作。后人曾将其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花非花,**雾非雾”

似花非花、似雾非雾,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东坡或许是从这里获得了一丝灵感写出了《水龙吟》里的明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于白居易自身而言,这是对他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

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夜半来,天明去**”

此句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单独阅读此句让人觉得是在说梦一样。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又复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来如春梦几多时**”

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是作者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白居易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

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但死后也不过就是一堆骨灰罢了。

这就是白居易体悟到的“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人生感悟啊。

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整首词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种比喻手法名为:博喻

它们互相联系,流畅自然。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很多,如:

(1)《明月皎夜光》中有言:“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2)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黄时雨”。

如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凤毛麟角。

再者,前例以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比喻,喻在“名利双收”。

后例以烟絮、风絮、梅雨等景物比喻“借问闲情几许”,喻本明矣。

而此诗只见喻体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味的谜语。

这首诗虽然没有说明喻义,但被作者编入集中的“伤感”部分,同部中也不乏情调相近的作品,如《真娘墓》诗曰:

霜打桃李风折莲,真娘死犹少年。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开,江南雪飘。

大都好物不坚固,彩云易散琉璃碎。

白居易的这两首《真娘墓》都是悼亡之作,其末句的比喻尤其是“易销歇”的“塞北花”和“容易散开的”彩云“,与这首诗的末句比喻几乎如出一辙,连音情都是惟妙惟肖的,同样表达了一种追念、惋惜生命中曾经存在过、而又消逝的美好人与物的情怀。

《花非花》这首词语意双关,朦胧缥缈的美感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

花、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的、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且精炼,使人咀嚼不尽,尽显词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不过《花非花》这首词作并非是纯粹的词,他其实是一首诗作,只是由于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交替的形式,这在当时是民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 既有整齐的节奏感,又有错落有致的美感,与后来的小令极为相似。

从这一点上说,这首诗也与词十分接近。

于是后人竟采用此诗的句法作为词调,并以“花非花”为调名,所以这首诗也被作为一首词收录于《宋词三百首》中。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婉约宋词|“南宋词人”史达#节后综合症#祖最经典的十首词作

婉约宋词:“词家之冠”周邦彦的词|集北宋之大成,开南宋之先声

豪放宋词:“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五首追忆故国的凄美悲凉词作

关于我们|网站公告|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23 某某QQ个性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

声明: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