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8 22:19来源:未知 人气:53
于正又引发轰动了。《墨雨云间》收官后的争议尚未平息,于正又曝光了与王星越的聊天记录,再次引发热议。
作为于正旗下的签约艺人,王星越的事业刚刚开始起步,却因各种爆料深陷舆论漩涡。
该剧集在争议中持续保持热度,以一种“黑红”的方式引发关注。“在‘于正严选’挑选艺人的过程中,似乎都遵循着相似的成长路径。”
在以白鹿和许凯为代表的一批欢娱艺人刚刚站稳脚跟之际,更年轻的王星越和赵晴又在于正的微博上闪亮登场。
自带流量的于正,在注意力稀缺的市场中,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的艺人博得关注。有于正这样的老板,谁能不红呢?
6月28日,《墨雨云间》大结局当天,王星越工作室发布了一段男主萧蘅的战损剧情视频。从画面来看,该视频是由正常拍摄镜头和监视器镜头拼接而成。
许多网友因此推测,剧集的开放式结局实际上暗示了“男主战死”和“男女主角悲剧收场”。这些含糊不清的指向性立即引发了剧迷和CP粉的强烈不满。
毕竟,在剧迷花钱开通超级点播观看的番外篇中,薛芳菲和萧蘅的关系绝对是圆满结局。而且,王星越与吴谨言在剧外的真人互动和采访中,表现得十分亲密,令人浮想联翩。
次日,制片人于正通过微博发布了一段文字,公开展示了他与王星越团队相关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在这些记录中,于正告知对方“赶紧删掉这个视频,一看就知道是be”,并在评论区提到“将开除一干人等”。
之后,于正像往常一样回复了网友的评论。然而,其中一条回复使得本来只有剧迷和CP粉丝高度关注的事件,瞬间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在一段为王星越发声的回复中,于正表示:“昨天我也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们告诉我有一个提纯的过程,每个演员都会经历这一步。”这句话一出,网友们一致认为,于正确凿地揭露了王星越工作室的“提纯”行为。
在饭圈的语境中,提纯一词往往引发激烈的纷争。
意思是将原本支持整对CP的粉丝转变为仅支持其中一人的唯粉,从而使他们脱离对CP的喜爱,只专注于其中一方。
在王星越之前,许多备受关注的CP曾卷入“提纯”事件,成毅因在《琉璃》云歌会上的表现,一直与“提纯”这个标签紧密相连。
在大多数CP粉眼中,明星的提纯行为是“难以接受”的。“依靠CP红利吸引粉丝和流量,得到了好处之后却转而提纯,只关注唯粉,这简直就是对我们和CP的背叛!”剧粉小胡表示。
“我认为提纯是很常见的,但艺人宣传不应该公然提及。”艺宣阿竹在接受狐厂娱乐观察采访时表示,其实,提纯一直是业内外心知肚明的一种宣传策略。只是此前这层窗户纸没有被捅破,还能保持表面的体面。
于正被视为那个“揭开了窗户纸”的人。因此,王星越凭借角色吸引了大量粉丝,事业刚刚开始上升,便立刻成为了热点话题人物。
此时,有关他的消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提纯”事件后,一系列关于王星越年龄和购买记录等的爆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事件发酵多日,王星越工作室发文澄清,表示“关于侵权行为的证据已经收集完毕,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艺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艺人的声誉受到影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于正严选
在这整个事件中,于正的发言如同一面“放大镜”。尽管本意是为旗下艺人辩护,并多次强调“王星越对此毫不知情”,但最终却放大了观众的不满,激起了更多的讨论。
风波尚未平息,于正于7月3日再次回复某网友,针对王星越将在下一部剧中与公司另一位艺人白鹿搭档的传闻进行回应,继续为王星越制造话题。
效果显著,#于正否认王星越在下一部剧中与白鹿合作# 很快登上了热搜。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于正总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将艺人推到公众视线的中心。
作为老板,他不仅为王星越提供了多部男主剧,还为白鹿和吴谨言量身定制了女主剧,此外,梁永棋在《墨雨云间》里也获得了“特别介绍新人”的显眼标签,并且他还不断制造热门话题。
从最初的袁姗姗和杨蓉,到后来的白鹿、许凯、吴谨言,再到如今更加年轻的赵弈钦、王星越、赵晴和梁永棋,欢娱影视旗下的艺人们都曾受到过于正的大力提携。
有些艺人,演艺生涯的巅峰热度正是因为于正的力捧才得以实现。在赵弈钦因短剧获得小范围关注之前,于正曾在微博上处理过这位艺人的感情纠纷,还转发了他因新剧表现不佳而泼自己冷水的视频。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上了热搜。
巧合的是,去年5月,于正发布长文,宣布签约艺人梁永棋,并透露他是“从600人中选出来的”。
随后,他很快回应了网友对这位新人长相与朱一龙、王安宇相似的评论,反问道:“难道不像梁朝伟?”该内容发布后短短一小时内,于正选的新人颜值 和 于正回应新人撞脸朱一龙王安宇# 就迅速登上了热搜。
有人评论说,于正制作的剧集总能准确地捕捉时代的情感氛围。其实,他的“造星”工业也同样如此,常常能触动网友的情绪,进而引发广泛讨论。
他亲自承诺让吴谨言和王星越再次合作,并豪言“即使是死,我也要让他们二搭、三搭、四搭”,这种态度赢得了CP粉的热烈支持。
称赞梁永棋像梁朝伟之后,他又点赞了一条微博,内容称“赵晴和王星越是新一代演员中的张柏芝和梁朝伟”,这样便将新人的名字与大咖强行关联在一起。
总而言之,于正利用热点制造话题,为“于正严选”的艺人们开拓流量渠道,对他而言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正如他在最新采访中谈及爆款创作时所说,“在短视频日益侵蚀人们时间的时代,争夺流量刻不容缓,因此节奏、立意和情绪价值都必须充实,这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于正擅长调动大众情绪,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备受争议,但却从未缺少观众。
电视剧如此,演员也是如此。
随着白鹿和许凯通过作品的不断积累,他们的知名度逐渐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公司的第一梯队日益壮大,于正也越来越频繁地扶持新人。
于正的造星行为,利大于弊吗?
解析于正的造星方法,无非是通过公司资源、话题制造和外部资源这三方面来实现的。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切入,我们也可以分析正式造星的优缺点。
艺宣Lucy认为,对于新人来说,能有于正这样的老板绝对是件好事。她觉得,若能恰当地运用黑红路线,对刚入行的新人来说,利大于弊。
Lucy分析道,作为新人,一方面能够依靠于正和欢娱影视提供的资源,通过参演公司制作的剧集进入大众视野;另一方面,网红老板的言论也会迅速为其赢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于正是一位愿意承担责任的老板。正如网友所总结的那样,如果他出品的剧集效果不佳,大多数人首先会质疑那个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于正。
然而,当《墨雨云间》在前期播出效果良好时,于正却保持低调,让演员们享受大部分流量和红利。
Lucy说:“当欢娱自制遭遇大量负面评价时,于正总是选择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给演员。
他主动分担压力,这对演员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通过自制剧和话题营销,基本可以实现推新的目标。
那么,当艺人迈过新人阶段,不再需要“黑红”流量和争议话题,而公司的自制能力也无法与艺人的发展速度匹配时,是否于正过于鲜明的个性会对艺人产生负面影响呢?
艺宣阿竹认为这未必完全是坏事:“获得流量之后,人品可以自己积累,而差评通常是老板的‘作妖’行为引起的,这样反而容易博得粉丝或网友的同情。”
显而易见,于正现在给许凯和白鹿安排的“宣传位”明显减少了。或许是因为他意识到他们已经渐渐成熟,不再需要他的庇护,所以他更多地关注新人的发展。
因此,网友调侃说“过去一周他为王星越澄清的次数,比过去四年为公司所有艺人发的澄清还多”。
此外,超越公司自制剧的范围,于正的业内知名度也为艺人带来了更多资源。
“不论是平台还是制作方,我认为大家都不会因为于正的言论而改变对艺人的评价。
相反,这可能会让人们认为他具备话题性和影响力,从而吸引公众对这部戏的关注。”制片人柯柯表示。
某工作室的制片人木木也提到,选择与于正合作的艺人,实际上就意味着要与他本人合作。
尽管于正的口碑两极分化,但由于他的剧作“立得住”,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愿意与他合作,并接纳他旗下的艺人。
“坦白说,小型工作室根本没有资格去纠结与于正合作的利弊。能够与于正合作,必须是顶尖的工作室。这就是现实。”木木说道。
根据于正对梁永棋的建议,我也告诉他:“起步时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演技和专注是你坚持下去的唯一依靠。”按照他的规划,旗下艺人只要踏实演戏,终能慢慢迎来成名的一天。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和于正签约就一定能大红大紫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利必有弊。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有选择,他们不会考虑与于正合作。
“尽管艺人无法做出决定,但当他们与制作方沟通不顺时,于正很可能会在微博上发声。”制片人李棉心表示。“我个人并不赞同于正这种情绪化的处理人际关系方式。”
由于拥有爆款作品,于正充沛的情绪能量已被网友所接受;多年交锋后,他也透露了自己找到了一种与观众评价和睦相处的方式。
他果然是流量捕手,深谙时代情绪,将自己打造为一大流量IP,并亲自为旗下艺人创造了层出不穷的热门话题。有于正这样的老板,流量自然不会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