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9 02:33来源:未知 人气:53
3 月下旬的无锡马拉松赛场上,职业 “私兔” 张杨边跑边为雇主递水、拍摄视频,还不时提醒配速节奏。这场 42.195 公里的陪伴服务,为他带来了 6000 元收入。在刚刚过去的超级马拉松周末,全国近 20 场赛事同时开跑,催生出大量像张杨这样的职业陪跑者。
这些 “私兔” 的服务早
已超出传统配速范畴。从赛前制定训练计划、饮食建议,到赛中实时监测心率、递送能量胶,再到全程跟拍短视频,专业服务清单覆盖全程。入行门槛也不低,需持有跑步教练认证、急救资质,以及多场全马完赛证明。旺季时,顶尖 “私兔” 月收入可达 4 万元,单月档期排满 6-8 场赛事已成常态。
然而职业化服务也引发争议。部分资深跑者质疑,当 “兔子” 从公益角色转为明码标价,可能破坏马拉松挑战自我的精神内核。更有人担忧,未经赛事方认证的 “私兔” 混入赛道,可能干扰官方配速员工作,甚至出现代跑、抄近道等违规行为。
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指出,“官兔” 如同赛道上的流动计时器,其规范化建设直接影响赛事质量。当前部分赛事已开始加强 “官兔” 培训,通过佩戴智能设备实时上传配速数据,用科技手段维护赛道秩序。对于蓬勃发展的 “私兔” 市场,行业正探索建立准入标准,在满足个性化需求与保障赛事公平间寻找平衡点。
当马拉松从专业运动走向大众狂欢,职业 “私兔” 的崛起折射出赛事经济的深层变革。这条新兴赛道上,既奔跑着人们对个性化服务的追求,也考验着行业规范发展的智慧。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