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个性网:专注于分享免费的QQ个性内容

关于我们| 网站公告|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AI 盘古大模型 智谱AI SenseNova 混元大模型 chatgpt 星火大模型 deepseek 安第斯大模型 文心一言 豆包 huggingface 通义千问 cursor MiLM claude 大模型 PaddlePaddle 360智脑

“盘古”“羲和”“问海”……都在青岛做什么?

日期:2025/04/04 02:14来源:未知 人气:53

导读:大众网记者 高瑞嵩 青岛报道“盘古”“羲和”“问海”……乍一看名字,文艺范儿十足;探一探底子,科技范儿无敌。以为是某些“古人”穿越了,其实是科技力量雄厚了。在感叹科技进步之余,AI已慢慢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更深层次,持续释放着自身优势,为发展深度挖潜。5月27日,以“AI赋能海洋 场景催生新质”为主题的青岛“AI+海洋”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召开。这次会议可谓干货满满,......

大众网记者 高瑞嵩 青岛报道

“盘古”“羲和”“问海”……乍一看名字,文艺范儿十足;探一探底子,科技范儿无敌。以为是某些“古人”穿越了,其实是科技力量雄厚了。在感叹科技进步之余,AI已慢慢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更深层次,持续释放着自身优势,为发展深度挖潜。

5月27日,以“AI赋能海洋 场景催生新质”为主题的青岛“AI+海洋”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召开。这次会议可谓干货满满,不仅让青岛成为全国首个提出“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的城市,而且会上发布的《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也成为全国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的指导性文件。

青岛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是最典型的特色,同样蕴藏着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迅速铺展,场景应用愈发多元,对产业发展产生深度影响,不止于产业形态、产业模式,而直指新质生产力。海洋领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如何与AI深度融合共寻发展新支点?如何“拥抱”AI开启发展新路径?青岛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作为海洋之城,发展动力充沛的现代之城,青岛对新事物、新场景、新模式的把握自然位于前沿。面对人工智能的汹涌之势,青岛必然会加入澎湃浪潮,抢抓发展先机。

海洋蕴藏着无限潜力,海洋优势突出的青岛一直在探寻与海“共谋”的路径,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今,青岛在海洋药物、深海养殖、海洋装备、港口航运等产业发展方面势头迅猛,发展形势及规模正稳步提升。

但数字经济助推下,AI融入产业,大模型提供助力,新场景提升效率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海洋领域同样需要“拥抱”AI,在新场景中探寻新质生产力,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成果。

据中央网信办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备案117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模型领域已经呈现“百模大战”态势。在这种机遇背景下,青岛自然不会落后,甚至在这条新赛道上,已经进行了预先部署,积蓄起了优势力量。目前已形成规模的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AI+海洋”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现场,包括华为、腾讯、抖音、科大讯飞、国实科技在内的3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头部企业参会,这无疑为青岛“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积蓄了优势力量。

而现场发布和推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也着实让人赞声连连。比如华为集团推介的“盘古”海洋大模型、清华大学推介的“AI-GOMS”大模型、国防科技大学推介的“羲和”海洋预报大模型、青岛国实研究院推介的“问海”大模型等。

为何这些人工智能大模型如此受青睐?它们在青岛海洋领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之所以受到场景需求方和相关企业的称赞,是因为这些大模型能够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比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联合开发的“羲和”海洋预报大模型具有性能高、速度快、时效长、架构新的特点,该模型在海水温度剖面、盐度剖面、海表流场、海平面高度等评测要素上,比当前世界主流的业务预报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单块GPU卡上平均仅需3.6秒即可完成1到10天的全球海洋环境逐日预报,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快1000倍以上。模型可生成长达60天的海流预测结果,且准确率优于世界先进的海洋环境业务预报系统PSY4的10天预报结果。

再比如由青岛本土科研单位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开发的“问海”大模型通过融合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和海洋动力学理论,以全球海洋再分析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结合窗口注意力机制算法,显式嵌入了大气对海洋的驱动作用、地形对海洋的约束作用以及海水运动的缓变特性,相较于数值预报模型在计算效率方面提升了1000倍,极大地节省了计算时间和能源消耗。

这些大模型落地青岛,可谓给海洋产业链增加了数字“双翼”。不仅让海洋产业拥有更多前瞻性,也能够在实际中为产业发展提供实时数据参考,有利于对产业发展进行详尽规划。

不论是何种人工智能发展,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青岛之所以“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并受到众多头部企业关注,与其拥有的算力基础同样密不可分。

不久前,以“算力强基 赋能百业”为主题的青岛算力大会成功举办,从会上获悉,目前青岛已集聚中科曙光、创新奇智、以萨技术、极视角等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500余家,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以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承载区,西海岸新区光谷软件园、市南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市北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城阳数据要素产业园和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为特色承载区的产业布局。

再加上一批成熟的算力中心正源源不断为数字经济提供助力,如青岛超算中心、移动智算中心、联通智算中心、电信云基地等相继落地,预计到2026年可投用算力规模将达到12000P。

一边是算力值跃升,一边是大模型层出不穷,为产业发展带来了现实利好。据统计,目前青岛已拥有大模型产品超过20个,未来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回到海洋“拥抱”AI的主题。全国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的指导性文件——《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中明确:青岛将聚焦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要素支撑地、头部企业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共促“人工智能+海洋”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有了算力做基础,有了海洋与AI的深度融合,有了更多应用场景可落地实施,未来青岛的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必将形成愈发完善的集聚效应,引领发展向着更高质量全速迈进。而随着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青岛的不断集聚,也必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更高质、更高效、更科技的全新优选项。

现在,我们似乎也可以给出标题中问题的答案:“盘古”“羲和”“问海”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青岛深度赋能海洋产业发展,它们面向的是广阔的大海、科技的深海、产业的蓝海,而它们赋予海洋的是更多发展可能。

关于我们|网站公告|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23 某某QQ个性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

声明: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