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8 22:39来源:未知 人气:51
在杭州丁兰实验中学的课堂上,一篇作文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不仅打动了全班同学,还在网络上掀起热潮,获得《人民日报》转发和百万点赞,让大家认识了这位来自内蒙古的初三女孩 —— 张潇冉。
张潇冉在作文《旧轨回乡》中,细腻地描绘了自己归乡的独特经历。儿时,她牵着姥姥姥爷的手,踏上从杭州启程的绿皮火车,历经长达二十五小时的摇晃,便能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那是一段充满欢乐与期待的旅程,火车一路向北,窗外景色也由南方的温婉逐渐转变为北方的辽阔。在小小的她眼中,车厢内的嘈杂喧嚷都充满温情。次日天还未亮,她就迫不及待地把额头贴在起雾的玻璃上,满心欢喜地守望远方破晓的晨光,那朝阳就像特意为迎接他们回归而升起。
然而,随着张潇冉上小学,回老家的次数渐渐减少,那趟承载着她儿时欢乐记忆的直达列车也悄然停运。铁轨慢慢锈成记忆里的虚线,故乡也仿若洇成底片上渐渐模糊的残影。去年,姥爷的离世让回老家的频率陡然上升,可归乡之路却变得漫长而煎熬。天未破晓就得匆忙赶往机场焦灼等待,繁琐的行李托运手续,机舱内狭小空间和气流震荡带来的不适,在机场如迷宫般兜兜转转,之后还有数小时的车程,等抵达老家时早已夜幕漆黑。若是冬夜遇上大雪,路面结冰,行车更是提心吊胆。这一路的奔波,让她根本无暇欣赏窗外风景,飞机窗外除了茫茫云海,也再无其他景致。
今年,听闻那趟停运已久的火车重新运营,张潇冉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一个月前,她终于再次踏上这趟魂牵梦萦的火车。夜幕低垂,火车缓缓启动,车厢里亲切熟悉的方言,和着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交织成一首怀旧的歌谣。躺在铺位上,感受着火车微微的颠簸,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躺在大地母亲温柔的摇篮里。只是车厢里的人比以前更多了,似乎已没有儿时那般宽敞。
在这次旅途中,她留意到铺位下方,一对老人和他们的孙子行程与自己完全一致。窄小的床铺挤着爷孙俩,爷爷为了让孙子舒适些,硬是蜷缩在床尾。车厢熄灯后,那孩子总是悄悄掀起窗帘一角,透过缝隙好奇地窥探窗外飞逝的风景。乘务员推着小车叫卖各种商品,年轻人大多置之不理,推销员便把目标转向年迈的老人。无论推销员的言辞多么天花乱坠,那位爷爷始终不为所动,可当推销员随口一句 “孩子爱吃”,他却毫不犹豫地掏了钱。这一幕,让张潇冉不禁联想到儿时乘火车的自己,姥姥、姥爷是否也曾因为自己而傻傻地买下一些推销品?是否也曾为了让自己睡个好觉,把自己缩在床尾?那些岁月模糊的记忆细节,在这一刻被她用想象一一勾勒出来。终于,火车抵达老家,见到姥姥的那一刻,心中积攒已久的思念如潮水决堤,夺眶而出……
张潇冉的语文老师王杨军介绍,这是寒假布置的作文,批改到张潇冉这篇时眼前一亮,教了三年,才知道她是内蒙古人。这个年纪写思乡题材的孩子本就不多,多数写的是回老家做有趣的事,像放爆竹、拜年等,而张潇冉通过火车这一交通工具引发感思,十分少见。王老师读到后半篇时深受感动,尤其是推销员那一段,批着批着眼眶都红了。他还将这篇作文分享给全班同学,同学们也被深深打动,一位女生为此写了读后感,提到自己爷爷奶奶类似的 “傻事”。
张潇冉作为语文课代表,热爱语文写作,总能真性情地表达想法。她的这篇作文,不仅展现了她出色的文笔,更唤起了无数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长辈的感恩之情。相信在未来,张潇冉会继续用文字书写更多动人篇章。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