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3 14:35来源:未知 人气:54
俄乌冲突拖了这么久,有时竟能带来一些意外的“好消息”。就拿普京之前发布的一道符合我国立场的命令来说,有分析人士指出,只要我国发出“请求”,俄罗斯大概率不会拒绝。
是什么让中俄之间的关系如此默契?俄罗斯会真的表达拒绝吗?
普京发布了一项令中国满意的指令。
俄乌冲突即将满四年,尽管这场持久战让观众们感到疲惫,俄罗斯时不时仍能带来些新鲜事。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与西方的对峙中,所以这些“惊喜”常常不谋而合,能引起我们的关注。
2023年7月,俄罗斯媒体报道称,普京下了一个符合我国利益的“命令”。在一段公开采访中,普京谈到如何处理缴获的西方武器装备,他表示,尽管俄罗斯拥有一些西方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俄罗斯绝不会错过“近距离研究西方技术”的机会。普京提到,俄罗斯计划利用“逆向工程”来深入分析这些装备,探究其中是否有可借鉴的技术。
据媒体此前的消息,美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源源不断输送武器,让俄罗斯在战场上获得了不少“战利品”。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中,俄罗斯士兵展示了一辆缴获的美制“布拉德利”步兵战车,他们显得十分兴奋,甚至“感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赠送”的这份“礼物”。
布拉德利步战车是一款兼具优异生存能力和机动性的战斗车辆,成为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款步战车在装甲防护上有显著提升,使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协同作战效果大幅增强。同时,布拉德利在火力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超越了许多主战坦克。
布拉德利步战车采用双人炮塔,装备的弹药种类包括穿甲弹、高爆燃烧弹和曳光弹。主武器为机关炮,侧面还配有同轴机枪。此外,装载的BGM-71DTOW2导弹理论上能够有效击穿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俄罗斯获取了一枚由英国提供给乌克兰的“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媒体指出,这枚导弹在坠毁时并未完全被摧毁,可能是受到电子战系统的干扰,导致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才没能正常飞行。这为俄罗斯获取一些关键情报提供了机会。
“风暴之影”是英国和法国共同研发的巡航导弹,射程从250公里到560公里不等,具备精准打击的能力,还有延迟爆炸的设置选项。乌克兰军队获取“风暴之影”后,频繁用它来攻击俄军后方和民用设施。
普京提到,俄罗斯能够通过分析在俄乌战场上获取的武器,了解北约的装备及其针对俄罗斯的用途,从而增强俄军的实力,改进武器和装备。
普京下达的命令,明显对俄罗斯有好处,也符合我们的需求。通过“逆向工程”研究西方的武器装备,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
“逆向工程”真的简单吗
普京在采访时对俄军的T-90主战坦克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这意味着俄罗斯在“逆向工程”方面最感兴趣的目标,很可能并非布拉德利步战车,而是“风暴之影”巡航导弹。
“逆向工程”这个词听上去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却相当复杂。就像一个学霸在做数学题,即使学霸把答案告诉了学渣,学渣可能也弄不明白,何谈理解其中的推导过程。要不然,网络上不会出现各种搞笑段子,让AI被错误地称为“人工”。
“逆向工程”的首要难题在于不同工业水平带来的认知差异。例如,看到导弹零件上的一个坑,可能会好奇这个坑是为什么设计的,想象它是用来安装某种部件。但实际上,这个坑的用途或许只是为了在加工时固定零件。
“逆向工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制造工艺的差异,例如公差和材料加工方面的问题。曾经,我国用“手搓”这种原始的方法尝试仿制外国产的武器装备,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也无法算作真正的“逆向工程”成功案例。
两个难题的核心在于工业能力,而目前俄罗斯的工业能力相比于苏联时期已经显著下降。叶利钦执政时,大量国有制造业企业关停,情况类似美国,这导致了产业工人的大量流失。
普京都曾试图恢复俄罗斯的经济活力,然而他的做法大多依赖于资源的出售。这种策略不仅没能遏制制造业的下滑,反而让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有些军迷戏称,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发了许多别出心裁的武器,结果如今的俄罗斯只需查阅旧图纸,就能轻松“啃老本”。可既然手头有这些资源,俄罗斯为何不加以利用呢?难道是不愿意吗?
并不是缺乏,而是工业能力不足以支撑这个老本。因此,在“逆向工程”的领域,俄罗斯或许也面临相似的工业能力短缺问题。
对俄罗斯而言,即使具备开展“逆向工程”的能力,也无法迅速解决燃眉之急。开展“逆向工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以伊朗为例,早在2011年就成功捕获了美国RQ-170“坎大哈野兽”无人机,但直到2015年才研发出类似型号并投入使用,这已经算是相对较快的进程。然而,俄罗斯显然无法再耐心等待这么久。
俄罗斯确实能从“逆向工程”中获得好处,不过这些好处并不会直接反映在俄乌战场上。
如果俄罗斯的目的是通过拆解技术来寻找解决方案,而非完全复制核心技术,那么所需工程量显著减少,短期内也许能实现。拿“沙皇之狼”军事技术中心的负责人罗戈津九层的话说,他们想通过研究“风暴之影”探索最佳打击方法,这实际上体现了逆向工程的意义。
中国向俄罗斯提出请求,似乎俄罗斯不会轻易拒绝。
言归正传,俄罗斯的工业实力目前显得不尽如人意,而我国的工业技术则备受称赞,众所周知。我们对“逆向工程”有强烈的需求,加上多年的实践经验,中俄在这方面的合作潜力可期。
我国在“逆向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媒体报道,我国曾对多种西方武器装备进行“逆向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渔民在南海捕捞到美制MK-46鱼雷,交给国家后,经过“逆向工程”的研究,成功研发出了“鱼-7”鱼雷。
在越南战场上,我国和苏联曾获得超过4万块碎片,凭借这些残骸,成功拼装出美国战斗机的全尺寸模型。基于这一模型,研究人员开发了300多项我们尚未掌握的技术。
我国的工业实力不容小觑。全世界只有我国具备完整的工业类别,形成了全方位、多样化和规模化的独特优势。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咱们生产的220多种产品都跻身全球第一。
2023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9.9万亿元,在GDP中占比31.7%。其中,制造业的贡献为26.2%,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据了约30%的份额。
这样的工业实力在逆向工程领域确实具有优势,正因如此,有人觉得只要中国开口,俄罗斯就没有理由拒绝。
关于中国是否提出过请求,以及俄罗斯是否真的拒绝了,现在还难以确定。不过,有些公开信息表明,俄罗斯已经开始对“风暴之影”进行逆向工程研究,甚至进行了全球直播来拆解这一设备。许多网友在观看了这场直播后留言称,俄罗斯的做法真是大方,不仅自己关心这个产品,还邀请了全球观众一同观看。
视频中,俄罗斯专家完整地展示了导弹的各个部分,包括导弹弹头装置、涡轮喷气发动机、组装所需的材料和弹体,还有用于制造弹翼的复合材料,几乎将“风暴之影”所有组件都拆解开来。
视频虽然无法揭示“风暴之影”的所有秘密,但从外行的热闹和内行的深度分析中,至少能窥见一些细节。再说,俄罗斯居然选择全球直播拆解“风暴之影”,这是不是意味着它可能将关键技术透露给中国或其他国家呢?
如今,美西方国家不仅需要默默希望自己的武器装备不会成为被曝光的“拆解”对象,更得心存一丝期盼,希望俄罗斯能稍微克制,不把这些“秘密”分享给其他国家。
俄乌冲突后,美西方国家总在“清库存”,帮助乌克兰的多是一些服役已久的武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这或许也解释了他们为何迟迟不愿意提供F-16和主战坦克等先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