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9 20:09来源:未知 人气:53
近期,李嘉诚旗下长和、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集团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 781 亿港元,这一惊人的数字背后,与李嘉诚此次出售港口的交易紧密相关。
2025 年 3 月 4 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 - TiL 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以 228 亿美元出售其全球 43 个港口资产。
3 月 13 日和 15 日,《大公报》先后发表相关评论,国务院港澳办官网接连转载。
3 月 17 日,《大公报》又发布社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发文间接回应。
3 月 18 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就此事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时也回应称反对利用经济胁迫等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3 月 23 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赴京 “灭火”。
3 月 26 日,彭博社报道交易按计划推进,预计 4 月 2 日签约,中远海运表态对战略资产 “感兴趣”。
事件起因
从长和自身商业发展来看,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同比增长 3.3%,但归母净利润 170.88 亿港元,同比下降 27.3%。长和一直推进 “去地产化、增现金流” 的战略转型,出售重资产港口业务,有助于加速向科技、零售及新能源等轻资产板块倾斜,且能回笼大量现金,优化财务状况。
此次出售的港口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至关重要,承担着全球 6% 的海运贸易量,中国商船货运量在其中占比高达 21%,是中国与拉美贸易的关键通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多次提及 “收回运河控制权”,在中美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一旦美国通过贝莱德财团掌控这些关键港口,极有可能对中国商船加征 “政治附加费” 甚至直接禁止通行,严重威胁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安全与物流成本。
最新进展
截至 3 月 27 日,交易仍在推进,贝莱德与长和正完成尽职调查和税务程序,计划 4 月 2 日前签署协议。但交易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中方持续施压,若交易最终成行,可能面临多重风险,如美国控制巴拿马港口后对中国船只加征费用或限制通行,以及交易被舆论定性为 “投敌叛国”,李嘉诚及其家族企业声誉恐遭重创等。而中远海运表态对战略资产 “感兴趣”,也为交易增添了变数。
网友热议
严厉指责:许多网友对李嘉诚的行为表示愤怒,认为他为了一己私利,将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资产出售给美国资本,是 “卖国求荣” 的行为。有人指责他不顾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忘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其家族多年积累的声誉也因此受损。
商业角度分析:部分网友从商业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李嘉诚可能是为了规避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制裁风险,才选择出售港口资产。他们指出长和近年来业绩下滑,出售港口可以套现大量资金,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但同时也认为,李嘉诚在做决策时应该更全面地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从商业利益出发。
关注国家应对措施:还有一些网友关注国家将如何应对这一事件,担心交易完成后会对中国的航运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他们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和利益,如启动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阻止交易的进行。同时,也有人对交易的最终结果持观望态度,好奇李嘉诚最终会如何抉择,是坚持完成交易,还是想办法止损,挽回公司的市值和声誉。
李嘉诚旗下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 781 亿港元这一事件,因出售港口交易而起,不仅是李嘉诚商业帝国面临的重大危机,更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和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家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应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看看最终的结果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