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个性网:专注于分享免费的QQ个性内容

关于我们| 网站公告|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娱乐 2024 影视作品 2007 2021 2009 1980 2003 有限公司 职业生涯 九十年代 2017 邱宁多杰 工作人员 2023 1985 综艺节目 湖南卫视 2014 现实生活 香港电影 2008 动画电影 爱情故事 长篇小说 1998 2025 布鲁塞尔 Mine 2004 颁奖典礼 4000 想方设法 白雪公主 2020 中国篮协 一塌糊涂 领衔主演 2015 一模一样 不可思议 怦然心动 闪闪发光 血缘关系 联合声明 一般来说 解决方案 丝绸之路 经典作品 慈善事业 演艺事业 2005 感情生活 2011 深有感触 人生道路 地质灾害 营养价值 一年一度 久而久之 2022 自由自在 中国航天 1987 Sara 中国香港 1993 2016 一段时间 IMAX 吉祥如意 系列讲座 笑傲江湖 烈士陵园 亚历山大 内阁会议 中小企业 目前为止 with 民营企业 出轨行为 亲眼看到 媒体报道 江南水乡 历史学家 人工智能 1900 道格拉斯 2006 良师益友 麻辣教师 宏观经济 台湾歌手 知识分子 爱因斯坦 乌克兰人 Girl 梦寐以求 音乐作品 色情网站 未成年人 获得最佳 南来北往 第二十条 走走停停 莎士比亚 公爵夫人 1938 春节前夕 产业工人 学术研究 高度评价 北京国安 厦门日报 1981 年轻一代 神采奕奕 如梦之梦 第十一届 最佳影片 在我心中 野生动物 共产主义 这样一来 广告公司 民间文学 花媚玉堂 活泼可爱 不折不扣 国防部长 分支机构 Papi 玩具娃娃 离家出走 2019 安德烈亚 普普通通 神秘色彩 各有特色 other 基因工程 克里米亚 杨岐方会 1041 财务管理 气候变化 岸田文雄 中亚地区 看不清楚 宋本玉篇 告一段落 阿弥陀佛 小楷 释迦牟尼 书法作品 纸醉金迷 张宥浩换 一夜之间 经典之作 新白娘子 历史背景 慷慨激昂 两岸三地 谢莉尔则 时代周刊 一员大将 纷纷表示 公开场合 魅力四射 时隔多年 黯然神伤 费尔南德 鼎鼎大名 电子游戏 SHOP 全校师生 三国演义 动员大会 没有勇气 天天向上 恩爱有加 一本正经 猝不及防 西双版纳 建筑行业 1921 马拉松赛 碌碌无为 在我看来 淋漓尽致 父子关系 解决问题 船到桥头 身体健康 婆媳关系 共同语言 招摇过市 两地分居 雷厉风行 全职太太 利比里亚 Rose Guns 官方消息 生日礼物 Duff 杀人灭口 少数民族 气象部门 10.7 生态环境 东北地区 海洋预报 四川火锅 结构紧凑 百事可乐 加入适量 周边地区 味道鲜美 风风雨雨 阳光灿烂 金童玉女 幸福家庭 医院院长 同期相比 协作关系 白手起家 集体经济 光明日报 民办学校 社会主义 经验丰富 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 教育资源 1988 多才多艺 少女时期 吉泽明步 去年同期 喜剧演员 They 男女之间 痛痛快快 绝大部分 在押人员 开始懂了 菲律宾海 1984 科罗纳多 海洋公园 李志伟摄 澳大利亚 舞台艺术 在此之后 LCAC 大熊猫 巴拉哈斯 日本政府 知人论世 五彩斑斓 恰恰相反 时尚杂志 JOJO 生殖崇拜 生生不息 了解 经济效益 收拾残局 公安干警 人才培养 急危重症 挥汗如雨 医疗保健 外贸企业 全线贯通 大张旗鼓 另一方面 音乐学院 BOSS 德才兼备 多多少少 东南西北 baby 第一印象 视觉效果 1997 宫泽理惠 夫妻生活 Star 世界冠军 小泽真珠 2026 圆满完成 犹犹豫豫 月亮 1969 油盐酱醋 华夏大地 工人日报 波光粼粼 忽闪忽闪 like 火树银花 生日快乐 老奸巨猾 1991 许许多多 国家一级 妻和倩娘 的确如此 分道扬镳 情感世界 日常生活 没过多久 千辛万苦 乐于助人 1979 齐心协力 变形金刚 举报 值得注意 韩国政府 色即是空 美军基地 沙文主义 1967 色情行业 内衣模特 少年法庭 精神障碍 乌兰牧骑 航天飞机 历史瞬间 2018 1905 航天事业 师范学院 沥青路面 消防安全 中华民族 机械行业 始终保持 黄曲霉素 娇生惯养 生命垂危 牛郎织女 霸王别姬 世界之最 塞布丽娜 Love 6263 斯威夫特 Dead John LANY 安妮斯顿 各家各户 月亮代表 家喻户晓 志趣相投 水晶之恋 从此以后 人民日报 体育健儿 邻里关系 饮食文化 资治通鉴 孤军深入 围魏救赵 烧杀抢掠 文武百官 春秋战国 日理万机 1046 相互了解 引以为傲 与此同时 实际行动 别具一格 赫赫有名 八十年代 风情万种 马思纯饰 扑朔迷离 年轻夫妻 有妇之夫 配音演员 不仅如此 呱呱坠地 中国文联 抗美援朝 奥林匹斯 2002 PUSS 忍无可忍 内容简介 发人深省 非法交易 年纪轻轻 破镜重圆 有情有义 虚张声势 调皮捣蛋 家电企业

从迪斯科女王到春哥菊姐:中国另类女偶像简史

日期:2025/04/04 06:25来源:未知 人气:60

导读:来源:蹦迪班长(ID:MrSugar008)作者:隔壁王同学,专注考古流行文化最近这几天是越来越热了,我妈总说“以前夏天可没这么热”,诸如此类的还有“以前西瓜比现在甜”“以前明星比现在好看”等等。仿佛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意识中就会有一个分水岭,总是会拿“现在”跟“以前”作比较。比如现在的小年轻都爱看《创造101》,可我这个80后对选秀节目最深刻的记忆依然是《超级女声》。但在这个信......

来源:蹦迪班长(ID:MrSugar008)作者:隔壁王同学,专注考古流行文化

最近这几天是越来越热了,我妈总说“以前夏天可没这么热”,诸如此类的还有“以前西瓜比现在甜”“以前明星比现在好看”等等。

仿佛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意识中就会有一个分水岭,总是会拿“现在”跟“以前”作比较。比如现在的小年轻都爱看《创造101》,可我这个80后对选秀节目最深刻的记忆依然是《超级女声》。

但在这个信息如病毒一般迅速传播的时代,即使没看《创造101》,我也认识了王菊和杨超越,从铺天盖地的公众号文章上领略了她们非凡的吸粉能力。

不过要真比一比谁更带劲、更另类、更能代表时代潮流,这俩姑娘还真跟以前的没法儿比。

不信?那就让她们出来走两步。

80年代:迪斯科女王与爆炸头

2000年,央视《同一首歌》节目请来一众大腕儿明星,搞了一场主题为“不可或缺的人物”的拼盘演唱会。有个女歌手看上去平平无奇,结果一开嗓就把我震住了,我妈特激动地指着电视对我说:“看,这就是张蔷!”

张蔷是谁?如果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问出这个问题,只能证明要么你是个聋子,要么就是你们村里没通电。

从1984年底出第一张专辑开始,张蔷至今仍是中国唱片销量最高的歌手之一。1986年,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排名甚至高过邓丽君。

而那时的张蔷,不过是个18岁的小姑娘。

张蔷和她母亲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虽然张蔷的黄金期很短,但却绚烂至极。从1985年到1987年,她出了二十多张专辑,每张专辑都能卖出数百万张,总销量达到二千多万张,成为至今中国乐坛无人能打破的纪录。

一首《爱你在心口难开》传遍大街小巷,那些穿着喇叭裤、蝙蝠衫的小伙儿姑娘们把她奉为潮流偶像、梦中情人。

80年代蹦迪盛景,这些年轻人的偶像十有八九都是张蔷

据说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因为抢购张蔷专辑而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大概这就是“头可断、血可流,买不到张蔷我不回头”。

张蔷为啥这么火呢?首先当然是歌好听,一大特点是声音带“电”。

据她的资深老歌迷回忆:“我一听张蔷唱歌,就像过电了,从后脑勺到脚后跟都绷直了,真XX过瘾。”从城市到乡镇,张蔷的迪斯科电音流窜在每一台录音机里,刺啦刺啦地释放着青春不羁的能量。

但是比起天生的好嗓子,这姑娘身上的“劲儿”更吸引人。

当时没有啥歌友会、握手会啥的,大部分歌迷基本都是从磁带封面和目录页的照片上一睹偶像的风采。张蔷是典型的北京姑娘,端正的圆脸、高颧骨,眼睛不大,要是照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那肯定不是美女。

但是,她够新、够潮、够自信,烫爆炸头、穿皮衣和健美裤,永远大方地咧嘴笑。恕我直言,这种feel现在的明星没几个有。

总之,在那个充满变化、呼唤自由、满眼都是新希望的80年代,没有人比张蔷更有资格成为潮流icon。

要知道,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女性为了“革命需要”,一直被要求去性别化,放眼望去都是“铁姑娘”们的大辫子和刘胡兰头,在一片蓝绿灰的海洋里,你分不清哪个是你妹妹,哪个是你媳妇。

刘胡兰头,因为有时一侧头发会挡住眼睛,所以姑娘们经常用头卡夹住

直到80年代,情况才开始起变化。那是一个思潮涌动、人文崛起、个性放飞的年代,姑娘们从头型、妆容到衣服的颜色款式,全都焕然一新。

山口百惠清纯可爱,清爽的短发,前额刘海烫成一个或一个半的波浪卷

琼瑶电影中的林青霞多以中长发为主,随意自然,迎风飘散

哈日的留“山口百惠头”、穿运动连衣裙;迷港台的梳“林青霞头”,琼瑶风的小资情调是不少都市女孩的穿搭指南。

喜欢欧美潮流的愿意用爆炸头、亮片、紧身短裤和oversize的外套来撑场面。要知道这种炫酷夸张的风格不是每个人都能hold住的,整不好就特土。

但当张蔷带着夸张的大耳环、涂着红色指甲油搭配一身“奇装异服”闪亮登场的时候,野生“弄潮儿”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土不土主要还是看气质,看精神头儿。

然而,依靠磁带火遍全国的张蔷,在整个80年代一直未能获得官方的认可,甚至遭到封杀,从来没有上过电视、开过演唱会。

1987年她出国了,在最火之际离开歌坛。直到1996年,她才因离婚而复出。

2013年,45岁的她与新裤子合作推出《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许多曾经为这位迪斯科女王疯狂过的中年人,许多从未听过她的年轻人,在那一刻都会发现:不管多大岁数 ,带劲儿的姑娘永远不老不土。

但那个全民学英文、读哲学、唱歌蹦迪、敢穿敢干的80年代,却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90年代:摇滚、粗口与“黑长直”

说出来不怕丢人,我最先知道窦唯也是因为王菲,但当我深入了解之后,发现90年代的大陆摇滚是真牛逼。而且摇滚潮流中的主角不仅有窦唯、何勇这些男人,也有酷酷的姑娘。

其中名气最大的摇滚女孩,当属指南针乐队的罗琦。

草根出身的她,没受过正规声乐训练,一路北漂,跟一群同样只有理想的穷小子们一起唱唱酒吧、搞地下乐队。

崔健、谢天笑都夸这小姑娘厉害,不仅嗓子厉害,性情也很豪迈。那一阵罗琦是真红,很多不听摇滚乐的也知道有个唱摇滚的女的,把《我是一只小小鸟》演绎得穿透力十足,墨镜帽子一身黑,有范儿。

罗琦与指南针乐队

直到1993年的“5·12”那天,她在酒吧跟人打架弄瞎了一只眼,没过多久她就离开了指南针乐队;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她,很多都是因为《我是歌手》。

而在罗琦最活跃的90年代,大陆流行乐坛处于繁荣的上升期。女歌手们从最开始的模仿邓丽君,到后来的学习苏芮的豪迈唱腔,组团唱“西北风”,在不断探索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杭天琪是当时著名的“西北风”女歌手

那个时候出道途径少。一部分是晚会歌手,基本上都有体制内的编制;一部分是参加一年一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作为官方承办的歌唱类评奖赛事,是当时老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盛事。

那英导师的发型史,就是一部内地流行乐坛的发展史

比如近几年一直在《好声音》里转身的那英导师,想当年也是从“青歌赛”出道的。从《山沟沟》里的双马尾,到《雾里看花》里的新娘盘头,再到《一笑而过》里的离子烫,那姐的多变造型横跨了世纪,也见证了中国唱片业的辉煌与衰落 。

那英大萨满

和那姐一样拥有火爆脾气的田震,是内地乐坛的另一位“一姐”。这里引用一下维基百科的介绍:持续占据流行乐坛第一线超过26年,顺理成章地成为内地走红时间最长的流行天后,是中国大陆歌坛“大姐大”级别的人物。

标准御姐黑长直

田震的名气大,脾气也不小,最红的时候说走就走,不满暗箱操作就敢当台摔话筒。不过无论是唱舒缓的民谣《野花》,还是唱慷慨激昂的《铿锵玫瑰》,一头“黑长直”是她永远的标配。

决定头发颜色的是基因,当然还有流行文化。上世纪末“韩流”来袭,中国观众受到了色彩斑斓的视觉冲击,惊讶于歌手还能“边唱边跳”,而且跳得这么出位大胆。

那时候的“中韩歌会”收视率极高,大陆的明星们也开始纷纷韩范儿起来,比如以前一直是“晚会歌手”的孙悦不唱鸡汤了,而是以酷炫的造型成为了中国的李贞贤,成了金大中总统的干女儿。

孙悦和李贞贤

总之从九十年代到世纪之初,大陆乐坛或者说娱乐圈真的是风云际会,可说的实在太多了,有时间咱们以后可以慢慢唠。

新千年:“我家春春”与超女短发帮

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中国娱乐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关键原因,就是李宇春的夺冠。她的出现,第一次刷新了人们对女性偶像的认知:方脸、短发、中性气质,喜欢她的小姑娘们为之疯狂,而不喜欢她的大多是直男和咱们的父母们。

作为新时代造星的典型,很难想象她也曾参加过“青歌赛”的选拔

李宇春的成功不仅是她个人的,也是是粉丝们的。

当年还没有微信微博,粉丝们用发短信的方式帮偶像拉票。同时在百度贴吧、天涯论坛、新浪博客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玉米们能写文的写文,能画画的画画,各显神通,从诗歌散文到同人小说,李宇春成为了她们心中唯一的主角。

关于李宇春有多红,已经有太多新闻奖项数据来说明了,这里无需赘言。可是说到她为什么这样红,恐怕这背后是一部关乎权力、性别以及亚文化的发展史。

客观来说,选秀就要有人气,而人气意味着趋同,因此每一个异军突起的偶像实际上都扎根于某种群体或文化对权威的反抗。

在“中国知网”上以“李宇春”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有418条结果,其中还有一篇博士论文,以及5篇硕士论文

当你被告诫“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同龄人可以靠唱歌扬名立万;当你每天都只能“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时候,突然发现发一条短信就能帮助偶像晋级,成为无名而伟大的幕后推手;当你被告知“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时,突然发现杀马特一样的“假小子”也可以既帅气干练,又阳光妩媚。

所有的“突然”在媒体和市场的助力下变成“必然”,年轻人们疯狂拥护着偶像,粉丝是第一生产力。

大陆的粉丝叫“玉米”,海外的就叫“海米”

从审美角度来讲,不管你认不认同,李宇春的确形成了自己统一的风格。第一届超女的前三甲大致走的是甜美可爱的路线,然而没什么水花。

2004念超级女声前三甲:张含韵、安又琪、王媞

等到了李宇春这届,她和周笔畅都是偏中性风格的,两家的粉丝也愿意掐架。但相比之下,李宇春的四肢更修长灵活,皮肤底子好,舞台表现力和可塑性更强。

当时人气女团SHE里的Ella,最初也是以“中性”风格为主打,但没李宇春这么彻底;加上当时的文化语境,日漫、韩风将中性美和耽美、GL等吹向祖国大地,在一票革新转型的明星中,被粉丝们一路pick上来的“我家春春”独秀一下,也可以理解了。

这之后节目组又复制了不少春春“同款”,像刘力扬、厉娜、曾轶可、许飞等,可是谁也没超越李宇春。咱先不管有没有啥内幕,到底谁实力强,就拿文化现象作对比,如今的春春已经是时尚icon了,气场和气质又升了一级。

当然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潮流哪里就有反潮流。当“玉米”遍地走时,对“李宇春热”进行的嘲讽与反击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并从单纯的自发行为,逐渐变得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行为。

李宇春吧“621事件”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当数“百度621事件”:2007年6月21日,百度贴吧发生了贴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爆吧活动,在李毅吧吧友们的疯狂“攻击”之下,李宇春吧当晚被迫关闭发帖功能。

事件平息后,虽然李宇春吧渐渐恢复宁静,但“玉米”与反对者们的战争依然没有停歇,“信春哥得永生”等流行语在旷日持久的对战中诞生。在互联网的历史进程中,那是一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现在:后另类偶像时代

只要你对这些与李宇春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回顾,就会发现此后一切选秀节目出现的话题人物,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李宇春就是一道分水岭,在她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后另类偶像时代。

啥是另类?最简单的就是反潮流,就是“我们不一样”。

地铁外面的吴莫愁广告

吴莫愁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高呼吓人,声音吓人,造型也吓人,但姑娘就是敢造,不怯场、不上火,妖妖娆娆、大大方方地霸占舞台。

变黑后的吉克隽逸,反而红了

吉克隽逸虽然被曝光一大堆黑料,但是不得不说“黑隽逸”就是比“白隽逸”有辨识度,挑战传统的“一白遮百丑”的女性形象认知。

如今的选秀节目看着花样翻新,但真正能闯出一片天地的还是凤毛麟角。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审美风尚和流行标杆,在“流行”和“受欢迎”的背后总有更深层的诱因。

王菊的大火,被赋予很多反抗主流审美的意义,是对日益固化的女性审美的冲击。但你很难从中找到那种个体寻求自由的纯粹力量,新生价值对主流价值的反叛。

同张蔷相比,这场狂欢与引领潮流或者时代变革都谈不上有什么关系,无法成为历史进程中的那个最闪亮符号。

囿于篇幅和视角,一篇文章很难把流行偶像一网打尽,比如王菲、蔡依林,她们都在某个阶段引领了潮流。同样,大陆的流行文化也从来不是孤岛,港台、日韩、欧美的风潮变着法儿地从各个角度吹进来。

而至于另类,这大概也要因人而异,喜欢贾宏声的未必就欣赏窦唯,各有所好本来就是人间常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都上一样的班

怎么就你这么秀呢

「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你的职场英雄皮肤

穿上它,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九十年代排行

关于我们|网站公告|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23 某某QQ个性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

声明: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