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1 13:19来源:未知 人气:51
美国总统的威胁——对加拿大商品加征25%关税,甚至妄言“吞并加拿大”——激起了加拿大民众的强烈反弹。 这并非简单的抵制美货,而是触及了加拿大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深度危机,由此引发的民族情绪高涨,正迅速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国的抗美浪潮。
抵制美国商品的浪潮席卷加拿大,从一杯咖啡开始。 “美式咖啡”改名“加式咖啡”的举动,仅仅是冰山一角。 餐饮业掀起抵制美国进口食材的行动,苹果等农产品也遭遇消费者的集体“冷遇”。 民众自发减少赴美旅游,并抵制Costco、沃尔玛、亚马逊和麦当劳等美国企业,消费爱国主义达到空前高涨。 这种强烈的民族情绪甚至波及加拿大国内政治,影响着联邦大选的走向,展现出加拿大社会复杂而深刻的政治与经济焦虑。
加拿大消费热情空前高涨:数据显示,高达80%的民众增加了对国产商品的购买,这种“买国货”的浪潮已席卷全国,甚至连超市货架都开始醒目地标识加拿大制造商品,彰显出国民对本土经济的强力支持与日益增长的民族认同感。
加拿大抵制美国货的消费者遭遇了现实的尴尬:即使选择“加拿大制造”的产品,也难以逃脱美国原材料的“魔爪”。超市货架上,看似本土的产品,实则暗藏着复杂的跨境供应链,将消费者爱国情怀与市场经济的现实冲突展露无遗。
加拿大皇后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肯尼斯·王(Kenneth Wong)近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消费现象:本土苹果在当地杂货店被抢购一空,而一旁的美国进口苹果却无人问津。这种强烈的本土偏好,甚至让他感到意外。
抵制美国酒,从多伦多西郊汉密尔顿市的Sazerac酒吧开始。这家酒吧已将所有美国酒饮从酒单中彻底清除。与此同时,一股“加拿大制造”的浪潮正在全国蔓延,越来越多的加拿大超市开始醒目地标识本地品牌,引导消费者支持国货。
多伦多西区,Gram's Pizza 的火爆场面一如既往。从传统意大利辣香肠到大胆的伏特加,再到夏日风情的夏威夷,琳琅满目的披萨满足着各色食客的味蕾。然而,店主兼主厨格雷厄姆·帕尔马蒂尔近日却做出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彻底摒弃所有美国产食材,为他的披萨注入一股纯粹的“本土革命”气息。 这不仅关乎披萨的口味,更是一场关于食材来源、品质和理念的全新探索。
美加关系的变迁已深刻地塑造加拿大政治格局,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2月26日晚,加拿大自由党为遴选临时党魁举行了一场竞争激烈的辩论。前央行行长卡尼、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弗里兰、前众议院领袖古尔德以及前自由党议员贝利斯四位重量级候选人悉数登场。然而,这场长达两小时的辩论却并未聚焦于加拿大内政或党内未来,而是显著偏离主题,近半时间都陷入了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批判与谴责之中,令人惋惜地错失了深入探讨党内路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宝贵机会。
这段话暴露出一种强硬、甚至带有报复意味的政治策略。 它并非简单的威胁,而是通过点名攻击特朗普的盟友和对特斯拉这类具有象征意义的企业施加极高关税,来宣示一种强势的政治立场,意图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同时施压。 这种“精准打击”的策略,旨在最大化政治影响力,同时表达对既有权力结构的强烈不满和对抗决心。 100%的关税并非单纯的经济措施,更是表达了强烈的政治意图,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经济效果。
对波音公司,我们将采取强硬措施,彻底终止所有现有订单,并以此作为其财务困境的导火索。
取消对加拿大能源征收关税,直接冲击美国能源安全,因为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
凭借对特朗普的尖锐批评,卡尼成功将濒临崩溃的自由党从谷底拉回,其民调支持率屡创新高,几乎席卷所有民意调查。
加拿大保守党领袖普瓦列弗尔民调支持率飙升,总理宝座呼之欲出,其潜在执政前景引发广泛关注。
最新民调显示,卡尼的支持率强势反弹,Nanos民调显示双方差距已缩小至3个百分点,Leger民调也仅差5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338 Canada预测保守党(普瓦列弗尔领导)的议席数将从220席锐减至177席,这意味着普瓦列弗尔胜选的概率已大幅降低,卡尼的最终获胜几率显著提升。
川普效应,成就了卡尼的逆袭。 他与川普的激烈对抗,反而赢得了民意支持,支持率因此大幅提升。 这场“以战止战”的政治博弈,展现了选民对强硬姿态的渴望,以及对政治对抗疲劳的某种反弹。
川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将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纳入征税目标,令北美贸易前景蒙上阴影。 这迫使加拿大各省不得不重新审视依赖美国市场的风险,积极调整内部贸易政策,寻求经济多元化发展之路,以降低外部冲击的脆弱性。
加美经济深度捆绑,源于上世纪80年代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此后两国经济休戚与共,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全球化早已将商品供应链深度嵌入错综复杂的国际网络,以汽车为例,其零部件跨境流动频繁,甚至可能在两国间多次往返。因此,“去美国化”绝非简单剪断几条供应链就能实现的乌托邦,而是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产业分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