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8 12:13来源:未知 人气:56
2025年3月3日,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流入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 关税,此次加征关税是继 2025 年 2 月首次对华加征 10% 关税后的第二轮措施,累计税率达 20%,覆盖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等广泛领域。
当前及以往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动,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逻辑链条。中国在未来应如何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在经济与政治领域,两部重要著作——《双重冲击》与《美国真相》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与启示,他们的作者分别从中国和美国的视角,阐述了贸易战的危害。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谈美方行为(来源:外交部网站 )**
常识君|有话说
来源:本文摘编自《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美国真相:民众、政府和市场势力的失衡与再平衡》,均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01
贸易战的深层原因
(本部分摘编自 李晓《双重冲击》)
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既有美元体系运行和国内经济结构高度金融化发展的内生性因素,亦有促使资金回流、遏制中国技术赶超和经济崛起以及迫使中国扩大开放等战略性考量。 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
1. 让更多的资金回流美国
增加美国工人就业自然是特朗普的目的之一,但他的目的不仅限于此:他清楚地知道,由日益庞大的“双赤字”导致的巨额负债不仅使美元资金回流困难,而且再度触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也非常大。因此,美国必须缩减资产负债表,并极力促使美元资金回流。特朗普及其团队一定发现,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可以一举多得,其中最主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可以通过打击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的方式促使近期、远期的美元资金回流。
2. 遏制中国技术赶超和经济崛起
近年来,中国通过吸引直接投资、人才引进等方式实现的技术进步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颇感震惊,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与发布,让美国感觉到自己在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创新领域的龙头地位岌岌可危,甚至霸权地位也可能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而摇摇欲坠。因此,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尽力阻止中国技术、经济的全面崛起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选择。
3. 迫使中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尤其在货币金融领域向美国资本开放
对于经济结构高度金融化的美国而言,金融服务业是其最具竞争力的行业,正在发展中的、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市场,是其全球范围内最大、最后的“猎物”。因而,迫使中国更大规模地开放货币金融市场,在获取巨额收益的同时继续牢固地将中国的货币金融发展控制在“美元体系”当中,无疑是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核心目标。
02
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救不了美国****
(本部分摘编自斯蒂格利茨《美国真相》)
过去的全球化(特别是管理不善的贸易自由化)导致了美国去工业化、失业和不平等,但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相反,那些欠缺考虑的政策盲目地破坏了国际规则,让事情变得更糟了。重新发起关于贸易协定的谈判既不会减少贸易赤字,也不会带来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复苏。
假设美国对中国征收25%的关税,那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就会减少,而从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进口的服装将会增加。而且,由于马来西亚等国制造的服装比中国制造的服装要稍贵一些(否则美国早就从马来西亚进口服装了),美国的服装成本将会增加,反过来导致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特朗普在贸易协定的谈判上取得了成功,制造业返回美国的可能性也依旧相当有限。即使有部分制造业回到了美国,也大多是高度资本密集型工厂,而这些工厂只需要很少的“工人”。 此外,谁也无法保证新的工作机会将会准确且及时地出现在需要它们的地方。保护主义无法拯救那些因为制造业外迁而失去工作的人。
来看看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新签订的贸易协定。它的目的是限制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的数量。即使协定如期生效,美国的汽车也只会变得更加昂贵,市场吸引力也将下降。美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但由于美国制造汽车的销量将会下降,生产汽车企业的“工人”会面临被裁员的危险。
再看看美国在2018年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的高关税的例子: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考虑到美国国内高昂的劳动力成本,美国实在很难迎头赶上。所以更有可能的情形是美国依然会进口中国生产的产品,然而高关税会让这些产品更加昂贵,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消费者的吸引力。而这将给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行业带来灭顶之灾。太阳能电池板是一个新兴且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在新的高关税政策出台之前,从事相关岗位雇用的美国人的数量是美国煤矿从业人员的2倍以上。像“关税将导致绿色行业的就业率降低”这样的预测似乎得到了证实,这也意味着关税抑制了环境友好型能源企业的生产力。
全球化固然会导致就业率降低,但在特朗普草率地推行去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的失业率还在继续上升。现在,世界已经建立了高效的全球供应链,明智的国家懂得如何利用它们。如果执意要脱离全球供应链,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将会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重新调整的成本非常高。 适应全球化的确非常困难,美国(尤其是美国的“工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如果在此时走上去全球化的道路,美国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03
贸易战后的未来?
(本部分摘编自《双重冲击》、《美****国真相》 )
具体到这场贸易争端的前景,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双方通过讨价还价、相互让步而达成妥协,贸易争端暂时偃旗息鼓。后果将是中国在一些迄今为止控制性较强的领域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特朗普也因此而得分颇高。二是双方互不让步,争端、对抗不断升级,进入全面的“新冷战”状态。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结局将是悲剧性的。
对中国而言 ,危中有机。中长期内,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发展模式调整:一是扩大内需,让中国真正地从“世界工厂”转变成为“世界市场”,成为最大的最终商品市场提供者,使得全世界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二是加大创新力度,形成真正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要实现这两个目标,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无论怎样,我们必须放弃这仅仅是一场贸易争端的简单思维,从战略高度思考中美关系的未来以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对美国而言 ,美国政府必须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实现有企业强权和人与人之间待遇不平等问题的美式资本主义。 不同的国家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构建经济体系,而这反映了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和信仰。
对世界而言 ,人们亟须认识到,即使有着明显不同的经济制度,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广泛的商业合作机会。国际社会需要建立一系列以法律法规形式存在的最低限度的经贸规则,就如同最基本的交通规则一般。**我们必须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新的全球化形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重写全球化的规则和管理全球化都算不上困难。** 这些在《美国真相》的第9章有所阐述。
文章来源:认识管理 责任编辑:李钰韩 审核人:李双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