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4 03:16来源:未知 人气:52
青山埋忠骨,鲜花寄哀思。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祭奠, 总能激荡起我们内心的爱国热情。只有“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让英雄先烈们的精神时时刻刻环绕在我们身边,这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
杨靖宇:“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头颅可断志不可摇
密林深处,一个身材魁梧,临危不惧的人,他目光炯炯,左右射击,方正刚毅的脸上显出坚定的神情,他把满腔仇恨凝聚在枪口上,一枪又一枪,给日军侵略者以有力的回击。
他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
1940年2月,抗日英雄杨靖宇率警卫旅抗英勇抗击敌军,奋战数日,最终只剩他一人与敌军周旋。他苦苦坚持战斗,终究难以一人之力抵挡侵略者的钢枪大炮,随着一声枪响,红色的鲜血洒在了东北广袤无垠的雪地上。
刺骨的风吹过杨靖宇僵硬的尸身,日伪军们为了邀功,惨无人道地割下他的人头,还剖开了他的遗体,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被追击五天五夜、又没有食物的杨靖宇是怎么活下来的?当他们剖开杨靖宇的肚子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杨靖宇的腹中只有还没消化的树皮、棉絮和枯草梗,没有一粒粮食!
曾亲眼目睹此事的岸谷隆一郎在战争结束后,留下遗书切腹自尽,遗书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此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革命先烈红色的鲜血洒就了中华大地,铮铮铁骨竖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 冲不淡我们对英雄的缅怀。 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开满鲜花,绿树成荫;英魂永在,革命共存。
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的壮举,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步入陵园,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象征着董存瑞19载青春年华。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带领队友发起冲锋,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此时,离董存瑞不过50米的郅顺义看到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不顾一切地向桥下的战友冲去,董存瑞看见后,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紧接着,桥下响起了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此时,他年仅19岁。
这是条被鲜血染红的道路,无数革命烈士用滚滚热血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多少日日夜夜,多少次痛苦折磨,他们却义无反顾的面对,为我们开拓片天地!
英魂撼天地,光芒照后人。我们缅怀英烈先辈丰功伟绩,传承接力红色基因,踏着英烈的血迹前进,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光和热。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和开路的人,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21采编3班熊时佳
指导老师:张瑒
壹点号 很厉害的蛋糕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