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7 05:44来源:未知 人气:51
2023年以来,AI风暴席卷海外市场,在大型科技股强劲拉动下纳斯达克指数涨势如虹,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板块之一。但在今年4月,由于对过高估值的担忧,美股科技巨头在重磅财报公布前夕遭遇当头棒喝,纳指发生一定回调。不过,进入5月后,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放缓缩表,以及美股多家大型科技股发布强劲业绩报告,投资者的做多热情再度被点燃,带动美股重拾升势。
科技股无疑是美股本轮行情中最大的主角。自去年初至今年5月6日,美股科技股代表指数纳斯达克和纳斯达克100涨幅分别达到56.21%和65.39%,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34.93%和道琼斯指数17.21%的涨幅。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1.1-2024.5.6)
哪些QDII投向高纯度真AI?
这波科技股行情也令不少扬帆出海的QDII基金净值大涨,那么,全市场权益型QDII中哪些才是高纯度、真AI的“高保真”AI牛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市场上的权益型QDII数量超过了120只(只计算主代码基金,包括指数型、指数增强型、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为了筛选出“高保真”的AI主题基金,我们设置了几个标准,第一是基金名称中包含科技、互联网(互联)、纳斯达克(纳指)、芯片(半导体)等关键词;第二是剔除名称中有“生物科技”的产品;第三是剔除仅投资港股的QDII和场内ETF产品;第四是基金成立时间满一年。
最后,筛选出了25只产品,名单如下:
25只QDII中,主动型12只、指数型13只。
挑选的第二步,看业绩,这是最硬的指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3.31)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3.31)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3.31)
从近一年、三年和五年这个维度的业绩表现来看,被动型产品中,易方达标普科技信息A人民币、国泰纳斯达克100和华安纳斯达克100联接A表现较佳;主动型产品中,国富全球科技互联人民币、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A和浦银安盛全球智能科技A相对出彩。
尤其是**国富全球科技互联(006373)**展现出极佳的业绩稳定性,其近一年、三年和五年的业绩分别达到41.94%、23.59%和165.04%,全部跻身TOP10 ,尤其是五年的长跑业绩更是领跑主动型产品,与最近大火的一些被动型产品相比也不遑多让。
纳指基金或无法继续“一招鲜 吃遍天”
由于被动型产品完全跟踪指数,纳指基金基本都持有了美股科技“七巨头”: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Meta和特斯拉。被动型QDII相当于一键打包相关科技股,属于比较省心的投资方式,2023年以来尤其受到市场欢迎。
但投资指数基金可能并不能一劳永逸,尤其是在美股科技七巨头前期已积累可观涨幅的背景下。专业人士认为,纳指涨到现在这样的水平,今年极大概率不会再续写去年那样的整体性大牛市了,像**4月这样的阶段性调整不可避免,股票之间也会有更大分化。股票的挑选,时机的把控,相比去年会更重要**,科技股的“傻瓜式投资”策略或将不再吃香。
相比指数型产品,主动型产品相对更为灵活。我们以国富全球互联科技互联(0**06373**) 重仓股为例,通过2023Q4、2024Q1季报和2023年年报来看看主动型基金有哪些不同。
(数据来源:基金2023年四季报,截止日期:2023.12.31)
可以明显看到,前十大重仓与纳指权重有较大不同,主动管理基金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一是可以根据对个股基本面的预判做加减仓。比如去年四季度末,国富全球科技互联的前十大重仓就已经抛弃了在AI领域有掉队迹象的特斯拉,转而持有了上游的半导体制造龙头台积电,中下游的应用巨头脸书和软件龙头赛富时等个股 。
(数据来源:基金2024年一季报,截止日期:2024.3.31)
二是对估值较高的个股可以做主动减持操作,而不是像指数基金一样,估值越高持仓比例越高,回调时受影响就比较大。比如今年一季度,国富全球科技互联又减持了苹果、谷歌等涨幅较大的公司,增加了一些安全垫相对更高的个股 。
三是可以买到美股以外其他海外市场的优质AI股票,这也是相对于纳指基金的一大优势。例如2023年年报中披露,国富全球科技互联还买了几只很有意思的日本股票,比如株式会社SUMCO**和任天堂** ,前者是世界第二大的硅晶圆制造商,是AI产业链上游的龙头标的,后者是著名游戏公司,属于AI产业链下游应用端的领先企业。
此外,我们也发现国富全球科技互联今年Q1末的权益仓位是79.44%,相比去年底85.11%的仓位有所下降,或许也是基金经理防御性减仓 的表现。
目前国内具备全球主动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非常稀缺的,专精于科技研究的更是凤毛麟角,国富全球科技互联的基金经理狄星华可称其中佼佼者,据介绍,狄星华从入行开始就一直研究人工智能、半导体、互联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对全球AI上下游产业链都有深度研究和长期紧密跟踪。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范围内AI领域大事件不断。比如英国政府表态将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韩国计划投资70亿美元发展AI;微软将在日本市场投入29亿美元,用于发展AI和云计算。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AI风暴只是刚刚开始,而且AI投资也不仅限于美国市场,而是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投资风口,投资未来,AI不可或缺。
最后做个总结,国内投资者参与全球AI投资可以通过相关被动型QDII和主动型QDII实现。纳指被动型产品较为省心,但除了AI还有生物科技等其他板块,“纯度”不占优势,并且在2024年市场对美股科技股预期较为分化、调整或更频繁的市场行情中存在只能被动复制指数的局限性。主动型产品胜在灵活,一方面可以相较指数更精准地聚焦AI,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对公司基本面和估值的判断做灵活调整,除了美股还能买其他海外市场,或许更为适合今年的行情。 像国富全球科技互联等在过去一年、三年、五年的长短周期中都取得不错业绩的基金,不妨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