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5 19:55来源:未知 人气:53
投资圈震动!"独角兽捕手"朱啸虎突然撤资人形机器人赛道,直言"早走早安心",这一石破天惊的举动让不少同行炸了锅。这位曾押中滴滴、小红书的传奇投资人,这次为何对炙手可热的具身智能行业突然翻脸?
"花10万块让机器人扫地?这钱扔水里都比这有用!"朱啸虎的犀利评价,直指行业痛点。尽管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刚以9.9万价格被抢购一空,二手市场价格更被炒到15万,但他依然坚持:"现在买机器人的人,要么是实验室,要么是玩票。"
反对声浪中,机器人公司创始人赵同阳炮轰:"这就像让婴儿解释量子物理!"他指出,人形机器人刚学会"走路不摔跤",却要被投资人用奶茶店的回报周期来衡量。更有星海图、松延动力创始人在朋友圈隔空喊话:"眼前的阴霾熬过去,就是星辰大海。"
行业幕后的残酷现实正在浮现。曾有百人团队的Unix公司,如今只剩20人留守。创始人杨丰瑜的"家庭机器人"梦,因定价过高、技术不成熟,在短短一年内轰然倒塌。"老百姓哪舍得用十几万买个会摔跤的铁疙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能落地的场景还局限在工业领域。
资深AI分析师王立峰指出,具身智能的"成长阵痛"远超想象:"光训练机器人倒杯水,就要耗费百万级数据。"他预测,从实验室到家庭至少需要5-10年,"现在入场的公司,能活过资本寒冬的可能不到两成。"
在杭州某机器人测试基地,工程师李明正在调试第18代平衡系统:"去年摔碎的传感器能铺满整个车间。"他坦言,行业正经历"用钞票换经验"的阶段,"但总得有人先垫脚摸石头。"
这场争议背后,暴露出资本与技术的时差困境。朱啸虎的"泡沫论"虽刺耳,却意外吻合MIT最新报告:83%的消费级机器人公司现金流撑不过2025年。而支持者则坚信,当DeepSeek这样的AI大脑与实体机器人结合,终将创造新大陆。
"投资就像养孩子,有人想生完就送人,有人愿意陪到十八岁。"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感慨。此刻,站在十字路口的不只是朱啸虎,更是整个行业——究竟是等待花开还是及时止损?答案或许要等十年后才能揭晓。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举报/反馈
下一篇:朱啸虎戳破人形机器人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