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9 08:38来源:未知 人气:51
01
转眼间,又是汶川地震n周年。汶川地震是一件很大的灾难 ,死了很多人 。受灾最大的是北川县 ,据说没有几户人家是 完整的 。在北川县城 ,无论老县城新县城 ,大部分人都死了。
提到当时的死亡人数 , 官方数据不断受到质疑 。 比如对于北川全县的死亡人数报道 , 官方说法是死了一万五,失踪四千。
由于北川死人太多 , 以至于行政区做了调整 ,把安县的一部分划归北川 , 以增加北川人口数量和可用土地面积。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北川羌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7.41万人。
2008年地震以前 ,北川人口16.1万。
如果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外流 ,2008年地震北川全县的死亡人数或许是16.1+7.8- 17.4=6.1万人。
02
去年这个时候,为了躲过江南的梅雨季节,我在六月份出发去西北自驾游 。回来的的时候从青海入甘肃 ,某日住在松潘,在松潘的咖啡厅喝咖啡。没想到这么个边陲小城 ,竟然也能搞得有小资情调 。松潘人告诉我这些房子都是新造的,旧房子其实已经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毁掉。
次日沿着岷江边上的路 ,一直往茂县走 。峡谷边上能看到大地震留下的痕迹 。这条路倒是不错 ,并无塌方迹象 。到了茂县 ,又是一个建筑崭新的城市 。大多数建筑都是地震后重建的 ,所以特别新。
茂县在当年地震的震中 ,地震后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 ,成为孤岛。
为了了解茂县的情况 ,一些空降兵创了记录。
在此之前,中国空降兵的特种跳伞最大高度是4000米左右 ,普遍应用高度只有几百米 。而2008年茂县的那一跳,高度是5000米 。在他们跳下去之前 ,都已签好了遗书 ,做好了回不来的思想准备。
在空降之前,曾派出直升机去侦察过灾情 。但因为灾后暴雨不断 ,地形极其复杂 ,地面的能见度极低 。地震后到处是垮塌的山体与河流改道后形成的堰塞湖,直升飞机8次试图着陆,都最终铩羽而归。无计可施,只能由空降兵冒险跳伞。
当时参与跳伞的殷远回忆说 ,严寒沁入骨髓 ,缺氧令人眩晕 , 四围高耸入云的雪山「让你像是跳进了一 口井里」。
向海波回忆说,当时瞬间就喘不过气来, 出现全身乏力的那种感觉 。最害怕的就是在高空打不开伞。
几人自由落体到开伞的高度时 ,才发现主伞都打不开 。好在,他们经验丰富 ,并没有慌,而是马上放弃了主伞,而启用了备用伞。
而这一次创记录的跳伞,虽然感动了很多人,却也招致很多冷嘲热讽(更多的是对训练水平的不满)。也有人感慨:一次地震就可以让整个县与外界失去联系 ,这通讯技术有多落后 ,若是遇到现代战争 ,没了通讯还能打仗吗?
这都是事实 。当年的茂县全县都没有卫星电话 ,也没有可以发射的短波电台 。互联网光纤、有线电话、移动通讯、微波中继 ,都在地震中毁了 ,完全无法和外界联络。
茂县从来不是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 。 高山深谷 ,地理偏僻 ,正在地震带上 ,土地贫瘠 。在古代也就是具有「战略意义」 。 茂县、松潘 ,是扼守吐蕃国的边界 ,吐蕃要入侵中原 ,这是要道。
站在今天崭新的茂县县城 ,走在震后新修的公路上 ,人们很难想象当年困在灾区的人所面临的危机 。一 旦和外界失去联系 , 不知道救援什么时候能赶到 , 时刻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人道灾难 。
03
离开茂县 ,我们想去汶川看看 。因为汶川县城距离茂县县城只有40公里 ,看起来很近 。原以为开车过去一会儿就到 ,结果却出乎意料 。一路上道路一塌糊涂 ,不断堵车,高德地图显示还有五个多小时。问一下当地的司机 ,说茂县到汶川的道路就是这样的 ,有时候会堵上9小时。
道路状况极差 ,路边到处是滑坡迹象 , 山上的碎石好像也随时会掉下来 。堵车堵得心烦 ,决定放弃。找个可以掉头的地方果断掉头 ,不去汶川了。
不去汶川就只能去北川 。茂县只有三条路:松潘方向 ,汶川方向 ,北川方向。
起初一段路开得很开心 , 虽然路很窄,又是在危险的河谷悬崖边 ,总算脱离了汶川那段拥堵 。路边看到很多羌族的传统 的堡垒式建筑 ,一看就是适合防御的prepper风格 ,想必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族群冲突仇杀的地方 。
接下来的道路越来越不对。
先是发现路边有一堆堆的烂泥沙石 。有些上面还长草 。我以为是建筑施工留下的泥土和沙石 ,无论如何应该在施工后尽快移走 。这样堵在路边 ,把道路只剩下窄窄的一条车道 ,两边的车都得轮流走 ,有些烂泥还让轮胎打滑 。这样的施工队真是混蛋。
但是越往前走,这些路边泥土堆越多 。甚至出现几十米、上百米都是土堆 。莫非这条路遇到塌方泥石流 ,这些都是清理出来的塌方沙石?
我下车看个究竟。这一看,吓了一跳。
那些堆在路边的砂土,是特意堆在那里阻止车辆前进的 。 因为这些河边的道路被河水冲刷后出现塌方 ,如果靠近路边开过去 ,就可能掉入河谷 。而这条路每隔一二百米就有一处这样的塌方。
这些路下面的路基 ,竟然都是像鹅卵石堆起来的碎块 ,而不是别处道路的大块悬崖 。若是遇到大水,很容易从底部掏空,很多岸边已经凹进去 一 大块 。
抬头看看路边的山,也是觉得很恐怖 。这山上到处都是刚刚塌方滑坡的样子 ,岩石没有一块是整块的 ,都是一片片的碎砾石 ,若是地震 ,稍微晃一下 ,整个山坡就会滑下来 ,恐怕整个路就没了。
事后我问过地质学家胡工 ,他告诉我这种山 ,当地人叫它「饼干山」 , 因为整个山就像一堆饼干堆起来 。北川到映秀的这一带 , 属于变形极大的地块 。这些山原本都是水平的页岩 ,板块一挤压 ,就挤压成碎片 ,水平方向的的还偏转了 角度 。
这种地方不仅地震多 ,一遇到地震整个山就塌了 ,石头会哗啦啦往下流 ,甚至流好几个星期 ,直到整个山峰都滑下来 。2008年地震 ,从汶川、茂县到北川 ,到处都是堰塞湖 。北川最大的一个堰塞湖 ,水高60米 ,积水3.5亿立方 ,若是一塌方 ,整个县城都会冲得干干净净。
路越来越窄 ,越来越险 。有些溪流汇入的地方 ,不仅一边塌方 ,而是两边塌方 , 只剩下中间一条窄道 。最险的一处 , 中 间也是塌下去 , 只剩下二条不到一米宽的地方 ,所有的车像火车在铁轨上一样行走 ,两边轮子压在残留的「泥巴轨道」上走 。遇到大卡车过路 ,更是提心吊胆,唯恐车子太重 ,把这「轨道」压塌 ,那就只能大家都困在路上进退不得。
这样的烂路一直持续到接近禹里镇 。从禹里镇开始 ,道路豁然开朗 ,一路都是钻山洞 ,一个接一个的隧道 ,再也不需要沿着河边开提心吊胆的路了。
从茂县到北川 ,这段路开了五个多小时。
04
原本到北川老县城看看 。这是依然保留至今的地震废墟 ,很值得看 。但是天已经黑 ,一路折腾已经很累 。觉得这样黑夜去地震废墟并不安全 ,也看不清楚 。尤其是一想到北川的废墟下还压着二万尸体 ,总觉得这地方阴气重 ,并不适合半夜参观。
据当年的志愿者说 ,北川地震后没多久就封城了 ,每天半夜都能听到来不及解救出来的压在废墟下的求救声 ,但是大家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等他们死去 。对于志愿者而言 , 当年遍地尸臭的日子 ,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有志愿者回忆起北川县城解封的日子是5月26日 ,开始允许亲人进入祭祀遇难者。
如今 , 由于原来县城所在的的曲山镇已经夷为平地 ,新县城搬到原来属于安县的安昌镇 ,后来又改为永昌镇 。县政府所在地 , 已经不是原来的北川了 ,而是在原来的安县。
对于北川人而言 ,汶川地震是永远的伤痛 。他们失去了亲人 ,失去了县城 ,新县城也只能占用原来的安县土地。
如今在北川人脸上 ,你已经看不到地震留下的悲伤 。一切都会过去 。那些还住在山上和山沟里的北川人 ,或许有一天还会经受下一次地震 ,类似于汶川大地震的灾难 ,还会是他们下一代的命运。
这样的地理位置,这样的地形,无论怎么改造,它也是危险的 。对于这边的人群,我只想问 一句: 你们为什么还不润?
但是换个角度 ,这也是他们的智慧 。 如今的汶川、茂县、北川 ,依然有很多藏族、羌族人住在这里 ,世世代代繁衍不息。若是他们离开这种鬼地方 ,到成都大平原 ,或者到中原去,或许早已灭于战乱、种族冲突,或者已被同化 , 民族文化消失得干干净净 ,子孙不知道自己来的民族。
正是这种恶劣环境 ,跟他们抢地盘的人才没有那么多 ,才能让他们在山上建立一些山寨堡垒就能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