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30 02:20来源:未知 人气:52
3月29日,根据缅甸国家媒体公布的最新数据,此次缅甸大地震,已经造成了10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因为缅甸政府本身实力有限,所以,已经公开向国际社会求援救灾。
截止到目前,中方已经派出了2支救援队。一支是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总共有37人,携带有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
另一支则是中国蓝天救援云南队,总共16人,携带个人防护装备、医疗急救包、发电照明设备、破拆工具等城市地震救援装备物资,目前已经抵达缅甸木姐。
此外,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援协调员弗莱彻,已经从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中抽调500万美元,并划拨给缅甸方面。比利时法兰德斯大区红十字会,也宣布紧急捐赠10万欧元,用于支持此次缅甸地震的灾后救援工作。
那么,这次缅甸地震跨国救灾,有哪些难点呢?
第一,是缅甸国内的安全局势目前还不稳定。缅甸民地武和缅甸政府此前还在包括曼德勒等地区激战,双方势力在灾区相互交错。进入缅甸地震灾区救灾的外国救援队,需要注意和当地各种武装派别的相处方式。尤其是进入灾区的各种救援物资,很容易成为缅甸各方觊觎的资源。
第二,是缅甸地形崎岖险峻,导致很多救灾物资难以进入缅甸灾区。虽然位于震中附近地区的曼德勒,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但这次缅甸大地震波及的区域太大。
再加上缅甸的基础交通设施本来就比较差,很多地方只有简易公路可以到达。这不仅限制了救援队和救援物资的进入,也限制了受灾人员和受伤人员的转移。
第三,是目前缺少关于缅甸灾区的详细受灾资料。这种级别的大地震,很容易导致灾区地形地貌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变化。不仅各种外国的救援力量短时间内不清楚灾区的实际情况,就算是缅甸本地的救援力量,恐怕短时间内也不清楚缅甸地震灾区现在的实际情况。
最好的办法,是出动救灾无人机,对受灾地区进行大范围的扫描,以提升救灾效率。
第四,是语言沟通问题。地震灾后救援除了尽快将被掩埋的伤员挖掘出来外,还需要对伤员进行救治、需要注意灾后疫情预防。这些事情,都需要救援力量和当地受灾人口、管理机构进行大量沟通。而缅甸当地有大量的地方语言,如果翻译力量不到位,那很容易影响救灾效率。
第五,是这次缅甸大地震救灾物资的跨国运输问题。尤其是目前缅甸政府还遭受一些西方国家的制裁,救灾物资是否符合制裁要求,相关制裁方面是否愿意配合国际救灾物资快速进入缅甸境内,都会引发不少问题。
尤其是一部分西方国家,本身和缅甸民地武的关系不清不楚,在这种情况下,这次缅甸大地震跨国物资的运输,是否会成为违禁物品的运输,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