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9 06:58来源:未知 人气:52
本文来源于:日本东方新报
(本报记者 司平)2024年1月4日下午,距1日发生的7.6级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地震已过去3天,救援工作仍在进行。截至目前,本次地震及余震已造成日本境内94人死亡,至少780人被困。
所幸,正在此时,因强震滞留轮岛市海岸的4名中国年轻人,刚刚安全抵达他们在名古屋的住所。他们与参与救助的华人组织一起,向《东方新报》讲述了只有亲历者才知道的受灾72小时。
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小郭是本次地震的受困华人之一。2023年12月31日,趁着年末假期,小郭与3名华人朋友从名古屋出发,开始了北陆自驾行。2024年1月1日上午,一行人到达能登半岛轮岛市,几小时后,强震从北方海域袭来。回顾当时,他认为自己与朋友都已经足够冷静,或许只是还没反应过来。直到3日被救出灾区,他才开始后怕不已。
他用“与死神擦肩而过”来描述当时的情景。小郭一行计划1日下午在轮岛市内闲逛,但得到当地一家中餐馆的老板娘的热情建议,临时改变计划,决定去海边看日落。他们后来了解到,本次地震虽伴随海啸预警,但轮岛海边地处开阔,受灾反而比较轻。而他们原本打算去的轮岛市区,是石川地震中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3日离开时,他们看到的轮岛市内房屋倾塌,道路崩裂,一片疮痍。
时间回到1日下午。经历了前震和主震后,小郭一行商议决定离开海边往城市走,但被赶来避难的当地居民拦下。他们获悉,回轮岛市内的路已经塌方,而且市内情况更糟糕,只能随着人群一起步行到附近山上的一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是一家温泉旅馆前的空地,地势较高,不容易受海啸影响,也有一些社工在维持秩序。但毕竟无遮无挡,又是隆冬晚间,五六十名避难者面色凄苦,人群中断断续续传来小朋友的哭声。
夜间,地震趋于平息,一方面也是受不了室外寒冷,有人开始离开避难所寻找住处。小郭一行回到不远处的车中,打算沿海岸线寻找出路。他们同样在事后才意识到,强震夜间贸然开车是非常危险的决定。车没开出去多久,就被断裂的地面挂坏了底盘,前护杠脱落,引擎损坏,再也动不了了。
一行人被困在隧道口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有暖气,没有信号,四周一片漆黑。从来没有经历过大地震的小郭,这才第一次感到“绝望”。4人用行李里所有的衣服裹紧全身,一边瞌睡,一边留意是否有路过人能够求助。直到1月2日天快亮时,他们才被一辆路过的当地小货车救下。
用钱换不来的东西
小郭一行人遇上的是附近光浦渔港的村民大叔,天还没亮,他就在四处寻找离开渔港的道路。大叔载着小郭等人的行李,将他们送回村中落脚。这个村庄很小,只有十几户人,他们所到之处也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村中过着夏天捕鱼,冬天休息的生活,加上过年的水果蔬菜备货,食物勉强管够。强震后,村中所有人都聚集到这里,将家中物资拿出,大家共同分享。
听闻大叔带回4个中国人,村民都露出了吃惊的表情。闲聊中,小郭获悉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从未见过外国人,有些人甚至说不清楚名古屋市在哪里。但正是这样一群扎根北陆的日本人,在之后的40小时中给了小郭无微不至的照顾,有任何东西,都优先他们。小郭日语不错,但听当地方言和老人说话还是吃力。他们说得很简单也很慢,但即使不用语言,也能感到对方的好奇和好意。
由于断电断水,避难所做饭只能用煤气罐和饮用水。小郭离开当天,饮用水已经只剩下2罐。即便如此,村民也硬要送小郭1罐,还要给他们包十几个饭团饯行。小郭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一个安全且物资充足的地方,谢绝了这份好意,还把包里的食物与之前旅游买的伴手礼都留在了村里,含着眼泪与他们告别。“这种时候钱已经没有意义了,”小郭说,“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叫光浦渔港的地方,这里有一群质朴善良的日本村民。”
在村中的时间,每隔半小时,小郭一行人就轮流出门找一次信号,抓到一点,就想方设法给家人报平安。地震后,他们第一时间拨打了日本的119报警,甚至在车坏掉时联系了4S中心求助,不过最终将他们带出轮岛的是在日华人志愿者组织“龙组”。3日上午,小郭接到消息,说“龙组”正向轮岛赶来,将带他们去灾区附近的城市金泽,在石川县的华人组织处稍作休息,再由名古屋华助中心开车带他们回家。他们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但小郭还是有些恍惚。他还想着过去3天种种不可思议的经历,想到消失在通讯网络中的自己,与这些曾经共患难的人。
情况比新闻里更严重
“龙组”成立于新冠疫情下的2021年东京,为以在日华人同胞为中心的日本社会提供无偿帮助。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龙组”发展了571名志愿者会员,出动过123次紧急救援。在4日下午接受本报采访时,“龙组”主要救助工作已经完成,大多成员回到了东京,但个别车辆损坏严重无法使用,成员刘勇等6人还留在石川县灾区做收尾工作。
地震发生后的2日一早8点,“龙组”立即向当地政府确认了情况,询问是否需要物资和救助。当地政府回复称:物资短缺,欢迎捐助,但震中极度危险,不建议缺乏经验的个人或组织前往。他们原本计划递送物资,但在过程中得知有华人受困,感到了义不容辞。2日当晚,“龙组”成员开上7辆车奔赴当地,其中,2辆用来人员换班,其余几辆卡车和“海狮”装满了棉衣和毛毯等防寒用具各100多件,还有纸尿裤、卫生用品、煤气罐、饮用水、奶粉和各种干粮。
刘勇透露,“龙组”可能比许多日本媒体都更早抵达灾区,在他们之前到的,只有日本自卫队和石川县附近的救助组织。这些团体除了紧急救援外,还负责为后续工作清路。“龙组”的车越靠近震中,成员心情越沉重,他们看到公路表面到处大开裂,山路上堆积着泥石流和巨大落石,还有翻在悬崖边的车尾,比新闻照片中的景象更加糟糕。与当地志愿者交换信息后,“龙组”的得知他们没水没电没粮,就一路分发物资给受灾民众,磕磕碰碰,在3日下午才终于抵达轮岛灾区中心。
当时,小郭一行人已被光浦渔港的村民带到了步行十几分钟之外的一个日本政府指定的避难所,在那里等待“龙组”成员的到来。刘勇与小郭都反映,这个指定避难所条件比较有限,几百号人挤在一处,物资吃紧,有人生病,到处都是咳嗽声。交付援助物资后,“龙组”带小郭一行离开轮岛前往金泽,夜间道路更加险恶,短短100公里路开了8小时,才将4名华人全数送回。
人道主义没有国界
名古屋华助中心主任郑兴告诉本报,1日晚间石川地震发生不久后,他就接到了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代总领事季文斌的电话,得知“有4个名古屋的孩子被困在了轮岛”,需要华助中心援助。当时,郑兴刚回老家海南休假才1天,他立即向交往多年的石川县侨领确认当地情况,安排华助中心事务局长孙焱制定计划,并连夜赶回了日本。
3日一早,郑兴与孙焱携大批物资抵达石川县金泽市,见到了同样焦急万分的石川县华侨华人联谊会会长魏贤任和理事长杨丽。双方都非常担心被困华人,但他们被告知,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经验老道者,贸然前往灾区更加添乱。他们决定委托专业的“龙组”救助,自己在灾区外围协调接应,当总领馆和救助人员之间的“电话线”,为大后方和前线人员提供最新情报。同时,也能保证被困中国公民在脱险的第一时间就得到华人组织的妥善安排,被安全送回日本住处。
根据华助中心收集的消息,目前已知的被困外地华人全部获救,被困的当地华人都已在避难所歇脚,食物问题基本解决,生活物资可能会有短缺。他们仍会蹲守外围,争取在物资上做到精准投递,不送用不上的东西给对方添麻烦。他们也将关注当地华人的精神卫生,为在地震和持续不断的余震中受到心理冲击的侨胞提供援助。
在名古屋华助中心与“龙组”成员看来,他们没有做什么值得一提的工作。郑兴表示,从地震事发当初直到现在的联络过程中,他感到了国家对在日侨胞的高度重视,这样的强大后盾和正确指导,是他们投入工作的底气。而刘勇表示,无论是12小时内集齐5大车物资,还是救援车辆能顺利到达灾区并平安脱离,靠的都不是“龙组”成员单个的力量,而是所有在日侨胞的无私援助,和沿途遇到的提供信息的善良的日本民众。
这些未曾谋面的人因一场大灾聚到一起,共同完成了鲜为人知的伟大工作。他们知道,天灾没有国界,人道主义也没有。
特别声明: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华媒站点”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立场,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