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1 00:30来源:未知 人气:57
走亲戚档案
2022年1月26日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
师红兵一家。 姜军旗/摄
远山浸薄雾,瑞雪兆丰年。
火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干净整洁的街道,虎年新春的冯南垣村一派祥和景象,三五成群的外地游客不约而同来到这个小山“打卡”,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农历虎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雪来到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看望这里灾后重建情况。
我和习爷爷一起做年馍
“在大门口见到总书记的时候,我很紧张,但交谈了几句后,我发现总书记原来是那样的随和,才慢慢放松了下来。”时隔数日,说起总书记到访时的情景,64岁的师红兵仍然兴奋不已。“总书记就像亲戚一样,嘘寒问暖,细致入微。”
2022年1月26日,农历腊月廿四,冯南垣村飘起了小雪。正在山西临汾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座小山村,走进村民师红兵家的小院。
“我们一家五口迎出门外,邀请总书记到家里来看看。”师红兵家的小院干净整洁,两囤金黄的玉米上覆盖着薄薄的雪,几只土鸡正在鸡笼中啄食,街门正对的墙根下,十几件农具次第排列,二十多袋过冬用的清洁煤码放整齐,一辆电动车和摩托车停在墙角。
“总书记边走边看,他问我受灾严不严重?我告诉总书记,有损失但问题不大,在政府的帮助下,庄稼都抢收回来了。”师红兵还告诉总书记,现在生活富裕了,儿子和女儿家里都购置了小轿车,自己平时外出大多骑摩托车或是电动车。
总书记在墙边的三个大缸前停了下来。“我帮总书记揭开盖子,说这是蒸好的年馍,另外的两个里面是新收的麦子。”师红兵告诉总书记,霍州当地的风俗,进入腊月就开始蒸年馍,一直到过年,“要蒸七八十斤面,蒸的年馍够吃一个正月。”
“在盛放新小麦的缸前头,总书记抓起一把小麦,问粮食够吃吗?我回答说‘够吃’。”师红兵回忆。
总书记走进师红兵家的储藏室,地上有盒装的苹果,旁边是自家种的萝卜、白菜、大葱,案台上摆满整块的猪肉、炸好的丸子、酥肉……
“总书记还打开冰箱看了看,又掀开锅盖看了看刚刚蒸好的年馍,高兴地说,现在生活好了,什么吃的都有。”
从储藏室出来,总书记进入师红兵家的厨房。“当时厨房正在蒸年馍,热气腾腾的,我给总书记介绍,蒸年馍用的是土炉子、铁箅子,总书记指着蒸好的虎馍问这是谁蒸的,我说是我老婆蒸的,总书记还夸‘手挺巧的嘛’。”
在师红兵家灾后重建的新房中,师红兵的爱人朱海丹和儿媳、孙女三代人正在制作当地传统食品——霍州年馍,桌上摆满了面团和红枣、红豆、黑豆等各种制作年馍的材料。
“很吉祥!”看着一家人做出的枣花、登高、兔子、小鱼等各式年馍,习近平总书记赞叹道:“给人年年向好的感受,代表了广大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书记看到大家在做年馍,兴致也来了,洗了手也加入进来。”师红兵回忆。
师红兵14岁的孙女师菁悦今年上初二,寒假正好跟着奶奶学做年馍。“我给习爷爷介绍了年馍的各种颜色,绿色的是菠菜汁,黄色的是胡萝卜汁,红色的是火龙果汁。”
让小菁悦感到惊讶的是,习爷爷熟练地将一小块面团揉成长条,两端向内一卷,仿佛如意形状,然后点缀两颗红枣,三两下就做出一个枣花年馍。
“爷爷,您给我们点一颗红枣吧!”看到习爷爷做完枣花年馍,兴奋的小菁悦邀请习爷爷为“步步登高”年馍点上了一颗红枣。
屋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总书记点的‘步步登高’年馍,寓意来年步步登高!”霍州市妇联主席赵利娟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蒸年馍是霍州的传统,不同形状的年馍蕴含着不同的寓意。“霍州人把最好的祝福都捏进了年馍里。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年馍产业解决了当地3000余名农村妇女的就业,目前已成为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住上新房新春新气象
去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全省11市240多万人、48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冯南垣村151户,有19户29间房屋倒塌,42户65间房屋受损。冯南垣村是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
1月26日下午,在冯南垣村,习近平总书记一下车,就站在大雪中听取了全省受灾情况、恢复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恢复重建和秋冬补种工作进展怎么样?受灾群众能否安全温暖过冬?无不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山西省有关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灾情发生后,全省重点抓了“解决吃穿住、确保不返贫、关注风雨雪、抓紧种收建”这几件大事,5万多户受损农房已全部修缮重建,冬小麦播种面积还有所增加。
总书记听后点点头。
在那场强降雨中,师红兵家4间窑洞全部倒塌。“当时老伴蹲在倒塌的窑洞前哭了,毕竟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连住的地方也没了,搁谁也受不了!”
在临时集中安置点,霍州市的包村干部告诉师红兵,政府将会集中全力为受灾户重建房屋,保证春节前入住。“我当时其实并不相信,天寒地冻的,离过年不到100天了,要把房子盖好,不太可能。”
但让师红兵一家没有想到的是,2022年元旦前夕,他们一家就住进了新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展开灾后重建工作。每一家受灾农户都配有专属工作台账,精准收集农户信息。霍州市级领导全部下沉所包乡镇,在一线解决问题,并依据重建修缮房屋的详细清单严格落实,完成一户,销号一户。
不到两个月,一间间设施齐全、敞亮舒适的新房次第建成。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临汾市所有受灾农户已全部入住新居。
在师红兵的新家,塑钢窗玻璃上精巧的剪纸窗花、喜庆的“福”字相映成趣,屋内雪白的墙壁,整齐的地砖,新装的空调,门口缝纫机上,两盆水仙花生机勃勃。“房子是最新的装配式住宅,保温和抗震性能都非常好。”
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师红兵家的新房里拉家常时,详细询问了灾后重建的情况。
“衷心感谢党、感谢政府!”师红兵告诉总书记,两间新房是在倒塌的窑洞旧址上重建的,一共50平方米,大致费用10万元,政府补贴和各方面援助8.8万元,自己只掏了1.2万元。“今年一家人可以踏踏实实过年了。”
“当时总书记还详细询问了我们家的收入情况,我说挺好的,现在种地不但不用缴税,还给发钱。”师红兵说,总书记听了他的介绍以后,特别满意。“总书记心系咱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有这样的好领袖,是人民之福!”
在师红兵家门前的街道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闻讯而来的乡亲们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虽然这次灾害很严重,但在党和政府关心帮助下,有你们的自力更生,很快把灾后重建和秋冬补种工作抓了起来。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
“总书记还告诉乡亲们,生产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党和政府会继续帮助解决,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要把这个年过好。”师红兵回忆说。
春节期间,小小的冯南垣村人流不断,这个小山村成了不少外地游客的新春“打卡”地。村里第一家小超市春节前也开门营业,村里还和专业公司签署协议,专职的保安和保洁人员也已上岗执勤。师红兵告诉记者,他的大儿子师亚平有厨师手艺,节前就办理了农家乐营业执照,正月初一当天就正式开业了,二儿子也办理了年馍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年后将正式筹备运营。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要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用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来年我们全家会更加努力,日子也一定会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对未来,师红兵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 姜军旗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对人民的深情表白和承诺,也正是人民领袖“人民情怀”的体现。
群众的安危冷暖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情,灾情更是牵动总书记的心。
去年山西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来袭,多地房屋倒塌,公共设施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严重。灾情发生后,当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重建修缮群众受损农房作为当前头等大事。
在受灾较重的霍州市,市级领导一线督战,市乡村三级干部带头行动,各种救援力量昼夜奋战……91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完善各类生活设施,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111支330人工作队全覆盖帮扶,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全力投入抢险和灾后重建,这既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完美诠释,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最好体现。
“没想到灾后重建这么快”“没想到总书记会来村里看望大家”。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两句话。
心之所系,行之所至。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能感知温暖的节日,总书记走访受灾群众,察看灾后重建,既温暖人心,又传递信心。
而对于受灾群众,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用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这也正是对总书记关怀和牵挂的最好回报。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责编/陈晓冰
审签/志飞
监制/席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