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6 21:36来源:未知 人气:52
一位乌克兰记者曾写道:对于乌克兰来说,最有契约精神的盟友是英国,最值得交朋友的是鲍里斯·约翰逊。
想来,这位乌克兰记者也是有感而发。毕竟,在《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履约问题上,英国比美国明显更坚决。而且,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四任英国首相无一不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
反观美国,尽管援助最多,但却是经常“掉链子”,说其“三心二意”似乎也不为过。比如,因为内部的党派之争,曾将“援乌法案”搁置了半年之久。还比如,尚未正式上台的新政府更是经常性的以“停止军援”相威胁。
直白地说,如果不是英国屡屡在关键时刻出手“捏合”,这个支持乌克兰的阵营估计早就面目全非了,而乌克兰也可能早已分崩离析。显而易见,这位乌克兰记者对英国的评价绝非“言过其实”,仅就乌克兰问题来说,英国当得起这个“评价”。
至于约翰逊,其首相任内,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去了基辅三次,卸任后不放心,又去了两次。而且,每当乌克兰遇到困境,每当泽连斯基流露出信心不足时,总能听到约翰逊为乌克兰在国际上“鼓与呼”的声音。
根据泽连斯基自己的描述,当俄罗斯的坦克洪流震荡着乌克兰土地、俄军空降兵突袭安东诺夫机场、俄罗斯空天军的飞机盘旋在总统府上空之际,紧张、恐惧,甚至有点不知所措的他拨通了几十个乌克兰盟友的电话。
电话中,有人表示遗憾,有人安慰几句,有人建议其流亡,甚至有人建议投降,唯有约翰逊告诉泽连斯基说:坚持!援助马上就到。于是,决定留在基辅的泽连斯基公开向乌克兰人民保证:誓与乌克兰共存亡。就这样,基辅保住了,乌克兰挺住了。
说到做到,英国是第一个将武器途径波兰送到乌克兰的西方大国,而那时,距离乌克兰更近的欧盟“盟主”德国送去的是头盔和防弹衣。一看英国送武器了,法国和美国也就开始行动了,于是,其它西方国家纷纷“跟进”。
2022年4月9日的基辅,仍然是战火纷飞、炮声隆隆,谁也没有想到,22时左右,一位不修边幅、满头乱发的中年男子与泽连斯基一起出现在了基辅街头。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时任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自此后,有了西方国家领导人去“基辅打卡”的传统。
当“援乌法案”在美国国会搁浅后,已经卸任英国首相职务的约翰逊,专门去美国找了另一位约翰逊——美国众议院议长,以及在共和党内“一言九鼎”的特朗普。不久后,“拨款方案”被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放行”。
在特朗普抛出“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论后,舆论场上的传言满天飞,人们纷纷议论,美国将会抛弃乌克兰。在这样的氛围中,约翰逊又一次去美国拜会了特朗普,回到英国后,约翰逊在《每日电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心思想是:特朗普的“和平计划”不是“抛弃乌克兰计划”。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已经进入倒计时,现在的舆论场上,对于乌克兰的命运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俄罗斯将会获胜。基于此,约翰逊又开始发声了,而且是公开向普京喊话,告诉这位俄罗斯强人:帝国已经不再有了。
日前,在爱沙尼亚的一档节目中,约翰逊以诙谐的语气、坚定的口吻说道:“普京的所作所为古老而野蛮的,他需要明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些国家都不再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乌克兰也是,结束了、结束了、结束了!弗拉基米尔。” 约翰逊还引用了一句名言道:“如果你爱他,那就让他走。”
约翰逊的言外之意其实就是:诸如波罗的海三国,中亚国家,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包括格鲁吉亚、乌克兰这些曾经的俄罗斯帝国或苏联时期的成员,它们都已经过起自己的日子了,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你真的爱它们,那就放它们走吧,别再做帝国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