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2 11:27来源:未知 人气:53
来源/东方IC
去年,“伏羲”气象大模型首次在复旦大学亮相,那一天“今天上海不下雨”的精准预测,促成了复旦大学20年来首次户外开学典礼。那么,昨天“贝碧嘉”来袭,“伏羲”表现如何?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李昊介绍,伏羲气象大模型此次做到了提前5天成功预测“贝碧嘉”的路线。
据了解,此次台风登陆上海前,多个气象大模型都在预测其登陆路径,除了“伏羲”外,还包括国家气象局的“风清”“风雷”以及“风顺”等气象大模型以及华为的盘古气象大模型等。
从9月10日晚间“贝碧嘉”台风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伏羲”就一直在跟踪预测其路径。9月10日23时,伏羲气象大模型预测的路径就显示,它将在上海浦东新区登陆;9月15日一早,预测结果进一步调整并正式确认它将极大概率在上海浦东新区正面登陆。
“伏羲”2.0是首个面向气象导航优化的全球气象大模型,为国家航海安全保驾护航。它实现未来15天0.1度逐小时气象预测;构建海气耦合模型,纳入风浪、涌浪、海温等要素,提升全球风、浪、流、能见度等预测精度;进行极端天气优化,提升台风、极端降水等更多灾害性场景的预测精度。此外,“伏羲”2.0率先研发百米风速、光辐射的预报,也研发了低云量、总云量等多个航空关注的气象要素,有助于预测飞行中可能遇到的积冰、颠簸、光线明暗不均等各种天气现象,提升飞行体验、降低行业成本等。
与传统的卫星云图天气预报相比,AI大模型在预测台风方面有哪些特点?李昊解释,一般而言,台风在初生阶段是通过卫星进行观测,而观测到台风生成后,大模型就可以开始预测它的路径。从9月10日至今,伏羲气象大模型基本不间断地保持着每6小时一次,预报“贝碧嘉”的路径。
根据天气预报最权威机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实时运行评测,目前伏羲气象大模型是已有模型中预报精度(ACC和RMSE)最高的模型。
李昊表示,未来,大模型还将持续升级,不断提高预测效果,为气象部门的高精度气象预测提供支持。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