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5 09:30来源:未知 人气:57
美股尾盘惊天逆转! 科技股力挽狂澜,背后藏着哪些博弈?
周五的华尔街,上演了一场令人窒息的“过山车”行情。
****道指盘中一度跌超1%,标普500指数最深下探1.2%,就在投资者准备迎接黑色星期五时,最后半小时的疯狂买盘却将三大指数硬生生拉回红盘——纳指最终收涨0.52%,道指和标普500微涨0.08%。
这场尾盘奇迹的主角,依然是那群熟悉的面孔:特斯拉单日暴涨5.33%,苹果、微软、Meta集体发力,而波音更是凭借一纸军购订单狂揽3%涨幅。
神秘资金突袭:谁在最后一刻抄底?
当日市场的戏剧性转折,与一项鲜为人知的“技术性因素”密切相关:超4.5万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合约在收盘前集中到期。
这种罕见规模的衍生品清算,往往引发机构投资者通过买入或卖出标的股票来对冲风险。
有分析师指出,主力资金可能利用这一机制在低位吸筹,尤其是前期超跌的科技股成为抢筹目标。
特斯拉的走势印证了这一逻辑——尽管其股价已连续9周下跌,但马斯克突然释放Optimus人形机器人量产消息,瞬间点燃市场热情。
科技巨头的“冰与火之歌”
科技七巨头的分化愈发明显:苹果因AI功能跳票遭集体诉讼,却仍大涨近2%;微软、Meta凭借云计算和广告业务韧性稳守涨幅;而英伟达却因市场担忧其芯片库存问题逆势下跌0.7%。
最值得玩味的是特斯拉——尽管周线九连阴创下历史最长跌势,但空头回补与散户抄底形成合力,推动其单日暴力反弹。
这种极端波动背后,反映着市场对科技股估值逻辑的深层分歧:究竟该聚焦短期业绩压力,还是押注AI革命的长期叙事?
中概股“四连跌”警报:政策阴云何时消散?
当美股科技股狂欢时,中概股却陷入另一番光景。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连续第四日下挫,单周累计跌幅达2.31%。
蔚来汽车在关税政策冲击下,两天内市值蒸发超13%,连百度这样业绩稳健的企业也仅能勉强收红。
这种分化凸显国际资本对地缘风险的敏感——尽管部分企业基本面未现恶化,但特朗普政府即将于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细则,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美联储的“鸽派陷阱”:降息预期暗藏杀机?
本次逆转行情中,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宏观注脚:尽管美联储周三维持利率不变,但19位决策者中仍有11人坚持年内两次降息预测。
这种“用嘴加息”的操作,与2024年通过预期管理压制通胀的手法如出一辙。 纽约联储前主席杜德利直言,鲍威尔刻意淡化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是在为政策转向预留空间。
但市场似乎并未买账——黄金价格虽从历史高位回落,但仍稳守3000美元关口;比特币同步反弹,显示避险情绪并未真正消退。
航空军工异军突起:波音的“20%暴涨密码”
在科技主线之外,传统板块的异动同样值得咀嚼。
波音过去两周累计暴涨20%,最新催化剂是斩获美国空军F-47战斗机订单。
****这笔价值230亿美元的军购大单,不仅帮助波音在与洛克希德·马丁的竞争中扳回一城,更预示着地缘紧张背景下,国防预算向航空装备的倾斜趋势。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半导体板块——费城半导体指数逆势下跌0.94%,美光科技因存储芯片库存高企暴跌8%,即便英特尔宣布AI战略改革也难挽颓势。
欧洲市场的“沉默崩盘”:衰退信号闪现?
大西洋彼岸的投资者,此刻恐怕难以分享美股的喜悦。
英、法、德三大股指齐跌超0.6%,欧洲STOXX50指数期货显示更多资金正在撤离。
这种背离背后,是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12个月萎缩的残酷现实,以及欧盟在数字税、碳关税等问题上的政策摇摆。
当美国科技巨头凭借全球市场缓冲政策风险时,欧洲企业却困于本土增长乏力与监管收紧的双重夹击。
这场惊心动魄的尾盘逆转,恰似当下资本市场的缩影:科技霸权与地缘风险角力,政策预期与市场现实碰撞,多方力量在3000亿美元的期权赌局中短兵相接。
当机构用衍生品编织防御网,散户凭信念追逐反弹浪,谁在真正主导市场方向? 或许正如那位匿名交易员在收盘后所说:“这不是投资,而是一场关于流动性的饥饿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