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6 21:30来源:未知 人气:54
文|赵睚眦
陈凯歌在拍摄《霸王别姬》时,遇到一个“老大难”,
张国荣是正宗的广东话,
虽然努力练习了,可最多还是个“广普”,
这让陈凯歌听了一个寂寞,
尤其是搭配他的京剧唱腔更让人无语。
所以需要一个专业的配音演员,
恰巧英达给他推荐了杨立新。
结果第二天杨立新到场一亮嗓,
陈凯歌当场拍板:得,就您了!
杨立新也不负众望,
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影片播出后,
根本没有人发现张国荣用的是配音演员。
可是却鲜有人知道,杨立新那惟妙惟肖
跟张国荣几乎无二的声线是怎么出来的。
为了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杨立新想了个办法,
他把话筒吊起来,全程仰着头唱戏说话。
去掉头腔共鸣后,发出来的嗓音效果跟张国荣简直太像了。
可以说,杨立新塑造出了一个声音版的“程蝶衣”。
说起杨立新,大家可能觉得名字不熟,
但要是提起《我爱我家》里的“大哥”,
那个戴着眼镜,斯文儒雅幽默风趣的贾志国,
很多人大概会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
接着来上一句:
这个人,面善,看起来像个好人。
杨立新,国家一级演员,
从艺几十年,不仅演过《茶馆》《雷雨》《蔡文姬》等
多部经典话剧,还演过100多部影视剧,
出道多年,演技精湛,却一直不温不火,
但演艺圈的人提起他来,
无不竖起大拇指,
而他更是举全家之力帮助过一位别人的媳妇儿。
杨立新1957年出生在北京,
父亲常年卧病在床,
家里还有个“药罐子”哥哥,
家庭开销全指望当工人的妈妈。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杨立新从小就特别懂事。
照顾爸爸,帮助哥哥,里里外外,
他都尽力多干点,来减轻妈妈的负担。
所以一家子,虽然清苦
却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可生活,却不会因为你孝顺懂事
就能让你的痛苦减少一分。
1972年,刚刚15岁的杨立新,
便经历了一场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体弱的父亲终于还是没能熬过那场大病,
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数日后撒手人寰。
母亲痛不欲生,哥哥也因悲痛病情加重。
一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更是摇摇欲坠。
擦干泪,杨立新坚定地对妈妈说:
“妈,我已经长大了,以后我来照顾哥哥,我养家!”
那是一个15岁少年的铮铮誓言!
杨立新踩着一辆破自行车,
身上带着几个馒头,灌了几瓶水,
硬生生地踩回了武清老家,
到家里小心翼翼地把骨灰放好,
脱下鞋子,看着满脚的水泡,泪水汹涌而下,
失去父亲的悲痛,脚上的伤根本不值得一提。
15岁的少年,用稚嫩的双肩
挑起了沉甸甸的重担。
这样的苦日子过了3年,
或许是杨立新的坚强感动了上天,
终于肯对他露出笑脸。
有一天,杨立新听说人艺招生,
有幸被选中每月有18元的伙食补助。
杨立新怦然心动,他太想帮妈妈分担了,
可他高中还没毕业,妈妈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辍学。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可要好好把握。
报考那天,杨立新又紧张又兴奋,
不过这些小情绪被他掩藏起来,
表面上看风轻云淡,泰然自若。
他没经过专业训练,
啥也不会,就会唱两句京剧,
当场表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一个片段:
打虎上山。
表演结束后,杨立新的手心里都是汗。
负责招考的是话剧大师林连昆,
他被小伙子的表演潜质打动,留下了他。
18岁的杨立新成了人艺的一名学员。
经常在话剧里面跑龙套,赚一两毛钱的补助,
杨立新一分都不舍得乱花,全都一点一点攒起来。
每月发下来的伙食费,他也会第一时间送回家,
15元给哥哥买药,剩下的,
让他和妈妈在家里改善一下生活。
哥哥内疚地对他说:都是我拖累你和妈了。
杨立新笑着安慰他:“哥哥,别说这话。
咱们是亲兄弟,我到哪天也不会扔下你不管。
你看,我现在能挣钱了,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有时候,杨立新手里攒的“龙套费”多了,
他也会奢侈地买两个荤菜带回家,
让妈妈和哥哥打打牙祭。
每当这时,俩孩子都不肯,
一块排骨,谁都舍不得吃,
3个人让过来让过去
最后还是妈妈一声令下,
娘仨分着吃了。
看着两个懂事的儿子,杨妈妈欣慰地笑了,
却不知道,噩耗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杨立新2年后毕业,成了一名正式演员。
可是,哥哥却因为一场大病,离开了他们。
母亲多年照顾病弱的大儿子,对他感情很深,
看着她明显比同龄人苍老的容颜,
杨立新鼻子一酸:“妈,以后咱俩相依为命了 !”
母子抱头痛哭一场。几年后,
杨立新开始在话剧里演主角,在业内也小有名气。
1984年,他和妻子经人介绍认识了。
两个人互有好感,很快就结婚了。
杨立新对妻子说:
“我知道我的条件太差,让你受委屈了,
我保证会一辈子对你好。
但我求你一件事,
我妈这一辈子太苦了,
你能不能像我一样孝顺她?”
妻子深情地说:
“我既然嫁给你,就会把你的家人当自己的家人,
她是你妈,也是我妈,放心好了!”
结婚后,杨立新说到做到,对妻子疼爱呵护。
妻子也对婆婆非常好,嘘寒问暖。
每次婆婆的生日她都早早就给婆婆准备好贴心的礼物。
婆婆也把儿媳妇当亲闺女疼,
孙子出生后,她怕累着儿媳妇,
总是抢着多干活,让儿媳妇多休息一会。
常年生活在一起,
别人家里婆媳之间鸡飞狗跳的剧情,
从没在他家上演,俩人就没红过一次脸。
这一点,让杨立新的邻居,同事和朋友,
都赞叹不已。
有朋友打趣说,杨立新这小子有福气,
娶了个贤惠的好媳妇。
杨立新妻子的贤惠毋庸置疑,但我想,
一个感受不到丈夫爱意的现代女人,
是不会如此善待自己婆婆的吧?
因为被爱,因为幸福,才会心甘情愿去传递温暖和善意。
结婚3年后,儿子出生,杨立新的生活压力更大了。
为了让家人能过得更舒服些,他开始接拍影视剧。
87年春天,
他到武汉拍戏认识了徐帆。
他和徐帆一见如故,戏里两人合作愉快,戏外两人聊得很投机。
后来,杨立新还去徐帆家里吃饭,跟徐帆的家人相处得也非常好。
一次闲聊时,徐帆随口一说,想去北京发展。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冬天的时候,
徐帆接到了杨立新的一张贺卡,里面还有一张纸条。
说的是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办了一个班,
正招收插班生,如果有意向,他可以跟老师打个招呼。
接到消息的徐帆,欣喜若狂。
一过完年,21岁的徐帆,
扯着杨立新给她牵的线,
来到了北京。
那时候,徐帆贫血,脸色苍白,
去报考时,老师还说她:
“你看你的嘴唇都发白,怎么也不涂点口红呀?”
徐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
心说:糟了!看样没啥戏了。
谁知最后竟然考上了!真让她喜出望外。
杨立新让徐帆每周到他家改善伙食,加加营养。
于是,徐帆上学的3年里,
每到周末就会来到杨立新家蹭饭吃。
每次来,杨立新的妻子都会做几个好菜让她吃。
知道她贫血,还提前买好巧克力让她带回去吃。
多年后,在一次节目中,何冰问她:
“你刚到杨立新家吃饭那一年,
他们正节衣缩食准备给孩子买钢琴,
平时自己吃清汤面都不舍得加菜,
却每周给你改善伙食,还给你买巧克力,
这事你知道吗?”
徐帆当时就愣住了,
她哭着说:
“我那时候就没脸没皮,也不知道买点东西,
真把他们当我亲哥哥,亲嫂子。
这么多年,我一直记着他们这份恩情呢!”
后来她跑去问杨立新,
杨立新笑着说:
“这都啥时候的事了?现在咱日子不是挺好嘛,
还记那些事干吗?再说了,你叫我一声大哥,
玏玏叫你一声姑姑,还用分那么清吗?”
淳朴的杨立新,早就把徐帆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子。
而后来发生的事情,
也验证了徐帆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1993年,杨立新在英达执导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
扮演大哥“贾志国”,而弟弟就是梁天。
这部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编剧是“邋里邋遢”的梁左,
这家伙特别喜欢吃,
接了《我爱我家》编剧后就直接把原稿给撕了,
直接按着自己家兄妹3人的配置重新编:
大哥,小弟,小妹。
这才有了“贾志国”。
随着这部剧一炮走红,开创了我国情景喜剧的先河,
戴着四四方方黑框大眼镜的“大哥”杨立新也成了名人。
随后英达又执导《闲人马大姐》,杨立新也在里面饰演角色。
此后,他共拍了100多部影视剧。
但在影视圈混得风生水起时,
杨立新却来了个“急刹车”,
他又回到了话剧舞台上。
2014年,出演话剧《茶馆》,2015年又和陈佩斯主演了《戏台》。
他在剧中扮演一个送包子的伙计,
这是个在生活底层挣扎的小人物,
他把心酸和眼泪融入诙谐幽默的语言中,
让人不由自主的发笑,
笑完后却又想流泪,
然后陷入深深地思考。
杨立新深厚的表演功力,
在这个小人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剧5年内演了300场!
每次去外地演出,
杨立新都会带着妻子。
这时人们才明白他弃影视选话剧的原因,
他是怕儿子大了,
自己又常年在外拍戏,
留妻子一人在家太孤单寂寞。
演话剧,在北京演,晚上可以回家陪妻子。
去外地,他可以带着妻子一块去,
不像拍影视剧,一出去就好几个月。
杨立新的妻子是个非常低调的人,
电台去录制节目,她也坚决不愿意出镜。
结果,被有心人利用,
在网上发布不实消息,
说杨立新二婚,新婚妻子杨清比他儿子都小三岁。
一时间传言四起,传得有鼻子有眼。
好脾气的杨立新“怒”了!
他发文声明——
人生四个“一”:一妻一子一个单位一辈子戏!
这才止住了沸沸扬扬的流言。
可是杨立新很快又有了新的烦恼。
转眼30多年过去,如今,杨玏早已从美国学完成归来。
他想进演艺圈,按理说杨立新现在积累了一定的人脉,
帮儿子说说话完全可以。
其实他完全可以去帮儿子找找“徐帆姑姑”,
别说以徐帆老公冯小刚今时今日之地位,
肯定是一呼百应,
就算单以徐帆个人的人脉,
那也足以让杨玏顺风顺水。
可老实了一辈子的杨立新犯了难,
他觉得张不开口,一直没好意思提。
他更想让儿子知道这条路有多难,
别老想着“搭便车”。
可后来徐帆知道了大侄子的想法,气的不行,
这也太见外了!
于是,杨玏在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中担任了副导演,
一步登天,可杨玏是个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
他明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次的副导演工作,他干的叫一个漂亮,
一个乳臭未干的愣小子,硬是没让人挑出来毛病。
他知道,要想混出个名堂,还得靠自己。
可子承父业,他还是想做演员,
他一家一家向剧组投简历,从一个个小配角演起,
最后在多部电视剧中成了主角。
《大丈夫》《匆匆那年》《小丈夫》《清平乐》《三十而立》《流金岁月》
演技在年轻一辈中可圈可点。
他和爸爸杨立新一样,低调倔强,不肯炒作。
老老实实演戏,老老实实做人。
杨玏说,自己从小接触的,
都是像宋丹丹,葛优,濮存昕这样的“大腕”,
他们对自己的影响很深,尤其是葛优。
从艺第一天,葛优就告诉他:
别人不拿你当回事,一定要拿自己当回事。
别人都拿你当回事,千万别拿自己当回事。
这是他一生做人的准则!
这样优秀的儿子
却让杨立新愁得白头发都多了几根。
让杨立新发愁的是,
儿子都34了,还没对象,
他可是想早一天抱孙子呢!
比起儿子的终身大事和被人造谣,
更让杨立新生气的事还在后头。
2014年夏天,
北京人艺上演《雷雨》学生公益场时,
在现场遭遇学生多次“爆笑”。
表演结束后,参演此剧的杨立新
连着在微博发了5条信息,
表示极度惊诧和失望!
事隔5年,杨立新提起来仍然“意难平”:
你拿自己不当人,你就不是人。
所以那天谢幕时,我没有对观众鞠躬。
这是我舞台生涯中唯一的一次!
后记
杨立新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舞台,
京剧,影视,话剧,
他演得了上位者的“王霸之气”,也演得了小人物“米粒之光”,
这样多才多艺,演技精湛的“老戏骨”,
偏偏低调又内敛。
既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是热爱生活地典范,
这样的他,
不温不火也掩盖不了身上的璀璨光芒!
都说这样的艺术家们,已经遇到了“断层期”,
这才是最可怕的吧?
关注@赵睚眦,红袖掌灯,只做有温度的故事,喜欢就留下评论吧。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