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1 22:39来源:未知 人气:54
从全球首个全自主通用agent到邀请码被炒到10w;从国内新一轮技术革命到web3骗局;从深陷诈骗迷局官推被封禁再到官推解封国外盛赞;更有人说“怎么中国人想自己按死manus?”
这一次AI圈的罗生门。
本文系本人亲身经历。作为亲历Manus事件全过程的参与者,我本人也处在风暴中,很多媒体没有实测,文章视频展示的都是我的视频画面,所以我将独家分享这场AI风暴的始末。
一、风暴源起
3月5日【首日风暴】
晚8:30,我收到一条来自manus团队的微信,说他们发布了一款"生产力爆炸"的产品,邀请内测。当时我正在散步,没有太在意。
两小时后回到家,我才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各大AI群组和朋友圈已经被Manus刷屏,这个被称为"全球首个全自主通用agent"的产品,引发了整个AI圈的地震式反响。
当时团队还说了因为内测,希望我多多反馈以便于他们迭代产品,还说让我帮他们保密。过了一会我发现AI圈子的一些博主竟然已经发出了视频,我心想这不是要保密吗?还是自媒体太卷了,大家看到这样的信息第一反应都是抓紧赶在前面发出来,也确实他们的文章有的很快10w+了。
我去问了团队,我说别人发了,我能发吗?团队说可以,我就也先简单做了一个介绍视频,还预言这个会刷爆新闻,因为当晚凌晨,我的朋友圈已被Manus刷屏。
3月6日【次日反转】
第二天一醒,我自己的视频爆了,外面的世界更是果不其然也爆了。
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在团队看来这还是个demo级的产品(但我觉得不错了),团队上午10点在公司开了小型分享会,邀约了一些朋友,还想和大家交流继续迭代。也只给了一些业内人士去测,服务器等资源压根没有准备很多。
因为这两年AI的火热,DeepSeek的火热、国产技术革命叙事以及全民自媒体的原因(说AI有流量),这个事情的火热程度远超团队的想象。
下午事情继续扩散,被更大范围传播。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邀请码,大量自媒体在甚至分不清“大模型和agent”的情况下发布相关内容煽动舆论,出现非常多负面声音。
我发布了全网为数不多的实测视频(截至目前,两条manus视频全网播放将近1000万)。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跑到我视频下面留言取关,说“manus是最好的科技博主鉴定器”,说manus翻车了我可以退圈了。
很多拿到邀请码的博主也不再发声,噤若寒蝉,很多人选择远离风暴中心。
3月7日【舆论发酵】
投机分子把邀请码恶意炒作到10万块,官方推特账号因受web3假币事件影响被封号,舆论进一步发酵,"诈骗"、"骗局"论调兴起,部分大V因害怕牵连紧急倒戈。
更多博主发现自己搞不到邀请码,也开始转向;有些拿到码的人投机分子去趁机捞钱;还有非常多的骗子像蝗虫一样涌进视频中留言骗人,害我连发好几次声明防止大家被骗。
3月8日【直播实测】
我于3月8日早上在抖音直播实测manus。一些机构媒体也开始直播,我也受b站官方邀请和一些博主在晚上5点进行了2个小时的直播实测。网友在直播中都表达对manus的肯定。这期间,官方推特账号恢复,粉丝大涨,开始在海外蔓延。
3月9日【国际突围】
9日开始,海外用户好评如潮,国内舆论开始缓和。在X和Reddit上的很多外国网友中,拿到邀请码的人实测后大赞:Manus太好用了,并且盛赞它是「全球首个类似AGI的全自主AI智能体」,已经快要摘下人工智能的圣杯AGI了。国内舆论再次转向,很多业内人士开始对manus表达肯定,社交媒体出现了更多manus实测的视频和直播。
总结下来,团队仅仅是给了一些朋友邀请码,发了一个视频,开了一个闭门分享会。因为AI以及国产叙事本身火热,加上全民自媒体对流量的贪婪,呈现了几天内数次反转的“罗生门”群像。
二、科普基本概念
先不论无数媒体的恶意造谣,确实有大量网友甚至从业人员对AI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分不清楚,咱们先简单科普一下。
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
OpenAI是公司,GPT4是模型,ChatGPT是AI对话应用。
幻方量化是公司,DeepSeek R1是模型,DeepSeek是AI对话应用。
月之暗面是公司,k1.5是模型,Kimi是AI对话应用。
字节跳动是公司,Doubao-1.5-pro是模型,豆包是AI对话应用。
阿里云是公司,QwQ-32B是模型,通义是AI对话应用。
Manus是智能体,模型用了 Claude 和 Qwen。它与其他AI产品的核心区别在于“主动干活”——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像人类一样独立执行复杂任务并交付完整成果(如生成报告、制作表格、分析数据等),被称为“数字实习生”。并且它可以离线运行,可以多任务运行,你交给它几个任务后就可以把电脑关闭,它自动在云端运行,最后你去查看结果就行了。
很多文章造谣声称Manus团队故意与OpenAI的基础模型进行对比,或者说和DeepSeek对比,但实际上Manus对是OpenAI的智能体产品DeepResearch,也从未和DeepSeek进行过对比,因为它们都不是一个东西。
Deepseek(更准确的说是DeepSeek R1)是一个AI大模型,而manus它是一个AI智能体。拿我们身体的器官做比喻的话,DeepSeek R1很像大脑,一切聪明的念头和思考都来自它,但我们看不见大脑的思考过程怎么办?让它把自己有多聪明给说出来呀,于是我们才看见了DeepSeek的对话框,它就是表达大脑智慧的嘴巴,说几句话你就能感觉到大脑确实强。
那manus呢?它则是大脑加四肢的组合体。当你向manus提出需求时,它的运作方式很像一个高效的团队:首先,"大脑"会仔细思考和规划如何完成任务,然后指挥"双手"去执行具体操作 —— 无论是开发游戏、构建应用、编写代码,还是设计PPT。
另外,manus实际上像是一个智能化的"协作工作室"。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大脑配一双手,而是由多个专业的"智能小组"组成。就像一个精密的流水线,每个"小组"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当你提出一个复杂的需求时,这些"小组"会默契配合,各司其职 —— 有的负责构思,有的专注设计,有的执行编码......最终,它们会将各自完成的部分完美组合,呈现给你一个完整的成果。
这种"多智能体"的协作模式,让manus能够更高效、更专业地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三、误解和分歧
1.manus是套壳吗?
当然是。
很多人说:“manus是套壳!” 好像自己经过一番细致的研究或者一眼就洞察了别人没看到的本质。可是manus本来就是套壳,从来没有人说它不是套壳。
这里的误解一是来源于23年GPT刚火爆时,很多人用不了,国内出现大量圈钱的低劣套壳GPT的AI应用,使得“套壳”成为了一个被污名化的概念。
第二,有些媒体造谣说manus和DeepSeek进行比较,从而煽动舆论,让大家觉得DeepSeek是原生自研大模型,而你manus仅仅是套着大模型的壳子。
第三,AI时代确实模型的能力更为重要,但是产品创新,包括UI和交付上的创新以及用户洞察都是有价值的,但一般人认识不到,只会人云亦云。我们对产品创新的包容度远远小于技术创新。
早期国产手机也都被大家说是套了安卓的壳,更早期大家说iphone没有创新,全是组合别人之前的东西。
很多人喜欢嘲讽"套壳",但实际上,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套壳史"。ChatGPT本质上是GPT的"套壳"产品。在有了ChatGPT这层"壳"之前,GPT的能力其实已经很强大,但是没多少人会用,没有引起轰动,直到有了这个易用的对话界面,才真正改变了世界。
2.manus夸大营销
首先是铺天盖地的信息让大家反感,从而认为这是一次团队付费集体软文广告事件。
但我作为亲历者,可以证明,这次manus的传播都是自发行为,不止是我,其他博主我相信也都是自发行为,甚至“黑”manus的我觉得也没有收钱。
DeekSeep大火的时候大家也都觉得是团队在营销,但现在业内人基本上都清楚,那些内容都是博主自发制作的,DeekSeep团队并没有进行投放。
更早之前我发OpenAI和马斯克等内容,大家也觉得我收钱了,我要是有本事让奥特曼和马斯克给我打钱就厉害了,本质大家还是不太了解商业的运作机制。
另外一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媒体太卷了。
你去搜一下就知道,现在不仅仅全民自媒体,甚至开始全民AI自媒体:只有说AI才有流量,所以不管是夸还是黑,自媒体都抓紧得上去咬一口,吃到这口流量。而manus产品到底怎么样,这些人压根不关心,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仅仅用AI两分钟洗稿了一篇文章而已。
所以看到大量信息大家肯定觉得很烦,觉得是有组织的营销,这是可以理解的,连我们公司一个不常来上班的小伙伴也发到群里问是不是软广,可见现在去甄别一件事情的真伪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3.manus首个通用智能体?
另一个大家比较诟病的是manus对于自身“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的定位。
而我看到的是非常多的人还是在故意造谣遮蔽信息引起舆论。官方明明说的是首个通用智能体,而大量媒体却说“manus说自己是全球首个智能体”,直接把关键的“通用”去掉,从而引战。
manus当然不是全球首个智能体,但是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我觉得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因为对比之前不管是AutoGPT还是程序员的心头好cursor、devin、bolt,manus确实可以说相对通用一些。
对比cursor专注于辅助编程的场景以及OpenAI擅长研究的DeepResearch,manus适用于更多的场景,可以解决更多任务。
对比3500元一个月的devin,manus更加省心。
李继刚老师说:用Devin时总有点提心吊胆,担心它卡在哪步等我干预,时不时要切过去看看。Manus 的体验,更接近「实习生」,给它一个任务,过一小时查看,完整结果交出来了。可用,谈不上多么优秀。不掉链子很重要。不掉链子很重要,devin像是扫地机器人,manus像是阿姨。但这里的心态上的变化,我觉得挺重要的。我好像真的看到了把「AI」当作同事的雏形了。最终胜出者是不是Manus这个产品,不重要,重点的是这个「放心交给AI」的转折点,好像真的要跨过去了。
能力上呢?manus相比专门写代码的智能体cursor或者做研究的DeepResearch,肯定是后者更强,但是manus能干的活更多,适用人群更广。
而且,通用Agent不才是接近我们想象中“AGI”的样子吗?
通用agent没有cursor的用户付费意愿强,没有单一agengt处理的问题简单,要处理难以想象的各种各样的用户任务,大家的付费意愿也不如专用agent强。所以我们迟迟没有见到这样的产品,因为很难,不仅是技术上而且是商业盈利上。
现在manus一个五个人的小团队用一年多时间做出来了,我们不应该佩服这样的勇气吗?
4.manus没创新
就像刚才说的,交互交付以及UI的创新也是很好的创新。
我实测下来,manus可以给我直接输出pdf、ppt以及网页,相比只有文字信息的AI产品,大家都能感受到这种便利,因为现代人有多懒大家都深有体会。
而且在这之前,除了业内人士,AutoGPT、cursor、devin、bolt哪怕是OpenAI的DeepResearch有几个人用过呢?微软copilot都不见动静了,有多少人知道智能体呢?
白话Agent主理人古德白老师说:manus直接用了类似ChatGPT这种人们已经习惯的对话形式作为产品形态,打 开浏览器就能用,极大的降低了普通人的使用门槛,用户规模扩大100倍以上不止。我觉得可能要达到千倍万倍。
而且manus团队说未来会开源,我相信他们不仅仅在产品设计上有自己的know how,在底层技术层面肯定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届时让我们一探究竟。
5.manus没壁垒
这个问题已经和前四个不在一个层面了,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肯定了manus的产品,但认为没有大模型作支撑,仅仅是产品层面的创新很容易被大模型覆盖或者被大厂碾压。这当然有可能,但是如果仅仅害怕被别人抄袭就不做了,那么我们现在很多产品都不会存在。
另外用户心智也是一个问题,在b站和我一起直播的花生老师零代码三小时开发并上架了一款叫“小猫补光灯”的app,下载量登上苹果榜第一,随后可以预见的是大量类似产品上架,但目前花生老师的产品还是排名第一,大家还是愿意用第一次知道的、“最正统”的产品。
6.缺点和挑战
manus当然有缺点,比如一些场景的输出结果不如专用agent;一些问题跑步下来容易中断;不同的提示词结果不一样,无法再次调整只能重新开启任务;结果的幻觉问题仍然存在。
manus以及其他智能体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是token的消耗能否优化到可以支撑大规模的商用;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还是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我实测下来,很多需要数据的地方都搜索不到导致任务无法继续,所以我们看到官方案例有不少都是分析特斯拉和YC这样的国外公司,因为国外网站的api相对比较开放。
四、实测
下面我放出我直播中实测的几个案例,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到manus是一个怎样的产品,今天(3月9日)已经有更多的人拿到了内测码,相信很快,大家都可以亲自体验manus。
第一个案例来自我们直播时花生老师测的,他让manus根据b站up主“老蒋巨靠谱”的网上信息总结为一个个人主页,很多直播的小伙伴看完说前端岌岌可危。
链接:https://manus.im/share/tHi522exnyq3YwBnuE1uDd?replay=1
第二个案例是我直播时测的:给我一个在云南游玩七天、适合情侣的、需要有图文的攻略,包含出行方式、酒店和费用,预算8000,最后给我pdf。
链接:https://manus.im/share/B1gBzU4u72AL0eHjJhDmt5?replay=1
第三个案例是我第一天测的,8个字做出一个射击小游戏。
链接:https://manus.im/share/xE5kk9lsSoAcFNwj3sOcbR?replay=1
大家可以直接访问链接体验或者点击文章最下面阅读原文 看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在b站的直播。
四、最后
这几天实实在在的上演了一出AI罗生门:
有人看到了产品创新,有人看到了套壳,有人看到邀请码被拍卖10万,有人看到的是被替代的恐惧,有人看到的是机会,有人看到推特被封,有人看到狂热追捧,有人看到流量......
他们看到的这些都没错,因为他们看到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投射。
有意思的是,我在7号早上直播试测Manus时,还有很多人在直播间质疑Manus是不是骗局,有人说:我看外面也都在这样说manus是骗局。这时另一个在直播间的人说:有些事明明就在眼前,他不看,他还在听外面的声音。
还有人最后没得喷了,说:那至少编程是用英文的吧,连中文编程都不支持......
这就是我们身处的世界。
manus团队创始人肖弘(左三)和他的小伙伴
你可以选择拥抱或者观望,甚至没有AI,你也可以过很好的一生。
我知道很多人是因为焦虑害怕产生的应激行为,但攻击和拒绝不解决问题。停止焦虑的方式就是付诸行动。我这几天几乎在连轴转地收集信息、学习实测、做视频直播分享。体重从78.5降到74.8,就是为这个事情揪心,完全不觉得饿。因为我觉得不管这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产品,它都承受了不该承受的谩骂和误解。
最后有什么总结或者忠告吗?没有。
AI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重大变革,谁也不知道会怎样。从scaling law到强化学习优化,仅仅“一夜之间”,我们的认知就改变了;从大模型到agent的跨越,也不过是一夜之间。
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
人类的智慧或许会被AI取代,但我们还有一项特质,那就是勇气。就像Manus这样一个5人小团队敢于冲击通用agent一样,就像月之暗面勇于奔向AGI一样,就像DeepSeek敢于不考虑市场,专心研究底层技术一样,他们并没有别人不具备的天赋异禀,但他们拥有亮剑的勇气。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你可以不当帮凶和刽子手,但如果可以,希望你勇敢地站在真理这一边。
事件发生于2025-03-05 河南省,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