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30 04:48来源:未知 人气:53
尽管美国与格陵兰岛早于1951年签订《格陵兰防务协定》,允许美军驻扎并运营图勒空军基地(全球最北军事基地),特朗普仍多次试图“收购”该岛,甚至称其为“大型房地产交易”。丹麦外交大臣薇薇安·莫茨费尔特强硬回应:“格陵兰岛是丹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欧盟力挺丹麦:北极成大国博弈新战场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同步发声,强调欧盟“全力支持丹麦主权”,并警告“外部势力不应干涉欧洲事务”。此番表态被解读为对特朗普“交易式外交”的间接批评。卡拉斯指出,美国外交转向“利益优先”后,欧洲需加强团结以应对不确定性。
格陵兰岛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其扼守北极航道咽喉,且蕴藏稀土、石油等关键资源。特朗普前国家安全顾问向CNN透露,美国对“中国在北极扩大的科研与经济活动深感忧虑”。近年来,中国通过参与格陵兰岛矿产开发、极地科考合作逐步增强存在感,被美方视为“潜在威胁”。丹麦智库“北极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投资同比增长17%,主要集中于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
格陵兰独立呼声:殖民历史与地缘裂痕 格陵兰岛本土政治力量亦在此次风波中升温。2025年新年演讲中,格陵兰首相穆特·布·埃格德(Múte Bourup Egede)呼吁“摆脱殖民枷锁,迈向完全自治”,虽未直接提及美国,但被外界视为对丹麦主权的隐性挑战。目前,格陵兰岛拥有高度自治权,外交与防务仍由丹麦主导,但其独立运动支持率已从2010年的21%攀升至2024年的38%。
历史学者指出,格陵兰的独立诉求与殖民遗产密不可分。1721年丹麦确立对该岛统治后,长期实施资源掠夺与文化同化政策。直至1979年,格陵兰才获得自治地位。如今,随着北极资源争夺白热化,这一人口仅5.6万的岛屿成为大国角力的“风暴眼”。
中国视角:北极棋局中的“沉默玩家” 尽管中国未被直接卷入此次美丹博弈,但其北极战略布局备受关注。2024年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强调“和平利用、合作共赢”,并计划增开北极航运线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阎学通分析:“美国对格陵兰岛的执着,实为遏制中俄北极影响力的连锁反应。中国需以科技与经济合作深化区域存在,避免卷入军事化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丹麦此次军备升级计划中,部分无人机采购被指向中国大疆等企业询价,引发美国防务部门“安全风险”警告。丹麦国防部未予置评,但强调“所有装备采购将遵循北约标准”。
结语:北极“冷战场”与全球权力重构 从特朗普的“购岛闹剧”到丹麦的军事反击,北极正从“科学净土”演变为大国竞逐的“新边疆”。格陵兰岛的命运,不仅考验北约内部团结,更折射出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的深层裂变。当丹麦军舰巡航北冰洋时,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在资源、航道与战略利益的驱动下,北极能否逃脱“热战”宿命?而中国,又将以何种姿态参与这场寂静之地的新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