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30 10:32来源:未知 人气:53
最近,国家发改委的一则通知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对地方财政和公共服务比较敏感的人。文件内容直指一些地方政府的“奇葩操作”,明确提到路边停车收费、垃圾运输等业务,不能再随便用特许经营的方式交给私人公司了。这消息一出,网上讨论炸开了锅——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觉得地方上没钱了,才会想出这些办法。这次政策到底讲了些啥?说的这些现象又是怎么回事?
【事件经过】
2024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放出了一份关于PPP模式的一揽子指导性文件。说到这儿,先简单提一嘴啥叫PPP。PPP就是“政府和企业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一些本来需要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项目,比如修条高速公路、建个桥啥的,政府没钱,就找企业来投资。企业投钱干活,后期通过运营这些项目来回本甚至赚钱。这种模式说实话挺普遍的,像高速公路收费站、地铁运营啥的,很多地方都这么干。
不过呢,最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手头紧,琢磨着怎么“多开源”——于是,原本按规矩不能搞PPP的东西,也开始被拿来“变现”了。比如路边停车收费,公共厕所收费,甚至殡葬服务,都被一些地方政府打包成特许经营项目,交给私人公司去运营。说白了就是:你企业来接手,不用你投钱建啥东西,直接收现成的钱就完事儿。而企业为了“买”到这些经营权,得先掏一大笔“转让费”,这俩加一块,地方政府既能快速回笼资金,还不用担心后期运营。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说路边停车收费,按理这些收入应该是地方财政的非税收入,得进政府的钱袋子才对。可按这种操作,钱直接进了企业的腰包,政府虽然一开始拿了“转让费”,但后面那些长久的收益就没了。而且,这种做法并不需要企业再投资啥,也没啥公共服务性质,完全变成了一个变相的“卖资产”行为。
这事儿还不只是理论上的问题,现实中已经有不少地方这么干了。尤其是一些财政状况不太好的城市,想尽办法盘活手头的“资源”。比如说,路边停车位明明是公共资源,却交给私人公司收费;垃圾清运业务也能外包给企业,搞得原本属于老百姓的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赚钱的工具。还有更夸张的,比如某些地方把火葬场的运营都外包了出去,这简直让人想不通。
国家发改委显然对这种现象看不下去了。这次文件明确提出,像这种“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业务,不能再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去搞了。啥意思呢?简单就是这种纯“收钱”的活儿,企业别插手了,老老实实归地方财政管。尤其是路边停车收费,文件特意点名批评了这种操作,强调这些收入应该直接归地方财政局,而不是被企业截胡。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不是啥新规矩。长期以来,国家对于PPP模式的规范一直都有,只不过有些地方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玩起了“擦边球”。但这次发改委的表态无疑是一次“敲打”,告诉各地政府别再想着靠卖经营权来搞变相融资。文件里虽然没有点名具体的城市和案例,但这一政策的出台,显然是针对那些“动歪脑筋”的地方。
相比于高大上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高速公路、地铁这些需要巨额投资的工程,路边停车、垃圾运输、殡葬服务这些业务显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特许经营项目”。这些东西本质上就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把这些事情交给企业,不但容易引发争议,还可能让一部分人承担更多的费用。
这份文件的出台,也算是给一些地方政府提了个醒:别总想着走捷径,老老实实过日子,别把公共资源当成短期牟利的工具。这件事看着像是发改委的一个政策调整,但背后透露出的信号却挺明确:公共服务归公共,别让老百姓为你们的“歪点子”买单。
自然,这事儿一出,网友们的评论那是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吧。
有些人直接拍手叫好,觉得这事儿早就该管管了。有人说:“路边停车收费这事儿,真是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明明是公共资源,凭啥交给企业来赚这个钱?关键是那些企业收费也没个谱,说涨就涨,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发改委这次终于出手了,干得漂亮!”
还有人提到了垃圾清运的事儿,吐槽得更是火力全开:“我家小区的垃圾清运就是外包出去的,结果咋样?垃圾堆得满地都是,没人管。打电话投诉吧,又是踢皮球,说是‘企业负责’,谁也不愿意担责任。现在政策明确了,这种事就该由政府兜着,不能再让老百姓掏冤枉钱。”
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能没那么容易。有网友表示:“地方上也是真的没钱了,不然谁愿意把这些事儿外包出去?这次发改委发了文件,听着是挺好,可具体落实起来会不会又是‘雷声大雨点小’?希望别只是说说而已。”
还有人提到了更现实的问题:“唉,地方财政紧张是一个大问题。像我们这儿,路边停车收费确实被企业承包了,可要是现在收回去,政府有能力接手吗?要是管理不好,停车乱象反而更严重,最后苦的还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更有一些网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事儿,提了一些“扎心”的意见:“其实吧,说到底,还是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透明度问题。你说收了路边停车费,钱进了财政,那这些钱用来干啥了?老百姓能不能看到?要是这些钱最后还是被乱花了,那还不如让企业去管,至少我们知道钱去哪儿了。”
还有人对火葬场的事情发表了看法:“我就不明白了,火葬场这种地方,怎么也能外包出去?人都走到那一步了,还要被捞一笔,真是让人心凉。这事儿不管在哪儿发生,都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发改委这次点名这些乱象,是真的戳到点子上了!”
也有少部分网友觉得这事儿没必要上纲上线:“路边停车收费这种事儿,只要收费合理,谁来收其实都无所谓。关键是管理到位,别乱收费,别搞得大家怨声载道。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只要规则透明、公平,大家其实也没那么计较。”
但更多的人还是更倾向于支持发改委的决定:“公共资源就该归公共,政府做不好可以提升管理能力,但绝不能为了图省事儿、图眼前利益,把老百姓的资源卖给企业去赚这个钱。这次政策出来,算是给地方政府提了个醒,别再乱搞了。”
这件事在网上的讨论是异常热闹,不管是拍手叫好的,还是质疑政策落地难度的,大家的关注点都很明确:公共资源的管理,说到底还是得让老百姓得实惠,少点乱收费、少点花里胡哨的操作才行。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