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30 18:29来源:未知 人气:53
315 晚会曝光劣质卫生巾后,雷军的微博评论区再次沦为 “赛博许愿池”。从 “小米舒 7” 到 “SU 吸”,网友不仅为卫生巾设计概念,更将其与小米汽车 SU7 的命名风格相联结,戏称 “万物皆可小米”。这种半调侃半期待的集体行为,既是公众对行业乱象的不满投射,也折射出小米品牌被赋予的 “整顿者” 期待。
信任背书下的生态狂奔
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曾在妇女节前夕发文称 “卫生巾真做不了”,但相关微博很快被删除。天眼查显示,小米已注册多个含卫生护垫的医药类商标,似乎为未来留有余地。这种 “口嫌体正直” 的态度,恰是小米一贯的 “爆品策略”—— 从助听器到分区洗衣机,小米擅长以生态链模式切入高信任危机领域,通过极致性价比重塑市场规则。
2024 年财报显示,小米总营收达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35%,其中汽车业务收入 327.5 亿元,SU7 交付超 13 万辆。卢伟冰表示,“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已形成闭环,2025 年将加速全球化,计划五年内在海外开设 1 万家小米之家。这种 “手机 × 汽车 × 家电” 的协同效应,被投资者视为对抗行业天花板的关键 ——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新能源车增速放缓,唯有生态整合能释放估值空间。
从 “价格屠夫” 到 “生态玩家”
雷军的个人 IP 与小米的商业逻辑深度绑定。网友戏称 “雷军是当代阿拉丁”,其微博评论区俨然成为消费痛点的晴雨表。这种信任源于小米对 “质价比” 的坚守:SU7 以 23 万元均价打破新势力价格天花板,小米 15 Ultra 以影像技术挑战传统旗舰。但硬币另一面,过度依赖创始人 IP 也暗藏风险 —— 苹果造车失败后,雷军在微博感叹 “震惊”,却仍坚持 “人车家全生态” 的战略定力。
面对 AI 技术滥用、自动驾驶立法等新挑战,小米正加大研发投入,计划 2025 年在 AI 领域投入 70 亿至 80 亿元。从手机到汽车,从国内到海外,小米的 “无边界扩张” 看似激进,实则是其 “让每个人享受科技乐趣” 使命的自然延伸。正如雷军所言:“用户需要的,就是小米的正业。” 当网友将卫生巾、纸尿裤等民生需求寄托于小米时,本质上是期待这家科技公司继续扮演 “行业鲶鱼”,用创新打破垄断,用透明重塑信任。
天花板之外,是星辰大海
小米 SU7 的热销验证了 “爆品方法论”,YU7 的即将登场则是对这套逻辑的二次考验。随着 AI 技术与生态链的深度融合,小米的想象力正从 “硬件制造商” 向 “生活方式服务商” 跃迁。尽管高端化仍需突破毛利瓶颈,全球化面临本地化挑战,但其构建的 “人车家全生态” 已展现出独特的协同优势 —— 这种优势,或许正是资本市场押注小米市值迈向 “1/10 苹果” 的核心逻辑。在消费者 “许愿” 的欢呼声中,小米的下一个十年,或将书写更颠覆的故事。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