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个性网:专注于分享免费的QQ个性内容

关于我们| 网站公告|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新闻 热点

历史解读也门胡塞武装称袭击美军航母

日期:2025/04/02 14:07来源:未知 人气:54

导读:当地时间30日,美英对也门首都萨那、荷台达多地发动空袭当地时间5月31日,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表示,美英对也门首都萨那、荷台达多地空袭,共导致至少16人死亡、42人受伤。叶海亚·萨雷亚表示,美英空袭针对当地民用设施违反国际法,犯有战争罪。作为对美英袭击的回应,胡塞武装已针对美军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进行袭击。全世界醒过来的人,看来,让美国伟大的当前的三大法宝......

当地时间30日,美英对也门首都萨那、荷台达多地发动空袭

当地时间5月31日,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表示,美英对也门首都萨那、荷台达多地空袭,共导致至少16人死亡、42人受伤。

叶海亚·萨雷亚表示,美英空袭针对当地民用设施违反国际法,犯有战争罪。作为对美英袭击的回应,胡塞武装已针对美军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进行袭击。

全世界醒过来的人,看来,让美国伟大的当前的三大法宝美元、至于美元,普世价值,航母编队都不灵了。

前面我们看到美元的美债危机、犹太复国主义对普世价值的背刺。

今天我们看到航母编队被打脸。

说到底,他们只是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太虚无飘渺,一旦人们不信它们了,它们就一 无是处。

大家想过没有,中东这个在美国万里之外的“要害”以前搞的爽,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对手没力气抓开你的手。

但是如果哪一天对方不但能抓开你的手,甚至可以反击的时候,这还是人家的要害吗?

这分明就成了美国的要害。

攻守之势异形之后,当事国不高兴了,就可以不时捏一捏这个要害。

比如备着100万军队等着给北约上强度的俄罗斯

这边敲打台独的军事演习。

中东的胡塞武装袭击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

深度好文计划#那边金正恩称朝韩关系「再也不是同族关系,而是完全敌对关系」

全是美国不得不救的核心利益,一调动就是几千公里,任谁也会手忙脚乱。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这些所谓要害,之所以能成为别国的要害,那是因为这是当事国的核心利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个当事国来说,核心利益无非一两个,而美国有几只手,要抓这么多要害?

对方核心利益抓太多,本质上也就把自己的利益给绑架了。

现在这些地区热点,如果真的撕破脸,美国舍得放弃哪个?

敢于放弃哪个?

放弃哪个不会将自己彻底排挤出这个区域?

换句话说,美国能下决心介入一个、两个还是三个,如果同时爆发,美国是否要取舍?

美国依赖其庞大的海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世界各国进入海洋世界的入口,从而建立了美国的海上霸权。

这种海洋霸权就意味着贸易的霸权。而贸易的霸权由会积累出世界的霸权。

对现在美国的秀肌肉反应,包括欧美的在内的很多人西方精英们都明白,大美帝国已经进入了一场衰退过程里,这个庞大的帝国四处都是垂涎三尺的窥视者,如果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军事失败,毫无疑问的会让大美帝国加速衰退,走入毁灭和瓦解。

一台豪华车完好无损的停在街边没人会碰也没人敢碰,假设这台车被第一个人砸烂了玻璃,那么很可能一夜之间连车轱辘都不剩了,这就是人性。

大美帝国必须寻求一种收缩,选择一种更低调的和避免对抗的策略才能生存下去。

尽管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回顾过去总是能够总结经验,经验和逻辑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源头。

在维多利亚时期,大英帝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当受到的挑战的,英国人做出的第一反映是竭尽全力的捍卫帝国的每一分利益,为此它把一系列间接统治地区和缓冲地带划入大英帝国的直接统治,这样帝国领土却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实际上是把很多无形的帝国,变成有形的直接统治,让帝国变得更加缺少策略上的回旋余地。

当他们发现帝国的力量已经捉襟见肘时,他们开始放弃英国的“光荣孤立”进行结盟,并适度让渡一些边边角角的利益给盟友,第一个盟友他们选了一个自以为可以控制的“小兄弟”日本,不过很快就发现这是养虎为患,然后他们不得不和法俄这样的老牌帝国抱在一起,因为他们的胃口要比新兴的德美要小得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没有成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最根本原因是旧殖民主义的市场划分已经不再适应当时高涨的生产需要,或者说全球最大的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已经完全脱节。

最大的生产者德国和美国却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和原材料。而老霸主英国、法国靠广大的殖民地苟活对世界经济贡献越来越少。

我们回看大萧条的历史,欧洲最先崩盘的银行是奥地利央行,他们的主要投资是实体经济。而当时实体经济比较孱弱的法国却是受到大萧条影响最小的西欧国家之一。

英国因为一心一意恢复金本位,造成本国在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失业率长期与战败国德国持平也是比较神奇的事情。

经历了一次大战之后,英帝国的实力锐减。当再次面对挑战时,张伯伦希望,满足德国在中欧和东欧的势力范围要求,这个方案的好处是,中欧和东欧是英国商业和贸易中比较次要的一部分,而且还可以利用德国去遏制红色俄国。然后丘吉尔,又把拉丁美洲让给美国,尽管拉美对于英帝国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英国最重要的财富之门却是在东方:

从英国本土开始,经过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经过马耳他——苏伊士运河——亚丁到达印度,在由印度向东经过新加坡和香港,连接中国,这条线路是英帝国的财富之门,在这条线上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印度,其次是埃及以及和列强根据“门户开放”政策共享的中国。

大英帝国开始学会让步,但是总是比实际的需要要慢半拍。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把中欧和东欧让给德国,把拉美让给美国,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最强有力的挑战者,那么就可以集中精力镇压印度独立,并联合美国共同遏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

比如,把问题追溯到在1938年张伯伦签署了《慕尼黑协议》之后,英国国会反对党对张伯伦绥靖政策的攻击。

丘吉尔曾经这样讲:“依我之见,我们必须表决的问题是:我们要做出进一步的最大努力来保持大国地位呢?

还是我们往下滑到一个似乎比较容易、舒适、不太费力、少受干扰的道路上去,同时承受这一决定所包含的各种巨大牺牲……”

毫无疑问的是,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的好处就是让大英帝国走在“一个比较容易、舒适、不太费力、少受干扰的道路上”,在这条道路上英国人可以让自己的国民经济免受战争损失,并保全自己的大部分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但是这样的一个帝国还是过去的大英帝国吗?

显然包括元首在内都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大英帝国和其他的什么德意志帝国、沙俄帝国、法兰西帝国、奥匈帝国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帝国中的帝国,在全球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存在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日不落帝国”,而且其他的只不过是处于世界列强秩序中的第二等级。

元首的一个致命的错误观念是把张伯伦的帝国收缩政策,看作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正在衰落标志,把他看作一种国家经济上的衰退和民族整体的软弱无能,他曾经暴一些讽刺英国段子,比如说“英国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国家有几百万过剩的妇女,这样在她们没法拥抱一个男人的时候,就只好拥抱整个世界。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是这样的态度,在1938年英意在关于西班牙和埃塞尔比亚问题的谈判中,墨索里尼这样讽刺张伯伦和他主要内阁成员,“在这些人身上看不到当初开创大英帝国的德雷克、霍金斯那些英国人的一点点影子,他们一直在后退,他们所努力做到的就是后退的慢一点。”

几十年来,美国从他们的全球帝国里受益匪浅,这个帝国包括一系列互相依存的体系,以美元和华尔街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以WTO为核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以美国军事力量为核心的全球防务体系,以“自由主义”和输出美式民主(包括武力和渗透)的方式控制全球意识形态的体系——此外还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人可能不知道这两个组织是干什么的,不要看百科,我现在告诉你这两个组织的真滴:

世界银行的工作是对那些对美国“全球秩序”抱有疑虑的国家,发放小恩小惠,吸引他们加入进来,这就像开赌场的给在门外徘徊的新客们发放一些免费的筹码,把他们吸引进赌场一样,通常除了极少数赌技(或者干脆说是运气)最好的赌客外,其他最后都是输家,那么为了翻本,政府自然要去借贷,这些债务都是从美国的银行、投行、保险公司、股份投资基金、商业养老基金等借来的。说白了,不是华尔街的钱,美国富人的钱,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欠债不还怎么办?那么现在该另一个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登场了,这是全球最大、最专业、效率最高的讨债公司。

这家专业讨债公司集中了世界上第一流的经济学专家,不过他们对所有负债国家开出的药方都是一样,而且完全违反经济学的常识——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砍掉国民的福利、减少公共设施的投入。在陷入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减税和扩大的政府消费,来刺激经济才是通用做法,尽管有很多希望加入“上流社会”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高唱反调,但是这些措施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惯例,美国不也在搞量化宽松,政府投资等等。其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本不关系你的死活,它只关心是否能把美国人借出的钱收回来。

这两个组织是美利坚帝国的为了顺应时代的创新产品,是19世纪英法等上一代帝国的炮舰外交的升级替代品,过去英法国家如果想和某国国家“自由贸易”的话,就会直接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过去,比如我们国家就是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参加了当年的全球自由贸易,如果有人欠债不还的话也直接派军舰过去。今天的美帝国似乎人道多一点,实际上要求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如果有适当的借口的话,美国也排除直接使用武力。

这个帝国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在国内对它的反对声却越来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是因为帝国的利益越来越少的惠及普通人,这和过去英帝国在维多利亚时期面对的情况是一致的,过去让所有英国人受益的大英帝国,现在只是让一少部分有钱人大发横财,而普通英国人则要承受高额税收,为了维持帝国而买单,于是在19世纪晚期,反对英帝国的声音在英国内部的平民中越来越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让美国的跨国公司获得惊人的利润,资本和服务的跨国流动,也让美国的有钱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财机遇。富人们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美国的普通工薪阶级却面对着大量工业的外迁,生产的外包,大批的工作岗位在美国消失。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愿意参加这个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至少是有很多方面要求有所保留的。为了对付这些国家,除了负责在赌场外围发放免费筹码的世界银行,还需要美国军队,愿意参加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有奖,奖品就是美国军事保护伞;不听话的,自然有美国大兵来让你“民主化”。

而且美国在国际的贸易、服务和各种产品中的份额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美元全球货币统治的动摇,所以今天的美元不是依赖于美国的经济实力,而是更加依赖美国的军事实力——同样听话的,愿意用美元做国际结算的国家有奖,奖品就是美国军事保护伞;不听话的,自然有美国军队来整治。

要有军队就要有军费,要有军费就要有国家财政,而国家财政就意味着两个来源,要么让美国人纳税,要么去借贷。如果是纳税的话,就形成了一个财富转移,从工薪阶级身上转移到精英阶级,后者从美利坚帝国中大发横财,而维持这个帝国的大部分税收都是从工薪阶级身上来的。

过去美国人本来是不反对纳税的,并身为纳税人而骄傲,但是从这二十多年的选举来看,没有一个主张加税的候选人能赢得总统大选,因为美国人越来越明白,这些钱都花在少数人身上了。

如果不能加税那么只能借贷,对于一个拥有帝国的国家来说,这一点非常便利,也非常有利,因为他们借的是美元,想借多少就借多少,在债市上卖不出去国债由美联储收购,然后美联储根据国债来发行美元,这就等于对全球的美元持有者征收了一笔“通胀”税。

不过这也会削弱美利坚帝国的根基——全球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当这种信心减弱时就意味着美元的地位更加依赖于美国的军队,所以象小布什、麦凯恩那样的美国的保守派精英们坚决反对停止对外干涉,坚决反对军事收缩,并不是这些人天生好战,他们实际上看的很明白,美利坚帝国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军事扩张已经成为维系美帝国的生死线。

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一样,是坚定的帝国主义者,只不过喜爱的手段不同,民主党迷恋于克林顿时代那种用更少的支出维持帝国的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可行,奥巴马的八年已经证明这里这一点。

克林顿时代美国正在坐收冷战胜利的红利,各方面都受到很少的挑战,就像英帝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一段时期一样,用几乎微不足道的成本就维持了一个日不落帝国,但是这种好景不会太长。不过拒绝军事收缩,就意味着更多的军费,也意味着更多财政压力,就意味着更多的国债,最后就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就是死循环,尤其是当军事扩张遇到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时。

历史证明不说三线同时作战,美国肯定吃不消,双线同时作战,美国也吃不消。

因为中俄在2015年就已经真正切切地实践过双线战略。

2015年9月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叙伊联军共同对付美以支持的ISIS等恐怖分子。

俄罗斯出兵直接突入中东核心区,面对美国可能直接瓦解石油美元霸权的威胁。

美军全球军力部署开始发生变化,兵力从东亚向中东集中。

很明显,俄罗斯将数倍于俄军的美军牵制在了中东地区,夺取战略主动。

据媒体报道美军在亚太对付中国的兵力当时下降了50%。

同时中国顺势也在南海一边举行大规模海军演习,一边填海造岛,一边控制南海经济主航道,同时积极保护日韩台的海上经济命脉,积极分化了美国东亚小北约。

挫败了美国逼迫中国接受南海仲裁的战略讹诈,进一步瓦解美国海洋霸权。

对美国来说,美国只要对付中俄其中任何一个,另一方只要从东西战线任何一侧发力,都可以让美国首尾难以兼顾。

二战历史中最最应该汲取的教训恰恰是如何通过事前的机制和协调避免战争的发生,而不是战争中如何战胜对方又或者是“他们是邪恶的,肯定会失败”这种蠢想头。

现在是又一个新旧世界交替的当口,上一次交替,世界上的最大工业生产者坐视、放任乃至纵容各方势力角逐直至引起不可挽回的世界大战从中渔利。

这一次世界有了新的选择,这次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者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就是在绕开“修昔底德陷阱”。

关于我们|网站公告|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23 某某QQ个性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

声明: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