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1 06:37来源:未知 人气:53
2024年以来,黄金价格强势上涨。从今年2月开始,伦敦现货黄金接连突破2000美元,4月中旬至7月在2300至2400美元横盘震荡后,8月起势如破竹一路接连突破2500美元、2600美元/盎司,年初至今黄金ETF涨幅近30%,品牌首饰金价格也势如破竹突破810元/克;进入10月,除了A股和人民币大涨外,黄金的涨势也是出乎意料的。
10月28日从中国黄金协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黄金产量268.068吨,同比下降1.17%;黄金消费量741.732吨,同比下降11.18%。
从生产端看,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黄金矿产金完成209.710吨,有色副产金完成58.358吨。此外,进口原料产金111.207吨,同比增长15.51%。
中国黄金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一些黄金矿山企业和大型黄金冶炼企业紧抓金价高企的机会,调整产能结构,优化生产布局,但由于老矿山易开采资源逐渐减少,一些新建大型矿山尚未形成生产能力,黄金产量总体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黄金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前三季度,我国重点黄金企业境外矿山矿产金产量51.896吨,同比增长20.50%。
10月7日,消费者在北京一家商场的金店选购金饰。新华社记者任军 摄
从消费端看,黄金首饰消费量400.038吨,同比下降27.53%;金条及金币消费量282.721吨,同比增长27.14%;工业及其他用金58.973吨,同比下降2.78%。中国黄金协会分析称,高金价对黄金首饰消费造成明显压制,但溢价相对较低的金条及金币消费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今年以来,国内外黄金价格不断攀升。伦敦现货黄金9月底收盘价较年初上涨26.75%,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黄金9月末收盘价较年初上涨23.80%。受金价上涨提振,前三季度,国内黄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黄金ETF)持有量上升至91.39吨,较2023年底增长29.93吨,涨幅达48.69%。
对于黄金居高不下的现状,广东南方黄金市场研究院宋蒋圳表示,金价上涨的逻辑是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推升了市场的避险需求,美联储降息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实体产业投资回报率下降,增强了黄金投资的吸引力。
近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数据显示,随着9月份净流入资金达到14亿美元,全球黄金ETF一改此前的资金净流出状况,年内首次实现资金净流入3.89亿美元。在资金持续流入、金价屡创新高影响下,截至9月底,全球黄金ETF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2710亿美元,再度刷新纪录高点。
多位基金经理他们普遍反映,本轮黄金ETF的购买量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推动,从博时黄金ETF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出,个人客户数达到90万户,持有规模达8.4吨,是机构客户持有规模的2.7倍,主要原因是黄金ETF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便于投资者进行非实物的投资交易,机构的入场时间更多在今年4月,此后也陆续进场,甚至有一些期货公司早早开始布局做空黄金,因此对于近期这波上涨他们并没有选择继续追入,反而是A股的投资热情点燃了许多个人投资者选择多标的投资。
一位黄金ETF个人投资者说,她属于时间较长的黄金投资者,大概划分了总资产的10%-20%左右定投两三只黄金ETF,从2015至2023年,年化收益可以达5%以上,没想到今年还没过完,年内收益就达到30%,综合下来年化收益接近7%。
她表示,自己对于投资股票并没有很大兴趣,但是更喜欢投资黄金ETF,一方面是黄金本身有避险作用,自己偏向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更多的资产愿意投资于固定资产或者固收类产品,投资黄金ETF已经属于比较冒险的行为,正是因为当时支付宝理财兴起,购买这类产品变得简易许多,加上当时金价刚刚经历过大跌,相比起通胀率,处于相对理性的低位,在一位基金经理朋友的劝说下选择“入坑”,并采取定投的方式,每月发完工资后进行购买,甚至收到年终奖后还会增加投入比例。
图片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对于目前黄金处于历史高位,是否考虑赎回,她说伦敦现货黄金达到2700美元/盎司的时候,她已经赎回了近10%的仓位。
她表示,自己建仓的时间早,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这次的赎回主要是把今年的定投份额赎回,并且近期会开始暂停定投,理由有三:
一是虽然市场依旧看涨黄金,但是这个价位已经超出了黄金的合理价格范围,因此对于她这种长期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建仓的好时机;
二是在低位建仓的价格目前已经翻倍,一开始投资的时候没想到会涨到这种程度,只是想着养成一种良好的投资习惯能把钱存下来,现在适当的时机将收益落袋为安也是应该的;
第三,黄金原本是避险资产,因此可以保持比较平稳的心态长期持有,因为波动较小,但是今年以来波动过大,黄金的风险也在渐渐暴露,自己可能会寻求其他的避险资产。
瑞银驻新加坡黄金分析师乔尼·特维斯在10月中旬曾表示,他将明年的金价目标定在3000美元/盎司。他认为,“未来一年,投资者持有的黄金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应该会推高金价。”此外,花旗研究也调高对未来3个月金价走势的预估从此前的2700美元/盎司上调至2800美元/盎司,并预测未来6—12个月预估值为3000美元/盎司。
某黄金ETF基金经理表示,上半年并没有太多好标的的时候,已有大量资金流入国内黄金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增量资金,随着下半年股市、人民币利好不断,黄金其实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冷落”,但是当股市趋于理智之后,黄金的稳定上涨甚至吸引了一部分股民。
有股民反馈,刚在股市栽了跟头,想找一个能短期回血的标的,黄金ETF就是很好的选择,当时3400点入的A股,现在亏损了近5%,但是看着金价涨势喜人转头投向黄金,从10月中旬至今几乎快把A股的损失补回来了。他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进入投资市场,因此更多的是看风向,哪个标的热度高就转向哪个标的,不过现在尝到了黄金的甜头,短期内会更加关注该市场的动向。
也有理财经理反馈,虽然最近银行调高了积存金的门槛,但是不影响投资者的热情,除去以往的定投用户,还有不少人来咨询积存金、金定期/金活期甚至黄金ETF,但是投资者更多看重的是黄金的上涨趋势,因此还有一些和黄金挂钩的产品,根据涨跌幅设定对应的收益,但由于收益较低无人问津。理财经理表示,短短半个月再次经历“劝退”客户,上次是阻止他们把债基理财转向股市,这次是阻止他们转向黄金市场,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客户不听劝非要购买,他们只能先推荐积存金这类风险较低的产品让客户试试水,但是不建议大金额投入,在能力范围内满足客户的“任性”。
由此可见,市场对于黄金仍抱着较强的看涨观点,甚至一部分股市、债市资金也正在流向黄金市场,并且市场开始越来越关注风险系数较高的产品。
据了解,当前国内投资者与欧美投资者加仓黄金ETF的逻辑存在较大差异。
国际方面,一是9月美联储大幅降息50个基点,美元实际利率收窄,大量资金追涨套利;二是金价持续上涨令大量黄金ETF看涨期权被执行,期权在到期日吸引大量资金流入黄金ETF,推高金价;三是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欧美资金的避险配置需求。
国内方面,国内金饰价格偏高,大量投资者更愿买入投资门槛相对较低的黄金ETF,分享金价上涨红利。
黄金股ETF交易员表示,从2015年开始,欧美投资者不管是央行还是机构个人投资者都在加大在黄金ETF持仓,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多次创新高,他们止盈动作频频,落袋为安的心理也更加强烈,因此今年年初开始就出现了欧美投资者选择大量抛售黄金ETF的现象,但随着黄金涨势不停,欧美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也开始从“获利了结”变成“持有待涨”。
然而,和黄金的上涨,ETF市场的火爆相反的是首饰黄金行业遭受多年来的“寒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黄金首饰销量同比下降26.68%。不少黄金品牌都受到重创,周大福和六福珠宝半年内关店数量已超过180家。根据周六福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第二季度(即2024年第三季度),该集团整体零售值同比下滑16%,整体零售收入同比减少25%,同店销售同比减少35%,报告期内该集团在内地净关闭145家零售门店。
不少内陆地区或者三四线城市的网友表示,虽然黄金价格一直在上涨,但是自己家乡的金饰店一直在关闭。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小城市的金饰消费群体主要是普通消费者或者中产阶级投资者,首饰金区别于积存金、黄金ETF等“数字”黄金投资产品,它们的流转更困难,依照市场目前的价格,金饰店里卖一手800元/克的黄金,但是回收的价格仅为六百多元每克,可以说打了八折,因此原本那些购买金饰投资黄金的投资者在这个时间节点并不会选择购买金饰作为他们的首选黄金投资。
二是以往有很多金饰刚需的人,但今年正好是中国传统中所认为的“寡妇年”,因此结婚场景下的黄金消费需求可能有所下降。
三是金店在主动收缩自己的运营成本,尽管很多金店黄金库存充足,但是随着金价上涨,对于刚需家庭,更多人选择将旧金饰重铸,只需支付加工成本即可,除非凑不齐克重才会额外向金店购买,因此金店的收入大大收缩,金店为了节约成本,只能把收益较差的门店关闭。
多个上海市中心商圈的金店,门店经理或店员反馈的观点如下:
一是,相比2014年的买金潮的主力消费者是中国大妈,现在买金的主力是青年人,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资料显示,金饰仍占据中国珠宝零售的主力,18至34岁的年轻消费者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销售额。黄金的价值属性正在打破年龄次元,特别是随着黄金样式的年轻化,更多光顾店里的是青年人,但是今年以来,来店客户开始减少。
静安寺久光某金饰店柜员表示,现在每日接待的客户量只能达到去年的60%-70%,客户的下单量更是缩减至去年的40%-50%,按这么计算,店里的销售缩减了50%-60%,即使金价较去年上涨了近30%,也无法抵消这之间的缩减。
二是年轻人的消费思路和消费习惯相比老年人更加清晰,他们把首饰金当作奢侈品来购买,更容易认识到消费的风险,因此在黄金的消费上更加理智,他们害怕在金价高位买入,并且首饰金转手不易且打折多,因此除非刚需,已经开始减少实物金的消费。
店员表示,原本很多人会因为橱窗展品吸引人进店,现在逛街的人甚至都不愿意多看一眼首饰,更多是看门口的克重价格,看完就走了,能进店的大部分是要结婚的新婚夫妻、重大仪式或者节日需求或者要购买店里的限定款,像以前为了好看,日常佩戴而购买的人大大减少了。
甚至最近双十一,为了刺激消费、提升销量,不少金店正通过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例如,老凤祥推出黄金最高立减80元/克;中国黄金加工费5折,标价黄金首件8.8折,两件8.5折;周六福黄金最高可减少100元/克,甚至买黄金送珠宝等活动,但是收效一般,现在的受众群体更多还是要即将订婚的新人,之前也来咨询过好几次了,因为担心黄金继续上涨,趁着有活动赶紧购买,此外并没有太多的增量客户。
三是,很多门店经理也对顾客进行了市场调查,除了价格高、害怕高位接盘外,现在买金饰的人还有一大困扰,那些华丽、克重大、手工精细的产品几乎就是一次产品,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能使用,此外几乎没有日常使用场景。门店经理表示,现在卖得比较好的产品是细手镯、戒指、小吊饰以及一些手串配饰,但是这种产品克重轻、工费低,提成也很低,至于那些大件以及定制款几乎无人问津。
现在到底该不该买黄金呢,不少机构专家表达了对黄金的积极态度,甚至世界黄金协会对2024年剩余时间内的央行黄金需求保持积极预期;墨西哥央行、蒙古央行和捷克央行也在近期表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利率下降的背景下,黄金占本国央行储备的比例在未来几年仍有可能继续增加;不少机构表示,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下,金价长期仍有上涨空间,甚至短期内的美国大选结果都会再次推动金价上涨。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一线黄金期货交易员告诉钛媒体APP,市场说法是为了带动市场信心,鼓励大家不理智购买,但是实际到了交易层面,他们已经有看空倾向了,依据的标准是央行的操作。
从2022年11月到今年4月期间,央妈连续18个月买黄金,不同月份的价格购买量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最新的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央行黄金储备7280万盎司,与上个月持平,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经连续第五个月暂停增持黄金。
他表示,市场上目前仍有多数专家在蛊惑新人入手接盘,甚至也有机构预测伦敦金会仍有10%的涨幅,感觉都是既得利益者的帮凶,说实话到了这个高位,幅度较大的回调仍未出现,这就意味着金价存在虚高的可能性很大,回调就是时间问题,在等待一个契机,或许是美国大选,或许是别的事件,总之年末至2025年初不是购金的好时机。
近日,现货黄金续创历史新高,足金饰品价格也一路走高,多家媒体报道称,多个黄金珠宝品牌的足金饰品售价超过800元/克关口,甚至报价超810元/克。
金饰涨价,黄金珠宝上市公司的业绩却不好看。周大福(1929.HK)发布的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财务表现显示,预计集团上半年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8%至22%,而净溢利则下降约42%至46%。六福集团(0590.HK)2025财年二季度(2024年7月1日至9月30日)整体零售值按年下跌16%,整体零售收入按年下跌25%。金至尊集团(02882.HK)截至2024年6月30日年度亏损也同比扩大。
综合看业绩下跌的原因,上述企业均在财报中提到黄金价格波动因素。也有黄金珠宝品牌业绩保持稳定或取得增长,如已披露2024年半年报的老凤祥(600612.SH)以及走高端路线的老铺黄金(06181.HK)。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短期在没有明确黄金价格未来走势时,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成本上升,短期很难向下游转化等多重因素,使得黄金饰品公司的业绩受到冲击。
在走访中,各品牌门店分别打出了克减40元至70元的优惠,中国黄金门店向记者的报价是742元/克,老庙报价744元/克,老凤祥报价764/克,潮宏基报价736元/克,周大福则打出“大减价”的广告牌,指定计价类黄金爆品克减50元,指定定价类饰品6折起,首饰金周大福最终给出的报价是756元/克。
对于金价上涨对门店生意的影响,上述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婚庆三金五金、礼品送人的消费依然是刚需,“贵可以买克数小一点的,市场行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每天的价格都不一样,但总归是涨的。”
据媒体报道,因金价大涨,周大福门店一口价类产品于23日作出价格调整,涨幅是10%-15%。对此,周大福珠宝集团发言人表示,一直都关注市况并适时调整产品价格。
一口价黄金饰品,是指按件计价且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的黄金饰品,这类饰品往往比按照金价计算的黄金高出很多。在走访中,一家周大福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周年庆活动,该店的一口价产品并未涨价,反而打了85折。中国黄金则向记者推销一口价产品称,“一件9折,二件88折,三件85折。”
相较饰品,多数金条产品因为没有工艺费、报价便宜且具收藏价值而受到欢迎,上述店铺给出的报价从636元至754元/克不等,各自品牌的金条回收价也不等,比如老凤祥给出的金条回收价是前一天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的收盘价628.68元,周大福的黄金回收价格则是601元/克。不过,中国黄金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条无现货,需全款付清订货,其他品牌店铺的工作人员表示金条有货但数量较少,“现在金价高,金条的供货量不会那么大。”
有上市公司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随着黄金价格不断刷新历史新高,黄金首饰和金条金币两个类别的销量呈现两极分化之势:溢价较高的黄金首饰消费大幅下降,溢价相对较低的金条及金币消费大幅上涨。金价高位巨幅波动使得黄金加工销售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大,批发零售企业进货减少,首饰加工企业加工量大幅下降。
黄金的高价位,持续影响消费意愿已是行业共性。
周大福最新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市场,周大福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同比下降27.6%,黄金首饰及产品同店销售下降24.7%。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同比下降16.6%,黄金首饰及产品同比下降36.3%。
截至2024年9月30日,周大福珠宝零售点总数为7113个,较上一季度净减少145个。
值得注意的是,周大福在业绩报告中称,如果剔除黄金借贷重估的影响,今年上半,净溢利降幅将会收窄至约12%至16%。周大福称,由于最近几个月国际金价大幅波动,本集团于2024年9月30日按黄金市价重估未偿还的黄金借贷时产生非现金的未变现亏损,而去年同期的黄金借贷市价重估则录得收益,这是本集团上半年净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
黄金借贷,是用来对冲金价波动的常用手段。周大福指出,公司利用黄金借贷(黄金淡仓)以对冲及减轻黄金价格波动对黄金存货(黄金好仓)的影响。黄金好淡仓的作用会随着出售黄金存货时互相抵销。然而,按照法定财务报告的规定,未偿还的黄金借贷合约于财务报告期末须按市场价格进行重估,而黄金存货并不会进行重估,这一差异造成了会计上的暂时性未变现收益或亏损。
简单而言,由于金价上涨,导致按市价估算的黄金借贷合约还款成本上升,但由于仍有黄金存货未出售,账面上就出现了亏损。
六福集团在截至9月30日的季度报告中称,受宏观经济影响,加上金价持续破顶,内地店铺(含自营店、品牌店及电子商务业务)的整体零售值按年跌13%。其中黄金及定价首饰产品的零售值分别跌11%及 18%,定价首饰产品中的定价黄金产品零售值跌6%,而钻石产品则跌40%。
截至9月30日,六福集团全球共有3408间店铺,期间门店总数净减少76家。
金至尊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业绩预报称,预计净亏损约1.3亿港元至1.4亿港元,预计亏损金额有所扩大,董事会认为亏损增加主要是由于金价飙升造成对冲亏损,影响了黄金贷款的公允价值。金至尊集团共有219间,2023年为230间,减少11家。
对于金价的剧烈波动如何影响品牌珠宝上下游企业,屈放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虽然黄金饰品加工总体成本稳定,但金价上涨也会间接提升加工工序的成本,比如产生的废料及损耗增加。
屈放进一步解释说,对于上游公司,金价的上涨会明显带动利润上升,但同时也会提升购矿成本,剧烈的价格波动不利于其对于金价的定价,需要通过长期协议等措施稳定下游客源。下游销售行业本身利润有限,且同质化竞争严重,会因金价波动而冲击利润,也要通过与上游原材料企业签订长期合同来稳定成本,并通过新颖的设计和灵活的营销来扩大客源,“目前购金主力已经逐渐成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由于前期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黄金行业近年来也出现改变,比如,各家企业都在试图加强特色化,个性化设计。”
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们也很关心市场黄金价格的提高,是否会使企业原有库存黄金的价值得到提升。
对此,老凤祥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是批发和零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全年批发销售较为集中的时点是四次订货会。订货会后公司存货会下降,下次订货会召开前,公司需要再次根据该次订货会的情况提前买入黄金原料用于备货和生产,该期间的黄金原料采购成本对公司订货会的经营业绩影响较大。金价的急速上涨对终端的消费有较大的影响,公司采取稳健经营的策略,结合公司的生产计划、生产周期、金价的波动情况、公司的资金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来考虑黄金原料的采购,并采用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等提供的工具减少降低金价波动的风险。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限额以上金银珠宝零售总额为26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7.8%。1至9月份,限额以上金银珠宝零售总额为245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1%。数据分析显示,7、8月份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同比下降均超过10%,且8月份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创下了今年以来同比最大降幅,为12%。9月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增速在16类消费类目中排名倒数第一,黄金珠宝消费仍然面临不小的复苏压力。
据新华财经报道,近日,周大福董事总经理黄绍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消费者正逐渐适应长期高金价。黄绍基认为,一方面是看重黄金对冲风险以及投资的功能,另一方面,佩戴黄金首饰可以彰显个人魅力,这也是消费者购买黄金首饰或珠宝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黄金消费有所下降。但是,金条及金币消费282.721吨,同比增长27.14%。
高级黄金投资分析师 李洋:今年前三季度,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中间叠加一些地缘政治因素,很多投资者看好未来金价走势,会逐步买一些投资金条作为整体家庭资产的配比,所以导致前三季度金条金币的需求同比大幅上升。
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也促进了黄金期货市场的活跃,交易量和交易额都有大幅度增长。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6.48万吨,同比增长40.49%;成交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62.89%。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新华社、中国证券报、新华网等
上一篇:金价飙涨,金店为何遇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