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个性网:专注于分享免费的QQ个性内容

关于我们| 网站公告|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新闻 热点

上海最窄人行道仅10厘米宽,窄到只有猫能走

日期:2025/03/30 10:05来源:未知 人气:53

导读:2025年3月,上海徐汇区黄石路龙南五村北门的一段人行道突然登上热搜。市民反映,这段路最窄处仅有10厘米,形同虚设。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行人被迫涌入非机动车道,而放学时段的家长车辆、外卖电动车与行人混行,险象环生。居民直言:“这里只有猫能走。”矛盾焦点在于道路与建筑的“历史账”:街道称该小区及围墙建设早于道路扩建,围墙未超出红线,但扩建后的黄石路人行道被挤压成“纸片”。面对居民拓......

2025年3月,上海徐汇区黄石路龙南五村北门的一段人行道突然登上热搜。市民反映,这段路最窄处仅有10厘米,形同虚设。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行人被迫涌入非机动车道,而放学时段的家长车辆、外卖电动车与行人混行,险象环生。居民直言:“这里只有猫能走。”

矛盾焦点在于道路与建筑的“历史账”:街道称该小区及围墙建设早于道路扩建,围墙未超出红线,但扩建后的黄石路人行道被挤压成“纸片”。面对居民拓宽诉求,街道承诺沟通却无明确时间表,而一路之隔的对侧人行道宽度合理,对比鲜明。

图源网络,侵删

困局背后:三个维度的城市治理裂痕

1. 规划滞后与历史遗留的“死结”

黄石路的困境并非孤例。早在2014年徐汇区规划黄石路东延时,就因河道填埋、高压线迁移等问题陷入停滞,2024年更因施工烂尾引发“泥浆路”民怨。类似案例还有陕西北路等路段,人行道因早期绿化带挤占沦为“装饰”。这些暴露了城市规划中“重机动车、轻行人”的惯性思维——当道路拓宽需求与既有建筑冲突时,牺牲的总是人行空间。

图源网络,侵删

2. 管理碎片化下的“责任真空”

事件中,街道将问题归咎于“规划历史”,市政部门则隐身幕后。这折射出城市管理中的“多龙治水”顽疾:道路建设、小区红线、架空线入地分属不同部门,协同机制缺失导致问题在“合法合规”的推诿中悬置。正如2017年政协委员提案所指,人行道管理长期存在“审批部门说不清、执法部门管不全”的尴尬。

3. 人性化缺失的治理理念

“猫行道”的黑色幽默,本质是公共服务中对弱势路权的漠视。学生、老人、残障人士被迫与车辆抢道,而管理者却默认“另一侧能走就行”。这种思维与上海2018年推行的“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背道而驰——当城市把效率置于安全之上,再繁华的街景也难掩治理温度的流失。

图源网络,侵删

破局之路:从“缝缝补补”到系统性重构

• 建立“行人优先”的协同治理机制

可借鉴日本“道路整备审议会”模式,组建跨部门工作小组,对历史遗留道路开展“体检”,制定人行道改造优先级。例如黄石路,或可协调小区退让围墙、优化绿化布局,而非简单归咎“红线”。

图源网络,侵删

• 以“小切口”推动“大共情”

杭州通过“人行道盲区消除计划”提升包容性,上海亦可设立“人行道舒适度指数”,将宽度、坡度、障碍物等纳入考评。对于黄石路这类“痛点路段”,不妨先设置临时护栏、加装反光标识,而非等待“彻底改造”。

• 用长效治理替代“热搜驱动”

2024年黄石路因施工烂尾被投诉,2025年又因人行道过窄上热搜,暴露运动式治理的局限。建议将人行道管理纳入“一网统管”平台,通过物联设备实时监测人车冲突,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警。

图源网络,侵删

结语:人行道的宽度,丈量着城市的文明刻度

上海曾因武康路梧桐树下的宽绰步道被赞“诗意栖居”,而今黄石路的“猫行道”却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刺眼注脚。城市治理不应是冰冷的红线博弈,而需在法规与人性间寻找平衡——毕竟,那条10厘米的缝隙里,跌落的不仅是行人的安全感,更是一个超级都市对“人本价值”的信仰。

图源网络,侵删

关于此事您怎么看,欢迎互动讨论! #图文打卡计划#

关于我们|网站公告|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23 某某QQ个性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

声明: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