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30 00:57来源:未知 人气:52
【热门文章预览】
01、诗歌创作课(安徽)
02、热爱就像破冰船(上海)
03、手艺的江湖(黑龙江)
04、采菊易杨下(湖南)
05、重生的月季花(安徽)
一、班级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成任务。(试题来源:2024年安徽阜阳市太和县中考一模试题)
诗歌创作课
明前茶
文珠老师分配到这所乡镇中学刚满一学期,校长就要求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开一门选修课。分配给文老师的,是诗歌创作课。为了备课,文老师把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都买了回来,研究如何上好诗歌创作课。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拨儿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还有一丝讪笑,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她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我的奶奶”,然后交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诗歌创作的标题。
下面一片嗤笑声。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难道要写一首诗,歌颂祖孙情深?这太没劲了……”文老师笑着说:“不,我要让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奶奶发脾气的时候……”
这一下,孩子们可有话说了。
有人举手,声称奶奶这会儿准在集市上跟人吵架呢。“那些不知足的买菜人,会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那可是奶奶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菜。奶奶气坏了,会一手抓住顾客的马甲袋,一手拽着别人猛掰菜帮的手,非要讨个说法,问剥下的菜叶能不能吃,这是不是浪费?”奶奶卖完菜,会挑着买菜人剥下的菜叶回家,她用这些菜叶烧菜粥、煮面条,一样好味道。奶奶总是说,不要认为只有菜心才甘甜细嫩,浓霜露水都泼洒在外面的这层菜叶上,这几片叶子,味道真不赖呢。
文老师欣喜地点了点头:“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美的道理。”
另一个孩子说:“这会儿,我奶奶正在练签名呢,签不好,就打自己的右手,骂右手笨,不争气。”他说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堂弟、堂妹一直被托付给爷爷奶奶。“之前,我们三个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都是爷爷签名的,我奶奶不识字。每次爷爷签名时,她只负责端茶递水,在一旁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可是,爷爷去年去世了,奶奶必须学习自己签名了。是我教会了奶奶写她的名字。”他说,奶奶拿着笔照猫画虎,不免有些急躁:“这笔怎么拿起来比铁耙子还重?”话虽这么说,但奶奶还是每天坚持认认真真写一百次“倪学仙”三个字。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但我觉得,学写字这件事,把奶奶从痛失爷爷的悲伤中拔了出来,让她对学习新事物有了自信。”
文老师抬起手,向着那个孩子竖了竖大拇指:“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倔强的心性啊。”
还有一个孩子说:“今年奶奶种的橘子大丰收,这会儿,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呢。”他说奶奶会跟他们吵嘴,来回掰扯,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但最大最甜的上百斤橘子,奶奶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果贩子,她要给在外地的儿孙们各邮寄一箱,还要留下一部分,专做橘子香膏。香膏做起来可麻烦了——先用小刀把橘皮内侧的白色经络削去,把橘皮切成细末,在石臼中进一步舂烂,加入葵花籽油,隔水蒸两个小时;接着,把橙黄的香油过滤出来,在油中再加入蜂蜡,隔水加热搅拌,使蜂蜡融化,趁热注入一个个带盖儿的小瓷瓶中,等待凝固。这就是橘皮香膏了。奶奶不仅给儿媳妇做,给大孙女做,也给出嫁的女儿做,还留一罐给自己。“每天,梳头洗脸后,奶奶都用小勺儿舀出一点儿香膏,在手腕和脖子后面点抹开,空气里都会有橘子的清爽香气。邻居们还会取笑奶奶,说她臭美,七十岁了还用香膏。”
孩子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但接着也许被触动了某根心弦,所有的人都静默了。讲故事的孩子脸上也浮起一丝羞愧。这帮粗心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从没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奶奶……奶奶也许仍像少女一样,会打心眼里渴望能戴花、能爬树割蜂蜜、能摸鱼捞虾吧?因此,她才固执地保留了古法制香膏的手艺。
文老师想继续点拨面前这个动情讲述的孩子,忽然,她把手收了回来。她觉得,诗歌课讲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去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
不一会儿,教室里一片蚕吃桑叶般的书写声。文老师意识到,创作一首敏锐而独特的小诗,并非她这个老师的功劳,在孩子们心灵深处,诗歌的泉眼本来就在,她只不过是拨开落叶,清理乱石,让这些泉眼重见天日,泉水汩汩流淌而已。
(选自《中学生阅读》2024年第1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文老师为教好孩子们的诗歌创作课,购买了诗歌创作人门的理论书籍用来备课。
B文老师买了众多关于诗歌创作入门的书,却又改变教学计划,说明她教学经验不足。
C.小说中几位孩子对奶奶的介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突出表现了孩子们观察细致。
D.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
5.围绕诗歌创作课的主题,文章叙述了几位奶奶发脾气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6分)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
7.诗歌创作课上,文老师为什么没有讲诗歌创作的理论知识?请简要分析。(4分)
8.孩子们口中的奶奶有哪些值得赞美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试题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九上期末(一模)试题】
热爱就像破冰船
明前茶
①那天要去莫干山,我下了高铁站一眼就看见一排三轮车夫中有个在阳光下眯缝着眼、翘着腿看书的中年人——他身体略后仰,脚蹬在车把手上,一手遮挡太阳一手举着书。正值午后,雇用三轮车的人不多,大部分车夫都聚在一块儿打扑克牌。
②我有些好奇,就拎着行李到了他面前。原以为他多半在看玄幻或通俗小说,却见他手里拿的是一本《百年孤独》。这本书深奥又魔幻,而这个看书的中年车夫却如入无我之境!我当即决定,就坐他的车去山腰上的民宿。
③一路上与之攀谈,才知他姓赵,原是当地一家造纸厂负责宣传的小领导。后来造纸厂突然倒闭,他45岁的年纪失了业,一时找不到能发挥专长的工作,便做了三轮车夫。
④从西装革履的小领导到风里雨里蹬三轮车,说心里落差不大那是谎话。老赵笑称自己是“祥子”,可当妻子开玩笑管她自己叫“虎妞”时,老赵却当下黑了脸。
⑤一天老赵跟妻子诉苦说,三轮车夫们聚在一起打牌、吹牛,让他感觉格格不入。妻子就提议:“你过去买了这么多书没时间看,不如拿去,等客人的空隙看看。天天往来景区呼吸负氧离子,就当有时间郊游了。蹬三轮还省下了去健身房的钱……”
⑥见他若有所思,妻子继续开导:人这一辈子,都会经历些风霜雨雪。不管什么环境,就把自己当成一艘破冰船,在遭遇冰封时依旧走出自己的路。老赵听进去了妻子的话,再等客人时,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一本书……
⑦通往民宿的最后一段路,是山腰上陡峭的台阶。老赵主动为我拎箱子,并兴致盎然地背诵起了《百年孤独》那个著名的开头:“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山谷里回荡着鸟语花香、竹鸡的叫唤、万顷翠竹的浪涛。
⑧这个萍水相逢的中年人,让我想起了家里楼下开着五金材料店的老张。他也是因为任职的精密仪表厂关闭开始自谋职业的。
⑨一个傍晚,老张来我家换装新水龙头。看到我书桌上一张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的独奏唱片时,他忽然惊讶道:“你也听杜普雷?得空到我店里,听听我的黑胶。”
⑩我才知道,在那间仅12平米的小店里,充斥着各种金属管道、金属配件的深处约一平米的旮旯有张小木桌,上面端端正正放着一部唱机,靠墙的小书架上像书本一样立起来存放的,就是老张多年来积攒的黑胶唱片。我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张唱片,打量封套:小丑假面舞会,西班牙狂想曲,阿佩乔尼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杜普雷的大提琴协奏曲……应有尽有。即便同一份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他的收藏中就有旋律__、层次__的演奏版本以及弓法__、刚劲精准的演奏版本。老张诙谐地形容:“前者像茅台,后者像威士忌,很难说哪一种听起来更过瘾。”
⑪老张会选在黄昏时分顾客们都忙着回家做饭的空当,取出一张播放。唱针流转,数不清的色彩渲染与光影过渡,音乐让冷硬无趣的店铺和寻常的市井人生,变得温暖多情。
⑫偶尔也有家中物件出了故障的客人匆匆赶来,要买一截管子、一个不锈钢三通或者一个疏通管道的镢头,老张这时会立刻把唱针拿起来搁放一边,回到琐碎的生意中。
⑬他收集了很多现场版本的黑胶唱片,比录音棚里灌制的有更多即兴成分,但感情更为浓郁。记得一次准备出门去帮人疏通管道的老张,忽然回过头来,手上意犹未尽地打了个拍子,那正是刚刚播放的小提琴协奏曲独有的节拍。彼时的老张,脸上微荡着一种幸福的神情,着实令人难忘。他说,正是那些音乐铸就了他人生中的破冰船,让他从曾经冰封的谋生环境中蹚出一条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昂扬。
(有改动)
12. 根据文意,第⑩段横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
A. 柔和 丰富 锐利
B. 柔和 锐利 丰富
C. 丰富 柔和 锐利
D. 丰富 锐利 柔和
13. 根据表格提示,完成填写。
14. 第④段老赵笑称自己是“祥子”,而妻子自称“虎妞”时,老赵却“黑了脸”。结合《骆驼祥子》和本文中的相关人物及其命运,说说老赵变脸的原因。
15. 第⑦段画波浪线的语句不能删去,请分析原因。
16. 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三、阅读《手艺的江湖》, 回答 15—18 题(14分)(试题来源:黑龙江哈尔滨市实验学校九下开学试题)
手艺的江湖
明前茶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 “鞋子开胶了,急寻鞋匠来修,你知道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
②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 “你这鞋,他弄不来。老鞋匠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一个修鞋高人。
③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他的细心,手艺高超让人惊叹!
④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有人来修车,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说:“去打盆水,把车子擦亮了,我再给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 总觉得鞋是鞋,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那些来修车的人倒也不恼,蹲坐在小马扎上,擦起自己的车子来。也许,让人低头的不仅是修车师傅那张饱经世事的脸,还有什么都难不倒他的扎实手艺。如今来修的,有数千元的碳钢山地车、竞速自行车,还有可以在半空中拨转车头、脱手斗技的小轮车,对,就是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小轮车。师傅修好了他们的特技小轮车,小伙子们还会在附近的高坡和台阶上来一段表演。修车师傅也津津有味地欣赏,还拿起手机追拍视频。
⑤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不仅没有吓退他,反而如对手一样逼他进步,让他有了十八般武艺。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有了指纹锁和密码锁,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修自行车。再后来,自行车少了,他又去学习修摩托车和电动车。地铁时代到来,他终于开始学习修鞋了。从前,修鞋子的事情也单纯,无非是鞋子开胶了,要上胶捏拢; 或者鞋跟磨歪了,要钉个鞋跟。如今修鞋的活计可复杂了,光是鞋跟就有木质的、 水晶的、金属的……鞋面也五花八门,丝绒的、织锦的、牛仔的……修法都不一样。他的乐观,与时俱进让人赞叹!
⑥有一次,一个姑娘拿了一双绣满了水晶钉珠和丝缎花纹的鞋来修。修车师傅一看,是鞋面上剐坏了一小块儿,立刻坐上小马扎,一边手绘地图,一边热情地说: “这得织补,我知道谁的织补手艺最好。 ”他告诉她去某银行24小时自助点门口,找那个长年蹲守的技艺超群的织补大嫂。我笑着说: “您还给对手介绍生意啊! 哪天您也学会织补手艺,您就能把这一带的活儿全包了。 ”师傅大笑着回应说: “那多没意思!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没了对手,这日子还有啥意思?武侠的江湖中大家互为对手又相互激励,手艺的江湖也应该是各美其美、百花齐放才对。 ”他的热情,豁达胸襟让人敬叹!
⑦师傅有这个胸襟。我亲眼见他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这些书都被翻得起了毛边儿。我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作品,有时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夕阳碎在修车师傅的太师椅上,给它镶上一道金边,习习凉风吹过他平静惬意的脸,有一种别样的肃穆和坦然。
⑧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反而越挫越勇,最终战胜了自己,十八般手艺傍身。
⑨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而气馁时,他的故事总给我无尽的勉励。
(选自《百度教育》2024.2)
15.(4分) 本文记述了平淡生活中的民间手艺人——修车师傅的故事,传递其美好品质。请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填空。
16. (4分) 联系文本内容,说说第⑤段和第⑥段两处“对手”的含义。
(1)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不仅没有吓退他,反而如对手一样逼他进步,让他有十八般武艺。
(2)没了对手,这日子还有啥意思?
17. (3分)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
夕阳碎在修车师傅的太师椅上,给它镶上一道金边,习习凉风吹过他平静惬意的脸,有一种别样的肃穆和坦然。
18. (3分) 文章结尾说每当“我”气馁之时,修车师傅就“给我无尽的勉励”。结合全文说说修车师傅具体给了“我”哪些勉励?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试题来源:湖南衡山县2023-2024九上期末试题)
采菊易杨下
①速生易杨林的叶子被秋风吹得稀疏,老秦家的胎菊就要收获了。射阳人爱把制茶用的菊花种在易杨树下。夏天,易杨的浓荫可以挡日头,防止一望无际白晃晃的太阳把菊花苗烤焦。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②采摘胎菊要赶时辰,等花苞全炸开来,菊花的花粉散逸到空气中,就只能制作白菊茶了,保健作用和浓香味大减。因此,上好的胎菊要趁花苞完全长鼓,第一枚花瓣刚刚翘起,就像婴儿团拢的小拳头忽然张开了他的小拇指,就可以采摘了。
③老秦两口子都是早上五点即起,开始趟着露水采摘胎菊。七点钟,直起腰来准备吃早饭时,裤腿上的露水印子已爬到离膝盖只有十厘米的地方。胎菊的花粉,把裤脚都染香染黄了。老秦走到哪儿,都有蜜蜂嘤嘤嗡嗡跟着。
④早一次晚一次的采摘,要持续差不多一个月,这对年过六旬的老秦夫妇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此刻,他们比平时更盼着儿女们周末开车回来帮忙,好让他们的老腰歇一歇。老秦的孙子9岁,外孙女7岁,易杨树下的胎菊丛,是他们玩耍的乐园。不仅如此,这两年,每到收获季,儿女们还把他们的同事和朋友也带来了,城里客人大多带着小孩子,由着他们在易杨林里撒个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老秦觉得易杨树林里添了许多生气。
⑤易杨林里不但可收一袋袋的胎菊花,还可收获一窝窝的白蘑菇。老秦亲自上灶,用自家榨的菜籽油煎蘑菇片给大家吃。厚切的蘑菇片上鼓出金黄的小油泡,香气散出老远,往往还没上桌,就被小孩子们抢吃一空。老秦的儿子抢到了一片,说这蘑菇还是这样白煎了好吃。射阳离海近,土壤有盐分,加上易杨树下每年堆积了那么多腐叶,出产的蘑菇肥腴鲜香,韧性十足,倒有几分像松茸的味道。
⑥吃了老秦家的土灶饭,第二天一早,城里来客也不管皮鞋是否被露水浸得塌软,风快麻利地干了一气,把该收的胎菊都收了,把该收的苹果也收了。老秦家还种着二三十棵苹果树,基本不用联系销售,都是儿女们的同事和朋友买走了。春天就订了货,秋天自己来采摘。苹果的颜色浓郁如油画,一半被秋阳烤成了橙红色,另一半还是青黄的,个头儿都不大。果树下埋过有机肥,又基本不打药,苹果在衣服上擦一擦就能吃。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呛着了——这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⑦所有的小孩子都乐不思返。等到老秦帮着把成筐的苹果搬上汽车后备箱,老秦妻子把胎菊茶怎么泡、菊花枕怎么用都交待好,汽车喇叭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还在易杨林里呼喊玩耍。那时刻,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这种辉煌持续了约一分钟,空气里弥散着胎菊的干爽药香,城里客都看呆了。
⑧有一次城里客返程路上,儿子发来短信:“爸,同事说小伢子们到你这儿来了以后很神奇,肯干活,还不要冰激凌肯德基之类的奖赏。”老秦笑笑,自言自语道:“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
(明前茶/文,选自《扬子晚报》)
24. 本文作者拟题“采菊易杨下”与陶渊明的哪两句诗有关,其作用是什么?
25. 文中写采蘑菇、收苹果这样的情节是否离题,为什么?
26.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27. 结合文章,联系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末尾句“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的理解。
五、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安徽阜阳市2023-2024中考一模试题)
重生的月季花
明前茶
①那天,我提着水果和饭盒,去养老院看望逐渐失智的父亲。一进门,平时走路都需要搀扶的他,竟颤悠悠地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要带我去后院。
②一到后院,就闻见新鲜土壤的湿润味道。原本空荡荡的花坛里,翻了土,种上了一些经过矮化处理的月季花,红的、粉的、黄的、橙的、白的,还有各种镶边的、混色的……虽然月季的朵形远没有5月份时那么硕大,有些植株还被虫子啃去了半边,但另外一半依旧顽强地、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并且还在不断爆出新的花蕾。
③为了看花,老先生老太太们有的摇着轮椅,有的推着学步车,纷纷从房间里出来了。父亲也一改愁眉苦脸的模样,脸上有了兴致与光辉,他一步一蹭地从小房间里出来,穿过走廊,穿过餐厅,一直走到后院里。一路上,我都听见他的鞋底儿在地上重重摩擦的声音。养老院的吴院长欣慰地说:“为了看花,老人家们个个成了运动员。你爸这几天走得鞋底儿都蹭掉了一层。我们的理疗师苦口婆心动员他们多做运动,恐怕都起不了这几朵花那么大的作用。”
④这几十株花是哪儿来的?我很好奇。因为养老院压根没有搞绿化的钱,前几年应消防的要求,把后院堆放杂物的棚屋都拆除了,改建成花圃,但吴院长好久都没有筹集到栽花、栽树的经费。
⑤吴院长揭开了谜底:“张嫂送来的呀!那个在我这里应聘护理员不成,就在大厅里当众痛哭的黑高个儿,你还记得?”
⑥我当然记得,四年前,性情如火的张嫂急着要为一对双胞胎女儿筹集大学学费,见吴院长不肯留她,急坏了……结果,养老院一些好心肠的老太太们,纷纷摇着轮椅出来劝她,见劝不住这女人滚滚的热泪,又拿出了压箱底的手帕包,自发捐了两千多元给张嫂。
⑦这件事,让张嫂惦记上了养老院的老人家。吴院长说,张嫂现在出息了,成了搞城市绿化的能手,组织了30多位老乡干绿化,街心公园、十字路口、有轨电车驶过的草坪、高架桥快速线的两侧花圃,到处都有他们戴着草帽和护袖,埋头养护、修剪、补种的身影。张嫂在太阳下晒得黝黑,拿下眼镜擦汗,眼周都有一个颜色稍淡的方框印子。
⑧前不久,一个周末,她开着小皮卡,领着几位老乡,在养老院门口卸下半车月季老桩。她用满是老茧的手一把拉住吴院长:“养老院要种花,让这里的老人家看到泼辣的颜色、兴旺的花朵,这好处,不用我多说了吧。”
⑨吴院长特别不好意思:“可是,我没有经费买你的花……”
⑩张嫂戴着粗线手套,拎起一棵带土的花来给吴院长细看:“不要钱,这是刚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你放心,遭了虫的月季,我已经自掏腰包杀了虫;生长不良的部分已经作了修剪。起码有一小半月季老桩看着还挺有生命力,就这样一股脑儿淘汰了,太可惜。”
⑪吴院长还没有发话,张嫂和她的伙伴们已经从小皮卡上拿下了花耙、花锄、多用剪、小花铲、三字花铲等,还拿下了只有十几厘米高的小板凳,飞快地进入荒废许久的花圃,先翻一遍地,把小石头与小砖块拣出去,马上开始种花。
⑫吴院长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本来,脸和手臂都晒成酱油色的张嫂他们,这会儿把淘汰的花运到垃圾站去,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而今,他们却要在这里再苦干三四个钟头。吴院长只好立刻吩咐厨房煮了绿豆稀饭,还把自己的端午福利都拿了出来,热粽子、切鸭蛋,让这些淳朴的工友们垫垫肚子。
⑬张嫂吸溜着薄粥,宽慰吴院长:“你不晓得,这些花,夏天我们去喷水,秋天我们去修剪,前两年下暴雪前,又去盖草垫子防冰冻……有感情了。如今要丢了它们,心里也不忍。替它们寻找一个好人家,心里才踏实。”
⑭这些差点儿被丢弃的月季花,适应了养老院的环境后,逐渐有了元气。它们如今不再呼吸马路上的尾气了,恐怕比当年栽在马路中间的花坛里,精神还要昂扬得多。新的一批花朵又开起来了,比春天时的花朵,有的色彩淡了一些,有的朵形小了一些,但它们依旧是活泼又绚烂的月季啊。它们的花期还很长,可以从现在开到晚秋。
⑮养老院里坐轮椅的老人家也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他们努力端稳了手机,拍花朵上的蝴蝶和瓢虫。这样简单又深刻的变化,由做绿化的张嫂带来,真是了不起。
(选自《家庭文摘》2023年第12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⑮段中“这样简单又深刻的变化”是指张嫂让养老院空荡荡的花坛鲜花怒放。
B. 第⑥段插叙养老院的老太太们为张嫂捐款的事,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C. “我”是线索人物,见证张嫂给养老院送花一事,使故事更具真实性。
D. 种花前后父亲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兴旺的花朵给老人带来的好处。
5. 为什么张嫂要给养老院送花?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6.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张嫂的形象。
7. 这篇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8. 文章标题“重生的月季花”中的“重生”蕴含怎样的深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一、4.B(“说明她教学经验不足”理解有误)
5.①卖菜的奶奶跟那些不知足、随意剥菜的人争吵,认为他们是在浪费;②代表孩子父母签名的奶奶自己跟自己争吵,写不好自己的姓名,就打自己的右手,认为右手笨;③卖橘子的奶奶和果贩子争吵,讨价还价,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再现出奶奶练签名时的艰难情形,表现出奶奶倔强的性格。(4分,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7.①课堂上,孩子们的表情,让文老师认为讲诗歌创作理论,孩子们并不能理解和接受,没有效果;②课堂上孩子们生动的表达,让文老师认为诗歌课讲技巧不重要,让孩子们张开眼睛,去观察和发现更重要。(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示例:①勤劳、节约,奶奶自己种菜去卖,跟那些随意剥菜的人争吵,认为他们是在浪费,并把这些被剥下的菜叶带回家烧菜粥、煮面条;②有毅力、坚强,奶奶为了签好名,每天坚持认认真真写100次自己的名字,大冷天练出了一头汗;③热爱生活(爱美),奶奶不嫌麻烦﹐自己制作橘子香膏,给家人和自己使用。(6分,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12. A (结合第⑩段语境分析,形容旋律用“柔和”,形容演奏版本的层次用“丰富”,形容弓法用“锐利”。)
13. ①做三轮车夫,利用闲暇看书,走出人生困境 ②老张 ③精密仪表厂关闭,只能自谋职业
14. 《骆驼祥子》中祥子是车夫,此时的老赵和他一样都是拉车为生,所以“笑称”。而虎妞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与老赵妻子理解并善于劝解丈夫的贤妻形象不符。读过书的老赵不愿自己和妻子的关系、命运像祥子和虎妞那样畸形、悲惨,所以变脸。
15.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赵为我拎箱子以及背诵名著开头时主动积极、充满活力的样子,表现出老赵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背诵《百年孤独》开头的内容与前文他投入地阅读此书相照应。
16. 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冰”指的是人生困境,“破冰船”指的是突围人生困境的一种手段,标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事物的热爱在帮助个人突破困境时起到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赞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线索,文中老赵和老张的人生经历是对标题的诠释,第⑥段妻子的劝解以及文末老张的话语均与标题相呼应。
三、15、A细心,手艺高超 B要求修车者擦亮车 C乐观,与时俱进 D帮助女孩并给对方介绍生意
16、(4分)联系文本内容,说说第⑤段和第⑥段两处“对手”的含义。(1)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促使修车师傅不断学习新技艺的社会环境。(2)具有高超手艺,能展现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状态的手艺人。(能够结合文本分析1分,能答出加重的中心词给满分。“高超手艺”“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出现一个次即可满分。)
17、环境描写(1分),从“夕阳镶金边”“凉凉习风”写出了黄昏十分的凉爽,体现傍晚静谧的环境特点(1分),渲染出肃穆平和的气氛(1分),烘托出师傅坦然豁达的性格(1分)。(答出三点即可)
18、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社会潮流),我应该积极面对,不断提升自己,练就一身好手艺(1分);要有广博豁达的胸襟,接纳竞争者,共同提高(1分);每天万分劳累,还能看武侠小说,听音乐,不为现实所累,要学着享受生活(1分)。
四、24. 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关。模仿“采菊东篱下”拟题,作用是增强文化的韵味,引起读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巧妙地表达出主人公悠然自得的情绪。
25. 不离题。原因是:采蘑菇、收苹果都是由采菊引起的,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有助于突出主题。
26. 运用比喻手法,把云层比作墨,把云缝里的光芒比作金龙、丝带,把落日比作红纱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海之滨辉煌的落日景象。
27. 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劳动带来的收获。如:劳动给人带来丰收的果实;劳动给人带来快乐,不仅有收获的快乐,还有亲近自然的快乐;劳动给人带来美好的品格,如让孩子变得热爱劳动等。
五、4. A (原文中描述的变化并不仅仅是花坛中鲜花的盛开,更重要的是,这些鲜花给养老院的老人家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活力。他们开始走出房间,呼吸新鲜空气,拍摄花朵上的蝴蝶和瓢虫,这种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的变化,远比花坛中鲜花的盛开更为深刻。因此,本项的解读过于简化了原文中“这样简单又深刻的变化”的含义,是不正确的。)
5. ①养老院老太太们自发捐款两千多元给张嫂,让张嫂一直惦记着养老院的老人们;②张嫂对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有了感情,不忍心丢掉,想替它们寻找一个好人家。
6. ①从“张嫂现在出息了,成了搞城市绿化能手……张嫂在太阳下晒得黝黑,拿下眼镜擦汗,眼周都有一个颜色稍淡的方框印子”可以看出她勤劳能干、吃苦耐劳。②从“你放心,遭了虫的月季,我已经自掏腰包杀了虫;生长不良的部分已经作了修剪”“有感情了。如今要丢了它们,心里也不忍”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考虑周到。③从“养老院要种花,让这里的老人家看到泼辣的颜色、兴旺的花朵”“不要钱,这是刚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可以看出她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7. 伏笔:第②段“虽然月季的朵形远没有5月份时那么硕大,有些植株还被虫子啃去了半边”。
照应:第⑩段“你放心,遭了虫的月季,我已经自掏腰包杀了虫”。作用:使文章前后照应,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
8. 既指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的花变得精神昂扬,又指张嫂从四年前还为双胞胎女儿筹集大学学费到现在成为带领大家搞城市绿化的能手,是人生的重生;还指“我”逐渐失智的父亲、坐轮椅推学步车的老人们走出房间去后院欣赏鲜花,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