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5 11:05来源:未知 人气:53
老李是一家工厂的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骨干,每天盯着排产表,忙得歇不上一口气。订单堆积如山,缺料标红一片,发货一拖再拖,工序乱得像麻花。他心累得想喊:“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老板拍桌子问:“为啥又延期?”
老李苦笑:“计划赶不上变化,物料跟不上生产 !”
工厂排产这摊浑水,到底咋回事儿?有啥招儿能救急?今天咱们就聊聊这背后的门道以及出路!
1.生产排产的简明定义
生产排程,简单说就是工厂的“时间表+任务单 ”,得定好啥时候开工、啥时候交货、啥时候备料。
2.为什么工厂排产计划这么重要?
没排程,工厂就瘫了。订单评审不准,交期瞎猜,采购不知道啥时候要料,车间也不知道忙啥,最后全线崩盘。
一般做排产计划流程 是这样的:订单来了,先评审交期(比如30天),再拆成采购、自制、委外任务,最后排出生产顺序。
1.信息模糊
产能多少?一天3万还是2万?不清楚。设备够不够?大概吧。物料啥时候到?采购说“下周差不多”。全靠猜,计划咋准?
2.协调不顺
订单定30天交期,采购按这买料,可车间工序 排不开,晚5天。结果没瓶颈的料堆满仓,关键件没影儿,插队一搞更乱,PMC天天挨骂。
3.反馈不及时
比如欠料只报“缺啥”,不报缺多少、影响多大。信息不透明 ,计划成空话。
1.先理清三件事:产能、物料、交期
想救排产,得抓住三点:产能、物料、交期 。
别瞎猜产能,问问车间:一天最多产多少?别只看订单日期,查查物料:啥时候能到?别拍脑袋定交期,算算工序:能不能干完?可以试试把这仨列清单,比Excel乱填强多了,至少心里有底。
2.用数据说话,不要单凭感觉
比如,一个订单要100件货,查产能发现一天50件,得2天;再看物料,关键件晚到3天,那交期至少5天。把这逻辑跑一遍,计划准一半。制造业有个厂就这么干,用云表做好数据集成 ,由于内置数据库,百万级数据秒相应。另一键生成手机APP,所以数据手机上也能查,欠料明细一清二楚,延期少了30%。
3.活用数字化工具,画表格随手调系统
说到数字化软件工具,现在有些的「国产效率神器 」能让系统“听你话”。
类似Excel操作,画个表格 ,数据联动起来,系统就自己跑。比如,工厂想改计划表,标上订单号、物料需求,点几下,缺料预警、交期调整全搞定。这种灵活性,比老ERP动辄找IT改代码 强多了,随需调整,真正随需而变。
编程听着高大上,但对厂里人来说,英文代码 就是天书。好在有些工具用全中文逻辑,业务熟就够了。
之前访问的一家工厂里有个老张,50岁,做PMC有20年,不会编程,却用这法子搭了个模块:订单一多,自动算瓶颈工序;物料晚到,提前吼采购。
所以,云表真正做到了:不懂代码、不会英语没关系,只要懂业务 ,会画表格,谁都能上手做个性化的管理系统,解决实际痛点。像国内的中铁十六局 、中国电信、华为、中泽重工等知名企业也都用上了它。
工厂不只是排产,还得跟上下游打配合。eversheet能接用友、金蝶、企业微信、钉钉等,甚至PAD等机械设备也能对接。更牛的是,云表能对接AI大模型,比如deepseek 、豆包、KIMI等,用来预测交期和瓶颈也很香。
从排产处处出问题,到有条不紊的节奏,工厂排产的翻身仗不好打,但不是没招儿。理清逻辑,用对工具,效率就能起飞。不得不感慨,国产科技这几年真争气,接地气的国产软件越来越多,传统工厂也能快步小跑跟上数字化浪潮了。
PS:大家有工厂或者是PMC计划员的可以一起讨论,排产怎么优化?咋解决的?用了ERP还是?欢迎一起找招儿!
文 | e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