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1 07:12来源:未知 人气:52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车房贷,这可能是大部分中年人的真实写照。不敢生病,不敢裸辞,虽然每天很累很疲惫但仍咬牙坚持,有些人不禁会担心,这么下去会不会得病…
中年家庭的累,真的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一场大病可能让一个家庭直接跨掉,重返贫穷。之前在医院做研究课题的时候,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01,中年人到底有多累
“我和老公开滴滴。。一个月万把块,自己缴金2000,加油2000,亲戚劝我买重疾险,我还是先吃饱饭吧 ……”
“36岁本命年那年意外二胎因身体原因流产,尔后由于与小人结交被当时的老板记恨,流产回来两个月被离职,拿着n+1灰溜溜走人,后面短暂找了家公司过渡,一年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职业轨道,却经常加班,家里人多有抱怨,39岁这年跳了次槽,却引发焦虑抑郁症,裸辞躺在家,最严重时下不了床,浑身没劲……”
(注:以上截图来自公开论坛)
在中年人聚焦的某论坛上,中年女性累瘫的帖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但这些“累”在现实生活中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真实案例,夫妻俩都是普通打工人,日子过得不说多精致但还算滋润。前段时间丈夫忽然间得了重病,不仅没法工作,还要花费巨额的医疗支出,妻子一边肩负着家庭的经济压力,一边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人变得憔悴不堪,整个家摇摇欲坠。
02,一人得病全家崩溃
也许有的人会想,自己收入在平均水平之上,抗风险能力要强多了,但现实并非如此。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突然找到我,给我发了一张诊断书,然后问我知不知道胰腺癌到底啥情况?找谁治疗?怎么治疗?一般能存活多久?
说实在的,当时这个问题把我问懵了,本身她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高管,按理说这种问题怎么会问到我?后来才知道她的一个长辈被诊断出了胰腺癌,可是她日常根本不认识什么医生,她问了很多人,但是都给不到什么实质性建议,实在是很心累,最后找到我,是因为我算是她认识的人里相对“偏医学”的人了。我能做的,也只是帮她推荐了一个自己认识的肿瘤科医生,让她具体去咨询一下。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尽管现在看起来网络很发达了,但是医学还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一旦遇到重疾,很多人立刻慌了。上哪看病?怎么看病?怎么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这些变成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难题。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重疾这两个沉甸甸的字。
03,为什么要为重疾做准备?
在癌症数据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40-50岁是癌症发病率的重要拐点,50岁之后的癌症发病率快速增加,而这个数据背后的压力其实都聚焦在中年人身上,甚至很多时候更聚焦于中年女性身上。
(图源 cancer research UK)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来说,中年女性个人进入了事业稳定期,家庭也进入了收入稳定期,此时大多面对着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形。一旦家庭里有人不幸罹患重疾,经济上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主流的传统家庭里,女性也承担起了更多照顾的责任。
此时或许有人会提出,只要我存足够多的钱,这些就不是问题。但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高管朋友一样,生活带来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大病重病普遍存在着挂号难、手术难、就医贵等问题,其实背后往往是诸多因素造成的。
04,关于大病,真的有钱就够了吗?
一方面,大病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其对医疗要求更高。 不少疾病往往属于长期的且缺乏明确治愈手段的。
以癌症为例,癌症本身是一个早期难以诊断的疾病,关于癌症的发病因素目前也尚不明确,尽管我们已经发现诸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致癌,但即便避开这些外界因素,机体细胞的随机复制依然会产生错误而可能引发癌症,这就使得癌症的发病极其难以察觉,而目前癌症早期筛查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导致很多时候癌症一旦察觉往往是中晚期了,而对于中晚期癌症,治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我们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诸多癌症治疗的策略,诸如化疗、放疗、手术以及免疫疗法,但目前对于大多数癌症来说,治疗依然是个非常让人头大的事情。
(图源:JUDY KEEN, PH.D. ,CANCER THERAPY WILL BE COMBINATION THERAPY March 17, 2016)
而且这种治疗对于医院的技术有极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可能只有少数医院才能承担这些重病的治疗。结果就是,面对大病重病,医疗资源相对比较紧缺。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大量的优秀医疗资源集中在了大城市,以医院评级中最高等级的三甲医院为例,基本上分布在各大城市。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大陆地区重点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排名出炉)
而在其他区域,三甲医院分布较少,这就导致不少地方,医疗资源存在不足,因此使得许多情况面对大病重病,必须前往这些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而大城市往往是人流极大、医院附近的衣食住行等都是一个挑战,这就无形中使得对大病重病的治疗就医难度也增加。
无论是经济上的负担,还是医疗上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在风险来临前做好充足的规划。
尽管这些年我国一直努力通过“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在健全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分类优化医保帮扶政策方面提到,要加强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衔接,提高保障能力。比如,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覆盖了不少重大疾病,但是医保所包含的报销范围对于重疾来说还是相对有限的。因此,商业保险中的重疾险就非常值得关注。商业保险尤其是重疾险是应对重大疾病巨额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利用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
比如下表是工银安盛人寿某款御系列重疾险产品所覆盖的重大疾病列表,涉及到了110多种重疾,而且对于重疾的定义也很明确,对每项疾病的生理状态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除110种重疾之外,还包含了40种轻症疾病和30种中症疾病。除此之外,该产品还具有不分组多次赔付的特点,比如当患者不幸罹患合同约定的“严重冠心病”可获得一次重大疾病保险金赔付,在一定间隔期之后,若该名患者不幸又罹患了约定的“较重急性心肌梗死”,可再次获得重大疾病保险金赔付,具体内容可在相关保险合同中查看。
从这个重疾覆盖范围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其能够对更多的重疾做到涵盖。因此商业保险尤其是重疾险是应对重大疾病巨额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利用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
而重疾险本身不仅可以缓解不少经济上的开支,现在更是有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来帮助患者,比如工银安盛人寿的御系列重疾险搭配“御未来”增值服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除了重疾险覆盖的疾病范围广、保障全之外,它所搭配的“御未来”增值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的日常就医过程,在辅助医疗上做出了相应的策略。
而这些策略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可以从诊疗的整个过程中看到这些服务的恰到好处。
诊前:
很多人都遇到过深夜发烧或者突发急性病不方便就医的情况,御未来的“视频医生及线上购药”服务可以邀请专业医生开启远程预诊,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协助,要是比较轻微,可以让我们放下焦虑,要是比较严重,那么也可以为我们快速指点一下做一下紧急急救,尤其是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
比如,心脏骤停是常见的急性病,这种疾病有一个黄金五分钟的说法,就是必须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进行快速的心肺复苏,否则就可能留下长久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一般来说,救护车赶到需要一定时间。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情况下,在视频医生指导下进行快速的心肺复苏就非常有必要。
此外,视频医生服务在诊前辅助上也很有必要。很多人就医时不知道挂哪个科,或者没有找对专门的医生,结果导致排了老半天队最后没解决问题。而视频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建议,帮助患者尽可能的厘清自己的疾病情形,然后推荐针对性强的医院和医生,这极大的缓解了很多人面对疾病时候的恐慌和焦虑。
诊中:
当确诊了或者疑似重疾后,如何找到更加权威的医院和专家号就很有必要了,毕竟各大医院擅长的科目还是有区别的,而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比较有限,这个时候,御未来提供的专业服务就更有意义,能够帮我们根据疾病症状快速准确的匹配到专业的医生,让看病更有针对性。
挂号难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往往是互联网挂号,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挂号平台,不少人面对挂号的时候束手无策找不到对应的地方,而到线下挂号又容易遇到号源紧缺的情况。御未来针对这方面就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专业的门诊预约,方便患者挂号,并且还提供专门的导诊陪诊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时候对医院不熟悉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全程陪同高效协调,避免贻误病情。
在诊疗过程,御未来还为患者提供国内第二诊疗意见,可以多一次听取专业意见的机会,减少误诊,提高诊疗准确性。
诊后:
诊断治疗后的康复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很多人从医院出来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忽视了症后的病情追踪和康复训练,结果病情复发健康受损。而这方面,御未来还提供了专门的院后居家照护指导,在专业的医疗人员照顾指导下让患者更好的康复。
可以看到,这些服务本身的价值对于一个身患重疾的人来说是相当大的,很大程度上帮助缓解在就医过程中的压力。重疾险产品本身赔付的金额可以去缓解资金压力,配套的增值服务可以去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就医协助,有这样一款可以给未来提供充足安心保障的产品,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大家可以上工银安盛人寿的官方网站进行详细了解。
所以,对于中年女性来说,除了给自己的未来配置充足保障外,给家里的经济支柱(比如爱人)或是孩子配置保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若丈夫的工作是家庭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旦不幸罹患重疾,家庭出现了资金断裂、就医压力,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孩子是家里的希望,为人父母,也要尽早做好打算。只有手中有钱,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当困境真的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面对,才更有信心去冲破阻碍,迎接光明。
下一篇:中年后,我成了没有朋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