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8 05:49来源:未知 人气:52
刚出生两个月
婷婷(化名)就被诊断为
三型先天性胆道闭锁
出现肝硬化、腹水等症状
唯一能救命的办法就是进行肝移植
为了延续女儿的生命
29岁的陆先生决定“割肝救女”
陆先生割肝救女,为女儿赢得第二次生命
为救自己的“心肝宝贝”
爸爸减重18斤“割肝”
2月14日,婷婷出生。回家后两三天,妈妈发现孩子全身发黄,变成了一个“小黄人”,而且大便不正常,于是到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胆道闭锁三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告诉婷婷父母,亲体肝移植是救治孩子最好的选择。
“只要能救回孩子,我愿意付出我的所有。”陆先生动情地说。为了让自己的肝脏符合移植的标准,陆先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在一个月内减重18斤。
医院为婷婷实施肝移植手术
多学科联手克服难题
宝宝获得“第二次生命”
10月14日上午,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后,亲体肝移植手术正式开始。首先是供体手术,在婷婷爸爸体内切取约210克左外叶肝脏,受体手术同步进行,完整切除婷婷的病肝并保留重要的管道,之后将爸爸捐献的左外叶植入到孩子体内。
11小时后,亲体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后的婷婷状况良好
亲体肝移植存活率高
为胆道闭锁患儿带来希望
据了解,中国80%以上的儿童肝移植,原发病都是先天性胆道闭锁。我国每年新发胆道闭锁患儿有4000多例,但仅有少部分患儿能够得到肝移植治疗。
据悉,亲体肝移植的存活率非常高,1年、5年、10年的存活率分别可达到95%、93%和91%。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存活了50多年。
为表达感激之情,陆先生一家给医院送上锦旗
儿童肝移植比成人更难
相比于成人的肝移植,儿童的肝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的移植挑战难度更高,是移植领域的“明珠”,代表了肝移植最高技术水平。
刘超教授介绍,早在2005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为一个年仅6个月大的宝宝实施了亲体肝移植,是广州地区开展的首例亲体肝移植手术,该患儿术后正常生长、发育,现在是一位健康的高中生。
转自:羊城晚报
来源: 大湾区之声
作者/来源:光明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