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个性网:专注于分享免费的QQ个性内容

关于我们| 网站公告|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新闻 热点

真实故事:邻居李大哥的坎坷人生

日期:2025/03/28 20:55来源:未知 人气:54

导读:文/秋韵全文共4099字邻居李大哥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最近碰到他家女婿,听他女婿说,老人去世之前,眼睛已经全部失明。为了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他在尚能看到一点点光亮的时候,依然每天拄着拐杖在小区花园溜达。他说身体机能好了,可能会走得急些,就不会躺倒在床上等着孩子们伺候。伺候卧床病人的难,他太有体会了。后来他果然是急病突发,几乎没用孩子们操多少心,就急匆匆走了。李大哥我们两家是八四年同......

文/秋韵

全文共4099字

邻居李大哥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最近碰到他家女婿,听他女婿说,老人去世之前,眼睛已经全部失明。为了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他在尚能看到一点点光亮的时候,依然每天拄着拐杖在小区花园溜达。他说身体机能好了,可能会走得急些,就不会躺倒在床上等着孩子们伺候。伺候卧床病人的难,他太有体会了。后来他果然是急病突发,几乎没用孩子们操多少心,就急匆匆走了。

李大哥我们两家是八四年同时住进同一个楼口的一楼对面屋的邻居。那时我刚调进城里,李大哥是作为农机人才从外地调回老家的,他是六四年大学毕业的老大学生。与他同时过来的还有他妻子,当时他妻子已经病退。脑梗后遗症挺严重,半边身子麻痹,走路勉强能歪着身子弓着背挪动,一只胳膊伸不直,手无法握拳。

当时我们住的房子,还是靠火炉子取暖做饭的老式楼房。住到一起不久,帮我带孩子的母亲就发现,李大哥每天下午下班回来,去楼外窗台下面拿煤拿柴回来,上那不多的几级楼梯,需要摸索着慢慢走,好像是视力有点问题。

住熟悉以后,他家嫂子过来串门儿说,她与李大哥是大学同学,毕业时被分配到东北一挺大的机械厂。俩人感情很好,自己却没给老李生个一男半女,总觉得亏欠男人太多。

她说现在俩人身体都不太好,李大哥眼睛是夜盲症,天一暗下来,看东西就模糊不清,这样的状态已经有几年了,也没啥好办法治愈。

说起她自己的病症,她说是气的。她说她三十九岁那年,单位调工资,按照政策,百分之四十的名额。她和李大哥各方面条件都够,在第三轮审核的时候,她被别人顶下来了。领导公布名单的时候,听到最后的审核没有了自己,她一激动,当时就晕过去了。经过治疗恢复得不错,腿脚功能都没有受到多大损伤。可是她忍受不了被人顶下来这样的结果,不听李大哥劝说,非要找领导理论。

领导给出的解释是,你们两口子也没个孩子,负担很轻,俩人一起都涨一级,别人看了自然眼红。让出一个人的名额,照顾照顾家庭条件差的人,也算是一种品德高尚的表现吧。

李大哥两口子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大嫂心里本就有个很大的结。领导这样一说,她心里的火马上压不住了。她质问领导说,调整工资按比例,上面文件已经明说,是按照工作表现。到了你们这里,变成了扶贫。我们没孩子,就活该被你们这样欺负?我该得的得不到,你们送了人情,还说是因为我们没孩子再涨就钱太多了!这是哪儿来的歪理?

激烈的争吵导致大嫂二次病发,抢救治疗以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说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再少点工资也无所谓。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事情已经这样,自己遭罪不说,也着实苦了老李。

大嫂病重以后,不得已办理病退手续,李大哥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大嫂,感到身心疲惫。想想俩人在东北工作,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妻子已经这样了,自己若再有点啥事,孤零零的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再想想工资风波,领导们的处事不公,也挺令人寒心。

刚好在这个时候,老家这边县里,因为农村改革,土地承包到户,农用机械用量大增。县里为了加强农机管理和技术培训,需要引进一些技术人才。李大哥初中同学当时任县农业局领导,他邀请李大哥回来给家乡做点贡献。李大哥很痛快地答应了邀请,带妻子离开了那个伤心地。

李大哥回来以后,同学本想安排他做农机站领导,可他一向看重技术工作,对管理不热衷,没有接受老同学安排,做起了培训技师的工作。他每天忙于工作,兼顾家里不多。大嫂那时候还会硬撑着做做饭,搬过来就托人买了洗衣机(那时候洗衣机还是奢侈品,不好买,很多人家也买不起),基本家务大嫂都勉强应承得过来。

大嫂是个非常干净要强的人,家里卫生比健全人搞得还仔细认真。每周都要洗被罩床单,洗完晾干,硬撑着自己缝制。一只手不得力,就用嘴巴协助,邻居说帮忙,她坚决不让,说这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锻炼锻炼或许能更好地恢复。

她每天都坚持在小区走走,看她吃力的样子,挺辛苦的。大概过了半年,可能劳累过度,她又一次于凌晨犯病了。俩人都是不喜欢麻烦人的人,没有打扰邻居。那时候县一级医院还没有120急救,李大哥自己跑到附近医院喊人带了担架,把大嫂送进医院。

这次复发,大嫂那半边身体更加严重了。李大哥老家哥哥过来看望他们,说你们身边没个孩子,有啥事都靠你一个人跑前跑后,实在是难。他张罗把自己大女儿过继给他们,有啥事了是个帮手。几天以后,侄女过来了,她没有像其他人家过继孩子那样改口叫爸妈,据说是大嫂的意见,她好像不是很愿意过继这个孩子。

那孩子挺心细,做事情也挺有眼力见儿,对叔叔婶子照顾得不错。后来,根据政策,知识分子农村亲属可以农转非,李大哥为侄女办理了户口,也安排了工作。又过一年,李大哥将二侄女也带出来,通过关系给找了工作。二侄女住单位宿舍,也经常过来帮一些忙。

大侄女过来的时候,大嫂就不是很愿意,二侄女过来,大嫂意见更大,总觉得俩孩子有很多行为习惯不太好,背着俩孩子经常对李大哥发些牢骚。李大哥脾气很好,妻子不高兴的时候他不与她计较争论。妻子心情好的时候,他会解劝她说,农村长大的孩子,难免做事不周到,多担待多引导吧。

有一次大嫂吃力地挪到我家,跟我母亲闲聊。那时,她已经口齿不清,但说话大致能听懂。她说恨自己得了这样的病,自己受罪还劳烦别人。说很想自己娘家亲人,母亲早就不在了,老父亲已经快九十岁了。在东北那会儿,有探亲假了,就会回老家看望老人家。现在这样子,离家近了却去不了了,想接老父亲过来也不容易,几百里的路程不算远,但不通火车,来往不方便。她说她最喜欢吃漤柿子(用石灰和稻草闷过的生柿子,这些年见市场有卖),家里有柿子树,每年秋天,父亲都会做不少,就盼着她回去了给她吃。

言语间,她也流露出对李大哥的不满,说把两个侄女都给安排了,也没想过给自己娘家亲人一点帮助。说自己如果不有病,带出来一两个亲人也是有可能的。现在俩人有点积蓄,都顾了老李那边亲戚,自己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的。

我母亲听她吃力地说这些,也只能稍作解劝,劝她想开点少生气,免得影响身体。又偷偷跟李大哥说,想办法找辆车送她回去看看老人家,老人那么大岁数了,她自己身体又不好,看一次少一次了。李大哥叹口气说,其实老人家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妻子生病,他没敢让老人知道,老人去世,也没敢让妻子知道。就这样两头瞒着,糊弄一时是一时了。听着这些,我母亲当时就流泪了。等我回来跟我诉说,我也觉得鼻子酸酸的很难过。

我们在一起住了六年,六年中李大哥侄女结婚了,女婿是一位中专生,毕业以后分配到农机站,挺文质彬彬的小伙子。

大侄女结婚以后,小两口搬出去住了,二侄女搬过来陪伴他们老两口。二侄女没有姐姐心细,大嫂为她发过几次火。可能是原本就脾气不好,也可能是因病控制不住情绪,大嫂发火的时候挺吓人的,说话不清楚,嗓门儿却很大,又哭又吼,谁也听不太清楚。那段时间,大嫂发病频率高了,每发作一次,身体机能就降低一些。

我们于九〇年搬离那栋楼时,大嫂已经卧床不能走动了,二侄女辞去工作专门在家照顾她。我去向她辞行时,她躺在床上抓着我的手不住地流泪,含糊不清地唠叨着“我为啥不死,为啥活着累人啊……”

那时候李大哥的眼疾也越来越严重,我嘱咐二侄女说:“多留点心注意你叔叔,他眼睛不好千万不能摔跤。他要再倒下,你就更抓瞎了。”

后来住得远了,工作忙,老人身体不好,没有时间去看望李大哥他们。那时候通讯也不方便,很少知道他们消息了。直到两千年我们又一次搬家,与李大哥大侄女住得挺近。一次遇到大女婿才知道,大嫂刚去世不久。二侄女前几年也已结婚,大嫂去世之前几年,李大哥提前退休,专门留在家里照顾大嫂。

说那几年,真的把李大哥累得够呛,吃喝拉撒全靠他伺候。大嫂白天随时可能睡着,到了晚上反倒非常清醒,整晚整晚不让大哥休息。大哥为了她能吃好,一直坚持每天四顿喂她吃饭,变着花样给她调理饭菜。

两个侄女有时候过来看看,看到大嫂闹脾气,总觉得她没事儿找事儿,李大哥总是说:“她已经傻了,也就几岁孩子的智力了,别跟她一般见识。她这一辈子不容易,有这口气留着,我就有个伴儿。多伺候她几年,我心里也好过些。”

大嫂走了以后,李大哥坚持住在老房子里,不愿与孩子们同住,我知道他一定是不想麻烦孩子们。我试着问女婿:“你叔叔年龄还不算大,想没想过再找个老伴儿?他这一辈子挺苦的,你婶子二十多年的病,若不是你叔叔照顾得好,恐怕早就不行了。现在,你婶子走了,你们也都过得挺好。条件允许,应该帮他物色个合适的老伴儿。他眼睛不好,有个人陪伴照顾,你们也省点心。”

可是女婿的回话,让我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女婿说:“都六十多的人了,找啥啊!我们单位站长,老伴儿没了,找了个后老伴儿,那女人就想着捞钱,搞得儿女都跟着不省心。后来儿子把那女人赶跑了。我叔现在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等将来不行了,跟我们一起住呗。”

那以后不久,我去了南方。〇八年回来一个月,在一公园遇到李大哥。他黑瘦黑瘦的,面容憔悴,腰背也有些驼了。眼睛已经看不清人了,看路也是根据光线和颜色勉强分辨。我喊他一声,做了自我介绍,他很高兴。他说知道我们去南方带孙子了,还记得我俩孩子当年帮他拿煤拿柴扔垃圾的事情。他说如今视力非常不好,大侄女不放心,把他接过来一起住。两口子都很忙,孩子上学了。白天基本就是自己在家,看电视也只能靠耳朵听。有时候待得寂寞烦躁,就出来走走。住的离公园很近,与邻居一起过来,他慢慢走走,待会儿回去的时候,邻居再带他一起回去。我说你退休费不低,找个保姆帮忙应该可以啊。他说:“侄女照顾得还行,凑合着吧!”

看着他吃力地辨识甬道,脚不敢抬起慢慢向前探着行走。想搀扶他一下,他说:“不用,我已经熟悉这段甬道,慢慢走走还行,不敢依赖别人帮忙,依赖惯了,就出不来了。”

这次遇到大侄女女婿,他说,叔叔一直到去世前,都没有中断锻炼。他一直说怕卧床不起麻烦孩子们,最后真的没有麻烦到任何人。

与熟悉李大哥的人聊到他这一辈子,人们都感叹说:“那真是个好人啊!可惜了那么好一个人却没好命!一辈子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伺候老婆那么多年,到老了自己眼睛还坏掉了,可怜啊!”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秋韵,河北人,现退休在家,喜欢讲述过去的故事。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关于我们|网站公告|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23 某某QQ个性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

声明: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