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1 01:44来源:未知 人气:53
文|大山
编辑|t
湖南打工妹到上海讨生活,遇到一位残疾大叔,本以为能相依为命,共度艰难岁月。
却不料意外生女后,惨遭大叔抛弃。未婚生女的境遇让打工妹陷入困境,顽强的生存意志让打工妹踏上漫漫寻亲路,最终为孩子挣得了养育费,也为自己赢得了美好的未来。
在高消费的上海组建家庭是需要勇气的,孩子的父亲缺乏承担责任的决心,只有这个打工妹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坚韧,不但说服父亲认养了孩子,还把孩子培养成了社会栋梁之才,最终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苦命阿珍终于获得幸福生活
孩子赵文龙在看到阿珍后,一口否认孩子是自己的,他说,这个孩子一定是阿珍外面那个人的。
阿珍没有办法,再三哀求赵文龙,可是赵文龙一是生阿珍的气,再则他自己生活还很困难,怎么可能一下养得起她们娘儿俩呢?所以,就严词拒绝了阿珍的请求。
阿珍一怒之下,把赵文龙告到了法院。在法庭上,赵文龙不承认他是这个孩子的父亲,说孩子出生的时间和他对不上,这一定是阿珍找不到孩子的父亲,才要讹上自己。
赵文龙还说,自己有缺陷,根本就不能生育,怎么会有孩子呢?这番话,不但把阿珍说的目瞪口呆,法院的工作人员也一脸疑惑。
无奈之下,社区和法院组织他们一家三口做亲子鉴定。但是赵文龙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这个孩子肯定不是他的,没有必要去医院麻烦。
所以,约好去医院的那一天,赵文龙一直没有露面,事情被搁浅了。
社区和法院工作人员再三做赵文龙工作,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意外,社区还派了专人和专车接上赵文龙到医院,监督他们一起完成了抽血。
很快,亲子鉴定报告出来了,赵文龙确实是这个孩子的父亲。赵文龙看着这个报告,久久没有说话,他不相信这个鉴定是真的,思想一时转不过来弯来。
随即,法院开始调解解决此问题,要求赵文龙承担父亲的责任,每月支付阿珍50元的孩子的抚养费。
虽然赵文龙已开始坚决不同意承担抚养义务,但是法院工作人员反复向他解释婚姻法里的有关法条,告诉他设施他做为父亲应尽的义务,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他拒不接受调解,法院就要开庭审判。
赵文龙开始动摇了,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无人照料哇哇大哭时,赵文龙心里的那点坚冰被融化了,原来阿珍并没有背叛他啊。
看到赵文龙有了松动的迹象,法庭工作人员不失时机的提议赵文龙抱一抱久未谋面的孩子。
在抱起孩子的那一刻,赵文龙被父女亲情感染了,他这个卑贱的人不但有了妻子,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孩。
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就这样,在法院工作人员的撮合下,赵文龙和阿珍又一起生活了,他们带着孩子到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办理了合法的结婚手续,开始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年幼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没有父亲的波折后,终于获得了父爱。
打工妹遇人不淑,未婚先孕不知所措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达,各类加工工厂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各地的年轻人来此打工挣钱。
阿珍也是这些怀着赚钱梦想的打工妹,希望在工厂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也能贴补家里生活。
阿珍来自湖南乡下,今年26岁,听同村前两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说,现在上海开了好多工厂,在里面干活比在农村种地挣得钱要多很多。
父母虽然舍不得她外出,但因为家里太穷,阿珍都26岁了还没发出嫁,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最终也还是同意她和村里人一起到上海打工。
阿珍先到上海的一个电子厂,在流水线上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150元。工资低得可怜,除了吃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就剩不下几个钱了。
阿珍心里很苦恼,离家这么远,干这么辛苦的工作,还挣不下钱,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她遇到了宿命中的一世冤家赵文龙。
赵文龙是上海人,因为年幼时得了小儿麻痹症,最后落下了腿部残疾。
年轻时在一家上海工厂里上班,前几年下岗,每个月领着一点补贴勉强度日。
因为家庭条件太差,所以现在都40岁了,还没有结婚。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阿珍遇到了赵文龙,赵文龙一看到年轻貌美的外乡女孩,便垂涎三尺。
于是便不停的借助各种机会接近阿珍,用花言巧语骗取阿珍的信任,阿珍看他是本地人,又这么能说,真以为他是个有本事的人。
在赵文龙巧舌如簧的引诱下,阿珍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上海,生活这么艰难,有个当地人照应也好。
就这样,阿珍和赵文龙生活在一起,过起了同居的生活,阿珍对赵文龙的关心无微不至,赵文龙也很疼爱阿珍,两人的同居生活非常甜蜜。
过了一段时间,两人产生了分歧。因为阿珍经常要上夜班,所以每次晚上回来都很晚,有些时候阿珍实在太累了,就不愿回来,谁在厂里同事那里。
赵文龙因为自己有残疾,自小一向很自卑,再加上家里贫穷,所以很渴望又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自打阿珍来打他身边,他确实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好的福气,高兴之余,他深怕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媳妇被人抢走,所以总是日夜关心阿珍的行踪。
每次阿珍晚归,都要问长问短,仔细盘查,遇到夜不归宿的时候,更是极其不满,和阿珍吵架不休,闹得双方很不愉快。
阿珍有一次真的生气了,就搬出赵文龙家,到工厂宿舍住宿。赵文龙更加认为阿珍在外面有人,自己是戴了绿帽子了。
双方的矛盾就这样越来越深,难以调节了。
但是不久,阿珍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样就没法工厂里做工了。
当她和赵文龙谈到这件事时,赵文龙很怀疑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在两人无休无止的争吵后,终于双方达成了协议。
如果这个孩子是赵文龙的,就把孩子交给赵文龙,由赵文龙抚养。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不是赵文龙的,父亲是别人的话,阿珍把孩子带走,和赵文龙没有关系。
在快要生孩子时,赵文龙告诉阿珍,让她回老家生产,因为他这里没有条件照顾,他也没有经验,不要出问题。
于是阿珍就回到老家,随后就生下了孩子。原以为,家里是她温暖的避风港,可是,父母对她未婚先孕耿耿于怀,加上村里人的风言风语,阿珍不堪其扰,只好抱着孩子来上海找赵文龙。
但是来到上海后,根本就找不到赵文龙,原来是赵文龙得知消息后躲起来了。
可怜的阿珍只好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租了一间小屋子。因为带着孩子,没法出去找工作,只好一边带孩子,一边四处寻找赵文龙。
不久,阿珍的钱花完了,没有收入来源的她,生活难以为继。周围的租户们看她和孩子可怜,就设法周济她,有的给点钱,有的给点吃的,因为孩子太小,也没钱买牛奶,就靠阿珍的母乳生存。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阿珍找到了赵文龙所在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也很同情阿珍。
为了保证阿珍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也防止赵文龙继续逃避责任,社区工作人员联系了电视台,贴身记录阿珍的寻亲经过。
在社区和电视台的帮助下,赵文龙终于无法逃避,阿珍见到了赵文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以为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了。可是有谁知道,后面还有无数的波折在等着阿珍。
毛毛收获崭新人生
赵文龙非常疼爱这个孩子,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教育,以后能走上出人头地的道路。他和阿珍商量要送孩子上学,只是家里经济太过紧张,学费无法解决。
赵文龙和阿珍便分头行动,开始四处寻找工作,打工挣钱。
阿珍先后到一个工厂打工,每日拼命的干活只为多得到一些奖金,回到家里他精心照顾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忙活各种家务,尽力为他们建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后来,工厂关门了,阿珍也失业了,她就又到一个家政公司工作,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和细心照顾,深得雇主的信任,待遇也慢慢提高了。
赵文龙也拖邻居和街道给他找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活干,多少挣点钱贴补家里开销。
虽然每天都很辛苦,很是疲劳,但每当回到家里,看到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笑脸时,他们的烦恼和辛苦就烟消云散了。
他们把女孩送到学校精心培养,孩子到也争气,虽然穿的不好,吃的也不好,但是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里名列前茅。
自小学开始,直到初中、高中、大学,孩子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向上走,最终在大学毕业时,得到了出过深造的机会。
年轻的女孩知道自己家境不好,就倍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她的努力和勤奋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回国后,很快被一个大企业聘用,担任了高级职务,有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
在孩子参加工作后,赵文龙就在家里静养,不再出去干杂活,享起了清福。
阿珍则不甘寂寞,依旧在家政公司辛勤工作,不想把家里的生活担子都压在孩子一个人的肩头。
有了两个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赵文龙和阿珍都是苦命人,他们的前半生都是困难而不幸福的。
在他们结合在一起,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本是可以过着清贫但是幸福的生活。只因为赵文龙疑神疑鬼,才使得阿珍不辞而别,引发出一段让人心酸的父女不相认的人间悲剧。
这都是赵文龙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这可能也是所有出身低贱的人的通病。
而阿珍则不然,她虽然出身农村,但农村的艰苦生活给了她一副强健的体魄,也给了她不屈不挠的意志。在孩子父亲不承认的时候,她不畏艰险,执着的为自己和孩子的幸福努力,最终获得好的结果。
在长达20年的抚育孩子成长的漫长历程中国,又是阿珍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和顽强的意志力,支撑着这个家庭走过了艰辛的日子,最终等来了难得的幸福日子。
虽然他们青春不再,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家庭美满,是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是他应该得到的。
这一切都被当地电视台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阿珍26岁为孩子寻找生父时,在阿珍36岁孩子上学时,在阿珍46岁孩子出国留学时,都找到阿珍采访,真实的记录下了苦命的阿珍的这一段真实的经历,为我们记录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结语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这样的优秀品质支撑着中华儿女走过了无数的艰难岁月,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才能延续至今,并且不断发扬壮大。
阿珍就是这些优秀中华儿女中的一员,她以自己的一己之力,不但谋求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为赵文龙和孩子的家庭美满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