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8 17:12来源:未知 人气:52
文博冰箱贴深受年轻人喜爱
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冰箱贴,在文博界掀起热潮。这款冰箱贴自上架以来,短短三个月内便售出近8万个,同时,徽章、书签、钥匙扣等系列文创产品的销售总额也突破了1000万元,成为博物馆文创圈的新晋“顶流”。
图为AR金属凤冠冰箱贴(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曾几何时,冰箱贴只是景区中默默无闻的纪念品。然而,随着年轻一代对文化消费的热爱日益增长,各地博物馆也纷纷寻求创新,冰箱贴市场因此变得异常繁荣。如今,各种别具匠心的冰箱贴层出不穷,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巧妙地拆分为五层,而天坛的二十四节气冰箱贴更是融入了落雪的创意。更有网友探索出冰箱贴的叠搭新玩法,例如将三星堆青铜面具冰箱贴与凤冠冰箱贴巧妙结合。
在社交平台上,冰箱贴相关的笔记已突破260万条。网友们纷纷晒出文博冰箱贴的精美细节,赞叹其工艺与设计高度还原了文物的韵味与气质。“这些冰箱贴实物精致非凡,透露出一种古典之美,令人一见倾心。”
有网友展示了自己的冰箱贴收藏,宛如一个小型的“文物博物馆”。他们评论道:“这些冰箱贴简直将‘到此一游’的概念具象化了!”“它们小巧便携,价格亲民,是旅行的绝佳伴手礼。” 2024年11月3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位游客在展厅内与凤冠冰箱贴“本尊”合影,此前他刚刚购买了这款别具匠心的冰箱贴。这一场景,正是当下年轻人文化消费新趋势的一个缩影。 随着年轻一代对文化消费的热爱日益增长,博物馆文创产品正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走心”又“走新”的文创产品,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8亿美元,同比增长09%,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各大博物馆的文创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截至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的年经营流水均超过亿元大关,其中部分大型博物馆的文创收入更是占到了总营收的三分之二甚至以上。
今年以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量更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截至7月,其馆外及线上销售额已显著超越去年同期,预计全年总销售额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234%。这一系列数据,无不彰显出博物馆文创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社交媒体截图
博物馆文创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开发模式。通过周期性独立研发、合作研发、代销、采购及IP授权等方式,博物馆寻找合适生产厂家或手艺人进行制作,再通过线下商店、线上商铺等渠道销售。那么,博物馆如何在众多展品中挑选出适合的元素作为主打文创产品呢?
以国博凤冠冰箱贴为例,其背后的成功并非偶然。观众对九龙九凤冠的热爱和关注,激发了国博文创团队的创意灵感。在精心策划和研发下,凤冠冰箱贴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爆款。这不仅延伸了博物馆的展览线,更成为了一个传递文化内涵和故事的文化载体。
苏州博物馆的蒋菡主任强调,在选择文物素材进行文创转化时,她更看重文物背后的文化表达。她希望通过文创产品,能够把文物的美学、历史、科研价值以及美好寓意等多重价值,有效地传递给受众。这种深度融合的方式,使得一个爆款文创产品的诞生,能够进一步反哺具体文物甚至整个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杨傲工作人员也表示,主营文创产品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代表性,能够反映博物馆的核心价值,还应兼具经济效益。他们选择符合受众消费习惯、具有广泛吸引力和市场基础的IP进行开发,以确保文创产品的市场成功。 2024年11月3日,先农坛文创空间热闹非凡。这里,同样年轻的中小文创公司展现了对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深刻洞察。专注于地域特色的文创设计博主韩锐指出,要打造爆款文创,必须注重“产品差异化”与“紧扣地域主题”。他认为,一款出色的文创产品应与众不同,通过独特的创意互动形式,如光影、机关或拼接搭建等,吸引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进而实现二次传播。同时,产品还需与所在地紧密结合,巧妙融入当地特色,以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和购买欲望。 作为一名来自新疆的手艺人,那鼎浩巧妙地将当地传统美食烤馕塑造出丑萌的形象,并赋予其神经大条的性格。他设计的“馕叔”系列文创产品独具匠心,其中一款甚至可以通过替换手持配件和移动眉毛等方式进行互动,深受大众喜爱。那鼎浩透露,他在粉丝群中经常收到的反馈是“治愈”和“亲切”。
那鼎浩介绍说,他们目前的上新频率为旺季每周两次、淡季每周一次,即便如此,顾客们仍然热衷于追捧新作。那鼎浩希望通过“馕叔”这个可爱的形象,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新疆的壮丽风景、独特特产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目前,“馕叔”系列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内备受瞩目的文创产品,有时甚至需要排队才能购买到。
2024年10月4日,上海旅游节在历史悠久的张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其中,三星堆咖啡文创快闪店“堆堆堆”成为了国庆假期的热门话题。这场活动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文创市场的繁荣也引发了人们的“冷思考”。年轻消费者对不断创新的文创产品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交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品与征集部副主任蒋名未指出,年轻一代对“中国式”审美的偏好,为博物馆文创的崛起提供了市场支撑。此外,年轻人热衷于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博物馆之旅,这种“晒博物馆”打卡的风尚不仅在青年群体中逐渐形成,也为博物馆文创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蒋名未还观察到,大众传播方式的变革也在推动“爆款”文创产品的诞生。近年来,随着直播、短视频等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一个“达人”的推荐、一个“话题”的引爆,甚至是利用“谐音”进行巧妙营销,都能迅速引发关注,催生热销产品。这种传播裂变效应,无疑为文创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更多动力。 2024年11月4日,河南博物院迎来了外宾选购文创产品的高潮。而文创市场的火爆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精品化文创产品的热烈追求。事实上,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并非断货,而是因为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有限的产量所致。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博物馆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增设了2条,目前正处于打样试制阶段。通过增加产量、优化发货流程以及开通线上预约平台等措施,博物馆正努力缓解线下排队的问题。
然而,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从业者因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文化内涵的现象。这导致部分文创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度挖掘。对此,苏州博物馆文创部主任蒋菡强调,文化传播才是文创的核心理念。她认为,尽管文创产品可以不断创新,但绝不能脱离文化传承的使命。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设计灵感才能源源不断,从而打造出真正具有价值的文创产品。
谈及文创领域的跟风现象,北京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郭万超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根源入手。“首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的自然选择,让卓越的创意设计能够脱颖而出。其次,提升文创产品的艺术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提高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类优质的IP资源,完善相关产业链,从而推出一系列文创衍生品。”郭万超强调。
上一篇:小小冰箱贴,为啥成了文创“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