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9 22:01来源:未知 人气:52
金融圈炸了!近日,网传“杭州30亿量化跑路” 事件持续发酵,百亿顶级私募证券公司华软新动力因此踩雷,并在第一时间冲上了风口浪尖。那么,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知名百亿私募证券机构为何没有发现端倪? 是风控问题还是另有隐情?且听小淼下文一一分析。
离大谱!顶级百亿私募踩雷,被骗30亿
(图片源于网络) 一则“杭州30亿量化私募跑路,引发百亿FOF私募证券公司华软新动力踩雷”的事件近日在私募圈引起狂风骤雨。资料显示,知名百亿私募FOF机构北京华软新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软新动力”)投资了30亿至深圳汇盛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盛”),但汇盛并没有直接去买产品,而是将这部分资金再下投至杭州瑜瑶,然后再下投至磐京。这种像俄罗斯套娃的投资事件最终因底层资产管理人携款潜逃海外而东窗事发。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嵌套产品的最后一层基金合同上的打款账户竟然不是产品账户,而是管理人的公司账户,所以资金等于直接打到了管理人的账户里,之后被直接转移走了,底层产品管理人一直在提供虚假估值。之前大家都没发现,最近发现它的估值出得越来越慢,甚至延期出,才导致事情败露。据称,“投前的估值表和投后的业绩全是假的” ,业界惊呼:如此奇葩无法解释。 在杭州私募跑路事件中“踩雷”的机构,除了北京华软新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外,还有多家信托公司,其中也包括云南信托。云南信托“踩雷”规模达到十亿级,另外还有多家信托机构涉及,最大一家信托涉及资金规模在30亿。根据官网介绍,华软新动力成立于2009年,公司实缴资本6310万元 ,目前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60亿元 ,服务对象涵盖多类型机构投资人,包括银行、券商、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家族客户等高净值客户。作为顶级私募机构,华软新动力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投资能力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管理总规模为160亿,这次拿出30亿——近20%体量的资金,一股脑投资至一家机构,最后被骗,怎会离谱到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华软新动力在公司官网发表了公开声明,称旗下FOF投了杭州汇盛,而汇盛先前声称自己是做量化对冲策略,后来经华软新动力调查发现,汇盛只是将资金投了瑜瑶投资的产品,后华软新动力迅速采取行动,上周已经报案抓捕产品造假的私募管理人杭州汇盛。华软新动力对下投方面的失误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不实市场传闻给投资者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
多层违规嵌套!净值业绩造假!风控都去哪儿了?****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个事件说起来其实也不算太复杂。华软新动力将30多亿的资金投资了自称做量化对冲策略的汇盛,但汇盛并没有去买股票或基金,而是做起了二道贩子,直接投资了杭州瑜瑶,没想到杭州瑜瑶也做起了通道业务,将资金再转手投资至磐京,而问题就出在最后一层,资金没有托管监管账户,直接打到管理人账户上,管理人将资金转移至海外,这比缅北诈骗案还离谱啊。 这里边牵涉好几个疑点。第一,四层嵌套已然违规,为啥没能及早发现?风控和尽调都干啥去了? 当华软新动力投资到汇盛这一步时,是正常的操作。FOF,俗称基金中的基金,投向本来就包含基金。但是很显然华软新动力被忽悠了,汇盛并没有按照自己声称的那样去做量化对冲,而是做起了通道业务。难道两者的合同里就没有对投向进行约定?投后从来不管理吗?很难不让人怀疑华软新动力其他产品的投资情况。第二,为何净值能够长期造假?为何一直不被发现? 不少投资者发现多层套嵌猫腻,是源于对深圳汇盛与瑜瑶投资旗下产品高度雷同的净值曲线,从对比图来看,瑜瑶春晓二号与汇盛资产量化对冲1号走势高度雷同,引发了汇盛与瑜瑶是通道机构的质疑。
汇盛与瑜瑶旗下产品净值走势图,数据来源:Wind。
连普通投资者都能发现汇盛做了通道业务,华软新动力居然没发现?投研能力如此不堪一击?第三,私募产品为何无托管方?无托管意味着什么? 对于该事件中涉及的底层资产磐京投资的无托管产品是否合规?此前中基协未作强制要求。不托管的资产要有资产保护及纠纷解决预案。但到了2018年,因为“阜兴事件”,中基协实操层面强制要求契约型私募产品必须托管,后续也有发文做出明确规定。也就是说,2018年的证券私募基金必须托管,由于新老划断,所以目前业内事实上还有一批正在运作的无托管的证券类私募产品。**没有托管的私募基金,意味着无监督的产品运作,道德风险极高。 产品净值是多少私募管理人说了算,无托管方复核。无资产保管方,所有资金划拨私募自己想怎么来,这就很难避免出现道德与运作风险。券商托管的主要作用是保管投资者的证券资产。 在此次事件中,作为瑜瑶投资的托管方,华泰证券在托管上尽到了哪些责任,是否有复核数据,有无发现异常?是否上报并与管理人沟通,还不得而知。此外,除了被华软新动力报案的杭州汇盛以外,杭州瑜瑶和磐京股权都曾出现违规行为。** 瑜瑶投资成立于2017年6月,管理规模为20亿-50亿元。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公司存在三年内行政监管措施、异常经营以及投资者定向披露账户开立率低等多条异常信息提示。磐京投资则已于2022年9月因异常经营,以及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被中国基金业协会注销。截至注销时,公司仍有6只产品未在系统提交清算。2023年2月,磐京投资曾因涉嫌私募违规被上海证监局进行立案调查。在此之前,磐京投资实控人毛崴还曾多次被监管调查和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普通投资者如何避坑?还能投私募证券吗?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还能投资私募证券吗?又该如何避坑呢?小淼告诉大家,不能因为一起事件而否定一个行业, 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出现个别离谱的事件。但是,投资者在投资前,除了常规操作看过往业绩等外,还需要做一些基本功。**首先, 要看管理人是否在基金业协会正常备案登记,是否出现经营异常?实缴资本有多少?有多少人有社保记录,如果过少,就避而远之。其次, 一定要弄清楚有没有托管方?托管方是谁?是否有劣迹?没有托管方的管理人千万不能投资。没有托管方,投资资金直接进入管理人的账户,跑不跑路全屏管理人的良心了。最后,** 不能买有多层嵌套的违规产品。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怎么知道是不是有多层嵌套呢,你和管理人签的合同中会约定投向,如果90%的资金都投向了不可交易的资产,那指定是通道业务,这样的也尽量少碰,连自己投研都没有信心的管理人,你怎么可能相信他能有好的业绩?当然,小淼希望,如此奇葩的事件还是少发生,同时也希望监管层能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还中小投资者一片蓝天。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