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9 22:01来源:未知 人气:52
“30亿量化跑路”事件成为近期私募乃至整个资管行业的大事件,整个事情的离奇和离谱之程度让人瞠目结舌。这不是普通的业绩大幅下降、投资失误可以解释,而极有可能是混合着产品多层嵌套、违规投资、底层资产虚假、净值造假等一系列不合理操作之下的有意合谋,当然这仅是一种指向和猜测,具体真相和背后的细节仍有待监管部门调查厘清。
但事件既出,影响已现。业内人士震惊之余,不少评论称这是“以一己之力改变行业格局 ”,跑路、欺骗的恶性事件可能会引发对私募行业更严格的监管,对标品私募等监管标准比照资管和信托等加强管理,是否会严格压实托管责任、托管成本上升,也存在这种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在各类金融活动都将全面纳入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当私募行业的一些违法违规事件频发、且性质恶劣的时候,监管力度只会更加严格。
那么,换一个角度,规模超过20万亿的私募行业(私募证券规模近6万亿) 要避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行业急需优胜劣汰、清除伪私募、淘汰劣私募。从投资的角度,也要提高投研、鉴别能力,加强尽调和合规审查,避免踩雷、减少损失几率。
❖
“30亿量化私募跑路”事件
回顾整个事件,根据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整理一些关键信息如下。
1、 11月14日,市场传言杭州一家量化私募卷款跑路,知名私募FOF机构华软新动力踩雷。随后,涉事的百亿私募华软新动力当日做了相关解释称,新动力旗下FOF下投了深圳汇盛私募(实际办公地在杭州),而汇盛先前声称是自己做量化对冲策略,后来经华软新动力调查发现,汇盛只是将资金去投了杭州瑜瑶投资的产品,华软新动力迅速采取行动,上周已经报案抓捕产品造假的私募管理人汇盛。 华软新动力对下投方面的失误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不实市场传闻给投资者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
2、 华软新动力11月14日连发两条公告及一则声明,其中一条公告提到旗下6只基金变更了基金经理,这6只产品分别是滴海新动力进取多策略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华软新动力远航FOF1号、华软新动力兴瀛稳进1号FOF、滴海新动力稳健多策略1号、新动力套利7号和滴海新动力稳健专享1号。同时,华软新动力平衡价值1号于2023年11月16日进行临时开放,临时开放日仅接受赎回申请。据华软新动力其他私募产品的投资人透露,其所投产品已经紧急赎回,而且其他人也在卖。
声明中,华软新动力称公司最终实际投资至深圳汇盛的部分私募基金产品,因汇盛私募发生违约行为导致兑付困难。 针对汇盛私募的重大违约行为,华软新动力将持续向相关基金产品的投资人进行信息披露,并针对汇盛私募以及相关环节采取法律手段,尽最大努力实现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3、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深圳汇盛、杭州瑜瑶真正的幕后老板,都是磐京投资实控人毛崴。毛崴和杭州瑜瑶的大股东杨泽斌(据称二人存在亲属关系),都于近期被公安机关调查。 这三家公司,都是“杭州30亿量化私募跑路”事件中的涉事方,磐京投资还被知情人士视为幕后主导。
4、 引爆此事件的导火索,正是杭州瑜瑶违约。有一家上市国企此前曾向杭州瑜瑶投资2.9亿元,赎回时杭州瑜瑶未能兑付造成违约。 而违约的诱因,是毛崴已于此前被有关部门控制,因无人协调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后续连环爆雷。该公司此番出事,来得十分突然。就在几天前的11月10日,该公司的一只私募产品,还在某私募实盘大赛中拿到了冠军。
5、梳理整个事件: 华软新动力将资金投资了自称做量化对冲策略的深圳汇盛,但汇盛并没有去买股票或基金,而是再次过手、直接投资了杭州瑜瑶,而杭州瑜瑶也没有直接投出去、继续做通道,将资金再转手投资至磐京,在这最后一层,资金没有托管监管账户,据称直接打到管理人账户上,最终出了问题。整个链条中,各个投资的尽职调查存在问题,托管机构给的估值表竟然是假的,没有尽到足够的复核责任。
6、 第一财经报道,华软拿到的估值表是假的,估值表是由瑜瑶的托管机构出具的,资金最终被人转走。 华软新动力方面称,后续可能会诉诸法律向托管机构要求赔偿损失。
7、磐京投资及其实控人毛崴曾多次被监管机构立案调查、处罚。 毛崴于2019年10月因涉嫌实施操作证券市场违法行为,被证监会上海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立案调查。
2021年12月,毛崴与姚石因超比例增持、减持未报告、披露及在限制期内交易大连圣亚,被监管警告,并分别罚款1500万元。之后,磐京投资又因涉嫌违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被上海证监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3万元;毛崴以及登记为信息填报负责人的白金琳,也被均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2022年6月,上交所曾发布公告称,因大连圣亚股东毛崴、姚石控制账户组曾于2017年至2019年在增持公司股份达到5%及减持达到5%时未公告,并继续交易公司股票,对二人予以公开谴责。
8、 2021年8月,中基协发布的异常经营机构处理公告显示,磐京投资[磐京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被列入了不能持续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要求的注销机构名单中,注销时磐京基金仍有6只产品未清算,最后一只产品磐京新动力1期私募投资基金曾在2018年11月完成备案。因经营异常,2022年9月磐京投资被中基协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9、 2022年6月,浙江证监局对瑜瑶投资出具警示函,处罚事由为公司旗下瑜瑶战鼓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期间,存在总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200%的情形。
10、 深圳汇盛法定代表人为张萍,2016年1月成立,曾用名为“深圳汇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7月刚改名为“深圳汇盛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公司参保人数为“0”。媒体实地走访深圳汇盛注册地、杭州瑜瑶位于杭州的办公地和注册地,“查无此处”或无人办公。
11、 根据公司推介材料,杭州瑜瑶采用量化中性、灵活对冲策略,业绩表现优异。但中基协网站等公开信息显示,杭州瑜瑶的股东、基金经理,在进入私募基金行业之前,并没有基金管理、证券投资方面的经历。 公司主要核心人员陆志强、何国清等人早前的职业生涯,几乎全部集中在纺织行业。
12、除了华软新动力之外,还有多家私募、信托公司、国资企业踩雷,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11月15日,百瑞信托澄清,称公司从未与华软新动力等开展过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公司历史及存续信托产品也从未投资上述机构的任何产品。云南信托回应,针对“杭州30亿量化跑路”事件及有关公司个别TOF产品合作方涉嫌违规违约的传闻,公司进行了排查。
另外涉及到相关私募及产品的机构,都在紧急排查风险,部分私募管理人也被合作方要求排查。
❖
投资私募如何防踩雷?
复盘整个事件,可以看出投资过程环环相扣、多层嵌套,但却每一次都疏于尽职。就像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每个人都选择了闭眼不看。
信任危机考验过后,固然不能因噎废食。从投资的角度,未来的私募应该怎么筛选、怎么投资,应该如何防止踩雷?我们访谈了行业资深风控人士,整理一些tips如下。
从机构投资的角度,
1、 在产品准入的过程中要尽到足够的义务,尽职调查要比较详细,做实质尽调、而不是形式尽调。
2、 不能只是要一个净值表、估值表,系统分析一遍结束。还要定性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多方面交叉验证,看底层的产品持仓明细等。
3、 如果是多层产品、两层或三层,还要继续穿透核查,同样的方法看下一层的数据和底层资产。
4、 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一定要投资有托管机构的管理人和产品,有托管责任可以多一份保障,防范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尽量选择托管机构等第三方出具的数据,而不是管理人自己提供的材料。
5、 由于多层嵌套,容易掩盖资金流向和底层资产的真实性,且穿透核查工作量大、耗时费力,因此尽量不要投资三层、四层及以上嵌套的产品,目前监管基本只允许至多两层嵌套。
6、 准入之后、投后阶段,定期检视和核查数据、净值表现等,尽量看到最底层的情况,检视投资操作等行为是否符合最初的合同约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不能超出投资范围,关注管理人的策略变化、处罚情况和人员变动等基本信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
1、 查询公开信息了解清楚管理人的基本情况、有无被处罚、过去有无足够的投资经验和资历等,知晓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限制;公开途径查询一下产品的具体投向和类型,和宣传推介材料是否相符合。例如,本来只能投资股票、债券,却去做了商品期货、或者其他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就要规避。
2、 定期查看私募、资管产品的信息披露,查看法定或监管要求披露的信息,例如季报和年报。看底层产品的持仓、净值变化,分析产品的投资行为是否和宣传材料一致。比如主要投资股票的产品,最后却多数买了其他理财产品,这就不太相符,需要审视。
3、 拒绝高收益的诱惑,不能仅因为宣传和推介材料提到安全、高收益就简单相信。比如规模非常小、投资经验很少、过往履历跟金融投资无甚关联的管理人,宣称业绩非常好,需要警惕。
本文由海川慧富旗下海川HighTrust首发
提示:海川慧富和海川汇富并非同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