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4 03:52来源:未知 人气:51
最近跟几个同事讨论日常生活,发现大家都有几个共同点:
1,一天并没有做什么,但到了晚上仍然疲惫不堪;
2,想到星期一要上班,从星期日下午就开始不开心,低落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周一早上;
3,计划着想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做点副业,提升自己,但到了晚上只想玩玩手机。
4,而且玩就玩吧,关键是,一玩就不知不觉玩到半夜一两点,困得要死还舍不得睡觉。
好不容易决定睡觉了,根本睡不着,躺着干瞪眼,瞪到天空发白,一看时间:五点半。
过一会儿又要上班了……
5,周末通常是在家睡懒觉,一 睡睡十几个小时,但是醒来之后,却觉得一点都不轻松。
越睡越困,越睡越没精神。
6,每天都有挥之不去的疲惫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7,疲劳无法缓解的时候,就特别想吃甜食,部分人还特别想抽烟喝酒等等来寻求放松。
以上几条,有你符合的特征吗?
如果出现以上类似的现象,说明你可能处于“慢性疲劳”的状态当中。
健康研究机构给出了一组数据: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
30岁~40岁这个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是最多的,高达58%。
亚健康状态,某种程度就是“慢性疲劳”的状态,永远都觉得睡不够,浑身酸痛难受,没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但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反而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特别是处于30岁~40岁这个区间的中年人,也就是现在的八零后。
他们承担着最沉重的压力,也变成了最“疲劳”的一代人。
挥之不去的慢性疲劳,是对健康的一种强烈的腐蚀。
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摆脱慢性疲劳呢?
你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步:调整情绪心态。
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学会一句口头禅,在自己感到焦虑的时候,对自己说一下,特别管用。
这句话是:
“那又如何?”
简单的四个字,其实很有能量!
我朋友以前也是一个心思特别重的人,每天都非常焦虑。
前段时间她刚生了小孩,新手妈妈本来就有很多不会不懂的事情,小宝宝每天都是状况频出。
让她更加焦虑了。
有一天她在收拾房间,不小心忘了孩子该吃辅食的时间,小孩子饿了一会儿就开始哇哇大哭。
朋友一听到哭声,身上马上渗了一层汗,突然这个时候她就想:
“晚吃一会儿又怎么样?几个小时之前刚吃过,这一顿稍微迟一点,不会怎样的!”
很奇怪,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心情渐渐变得平静下来。
她先麻利的给房间清洁做了个简单的收尾,然后立刻去厨房,有条不紊的开始做辅食
。
这个过程,一点也不焦虑,烦躁,做事情反而更顺利了。
那边娃哭闹了几分钟,看没人理她,她就开始自己玩玩具。
几分钟之后,朋友端着辅食出来都哭笑不得,原来这孩子也没有那么饿啊。
其实“那又如何”这种心态,可以应用到生活和职场等很多方面。
有些时候,人特别疲劳的原因,就是把很多事情看得太重了,总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其实没必要那样。
要想减轻压力,就得学会“抓大放小”,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
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把自己最重要的几件事做好,其他不重要的,大可以用“那又如何”来开解自己。
第二步:改变生活习惯。****
1,多晒太阳。
现代人大多在办公室里工作,一天晒太阳的量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日常生活里,要抓紧一切机会多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帮助你合成血清素,让人心情平和,减轻焦虑感。
2,运动。
如果实在没时间运动,可以试试去上班的时候,提前一站下车。
步行一个公交站的距离去上班,这也算是努力去达成运动目标。
还有一个办法:
你可以去学习一些在家里不借助器械健身的方法,平时没事儿利用碎片时间运动。
几个碎片时间加起来,运动量也很可观哦。
3,看感动的电影、电视剧。
建议你隔一段时间,就挑选一部令人感动的电影、电视剧,沉浸在情节里,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研究显示:
因为感动而流泪,有助于负面情绪的宣泄,缓解精神上累积的压力。
很多人都有一种体验:
看完感动的电影大哭一场之后,眼睛会感觉明亮很多,心情也会变好。
人是情绪的动物,一定要学会科学的释放情绪,给情绪进行“新陈代谢”,这样才能更快乐的生活。
4,睡前不看电子产品,把卧室的灯光调成暖黄光。
很多人睡觉之前反而变得兴奋,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一直盯着电子屏幕。
脑海中不停地输入各种网络上的信息,大脑皮层就会一直兴奋,难以入睡。
要调整作息,必须要戒掉这一点。
晚上睡前一小时,最好只看纸质书,听音乐,然后慢慢放松情绪。
用这种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改善睡眠质量。
讨论
晚上玩手机停不下来,明明很困也不舍得睡觉……
以上这些慢性疲劳的特征有你中的吗?
中了几条?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