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7 14:22来源:未知 人气:55
一、“价高者得”失效:这笔生意不寻常
全球43个港口打包出售,巴拿马两大战略港口被李嘉诚以“短平快”的方式转手贝莱德集团,整个过程像按了加速键。按常理,涉及全球海运节点的核心资产,本应全球招标、价高者得,但长和系却选择与华尔街资本“秘密交易”。有航运分析师算过账:若公开竞标,这批港口估值至少能抬升20%,但李嘉诚宁愿少赚数亿美元也要火速成交。这种反常操作,用“商业效率”解释实在牵强。
更值得玩味的是交易时机——正值全球供应链重构关键期,巴拿马运河通行费刚经历第七次涨价,控制港口就等于捏住美洲物流咽喉。华尔街日报透露,贝莱德近三年已累计控制全球17个关键港口,其背后是美国基建法案的资本布局。网友犀利评论:“这不是商业行为,是地缘政治套现。”
二、港口不是超市货架:国家利益不容切割
巴拿马运河每年承载全球6%的贸易量,中资企业在这里有超过500艘货轮的年通行需求。长和系运营的克里斯托瓦尔港,是中国商品进入南美市场的重要跳板。2016年这里曾发生中资企业货柜被恶意扣留事件,当时正是依托中方股东影响力才快速解决。如今港口控制权易主,相当于把“物流保险栓”交到华尔街手中。
这不是简单的资产买卖。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过研究:全球80%的关键港口已被欧美资本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清关延误时,67%的案例与港口运营方背景相关。中国船东协会负责人说得直白:“今天卖掉的是码头,明天卡住的是国货出海的生命线。”
三、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
李嘉诚曾说“我只是个商人”,但历史告诉我们:香港霍英东集团抗美援朝时突破封锁运物资,包玉刚80年代把船队变成“移动国土”支持改革开放。这些华商前辈证明,巨鳄级企业天然带有国家属性。反观此次交易,长和系拿到手的不仅是钞票,更是与西方资本的深度捆绑——贝莱德用港口股权置换长和在欧洲电信资产,完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利益置换。
国资委专家举过例子:招商局集团收购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时,特意保留斯方51%股权并传授管理经验,这种“共生模式”赢得当地民心。而李嘉诚套现离场的做法,被东南亚媒体形容为“刮完地皮抽走最后一根钢筋”,损害的是华商群体百年积累的信誉。
四、守住经济主权:该给资本装上“导航仪”
这次事件暴露跨国资本监管的漏洞。我国《外商投资法》虽限制外资进入战略领域,但对中资企业海外资产转售却缺乏约束。反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连本国企业海外并购都要审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建议建立“出海资产清单”制度,对能源、物流等命脉领域的海外资产转售,设置国家安全审查门槛。
珠海某国企的案例值得借鉴:其控股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在疫情期间主动降费30%帮助中欧班列保畅通,虽然少赚了数千万欧元,但换来中希两国长达十年的战略互信。这种“义利兼顾”的选择,或许才是中国资本应有的出海姿态。
五、重新定义“在商言商”
真正的商业精神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吞吐量全球第一,其秘诀在于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深度绑定。当企业家把个人财富与国运相连,商业决策自然会有更长远的眼光。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说得透彻:“李嘉诚们赚的是时间差利润,而任正非们赚的是时代红利。”今天中国需要的,是更多把港口变成“共赢桥”的企业家,而不是急着拆桥换金的套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