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1 06:44来源:未知 人气:53
央广网北京4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围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推动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有哪些有诚意的改革举措?
江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和经济大省,拥有产业技术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巨大优势,连续五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年来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各方面优化营商环境。请问,下一步江苏还有哪些有诚意的改革举措,来推动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回应表示,营商环境是非常综合的,产业配套完善是很重要的。江苏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4.1%、全球约4%,是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
以动力电池为例,江苏省已经实现产业链全覆盖。许昆林说:“我走访了很多企业,他们跟我讲,在江苏投资,70%的配套在周边就能完成。资金供应充足,去年我们新增了本外币贷款2.93万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金融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江苏省市财政、国资联动,组建规模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将很快开始投放。
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大学168所,在校生262万人,研发人员超过117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400万人。
人文环境优良,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江苏正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
许昆林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江苏将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
一方面打造更有“获得感”的政策环境。去年年初,江苏在全国比较早推出了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政策,年中接续推出28条增量措施,采取多方举措为企业减负纾困,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185亿元。今年将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提到大规模设备更新贴息,许昆林说,我们跟银行联手,企业不用申请,银行直接就把政策兑现了。同时要新官理旧账、守信践诺,以对企业的“心中有数”,做到对企业承诺的“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货船往来穿梭
要把京杭大运河全线实现二级航道等级
江苏内河航道里程2.4万公里,占全国1/5,总里程、航道网密度、高等级航道里程均居全国之首。
许昆林表示,当前,江苏建设内河航道重点放在二级航道网上,首先要把京杭大运河全线实现二级航道等级,2000吨级船可以畅行。同时,推进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打造“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
到2025年,二级航道及以上要接近1100公里,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航道“十字形”主轴,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
沿海港口方面,连云港拥有江苏唯一的30万吨级航道、全国为数不多可停靠40万吨矿石船的码头。“中亚地区都很看重连云港,我去年出访,见到他们的领导人,他们说五次到江苏,都去了连云港。”许昆林说。
数据显示,连云港与上海港合作,2023年“连申快航”突破10万标箱、增长近50%。此外,中西部有7个省份和连云港开展“无水港”“出海口”合作,去年连云港开行中欧班列806列、增长10.7%。
许昆林表示,江苏正在大力推进港口无人化作业、数字化赋能,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强化对中西部和陆桥沿线地区的服务支撑。“我们刚开始推进‘水运江苏’建设,淮安、宿迁等内陆城市已经受益。”许昆林表示,通过水运建设,江苏的产业纵深可以从沿江沿海向内地延伸,已经有一大批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开工,仅淮安在建的百亿级产业项目就达12个。
2024年3月5日,江苏南通,工人正在赶制汽车配件订单产品。
将积极开拓人工智能+制造业场景应用
会上,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介绍,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覆盖31个大类,有6个行业规模已超万亿元,拥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船舶海工装备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江苏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深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把这一“看家本领”练得更加强劲、更有韧性。
一是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江苏以数智、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焕新,省财政专门安排2亿元奖补资金启动实施化工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接下来以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契机,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设立技改项目专项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先进产能的比重持续提升。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这一制造业改造的重要举措,省财政每年12亿元专项资金,各市县40亿元用于这项工作的贷款贴息支持,目前已实施改造项目约5万个。今年的目标是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启动实施全覆盖。
二是让新兴产业“长成林”。江苏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以新能源车为例,江苏省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涵盖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条,动力电池的产销量居全国首位,仅在常州市就覆盖了动力电池生产32个主要环节的31个,集聚了30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像这样的“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在江苏的产业版图上还有不少。江苏将持续巩固放大这些集群的优势,发挥总规模超千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引导作用,努力把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让未来产业“快生根”。江苏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初具规模,南京、苏州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在国内率先突破6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量产技术,生物制造产业营收规模占全国15%左右,氢能产业形成了涵盖“制储运加用”等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江苏还将积极开拓人工智能+制造业场景应用,建立“前沿技术-场景应用-先导区”的未来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金融、人才等要素配置,在抢占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塑造新优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