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6 10:19来源:未知 人气:52
《琵琶记》是元朝末年戏剧家高明的一部经典南戏。
故事的内容是:布衣书生蔡伯喈(jiē)与赵五娘婚后很恩爱,蔡伯喈在父亲光宗耀祖的影响下去考取功名,结果竟然高中了。
高中后的蔡伯喈,被当朝二把手牛宰相招为女婿,蔡伯喈虽然表示不从,怎奈宰相家权势通天,不得不从。
后来,家乡遇灾荒,公婆双亡,妻子赵五娘背着琵琶一路乞讨进京寻夫。
蔡伯喈不得已向牛小姐哭诉家事,牛小姐表示理解,把赵五娘接入府中团圆,从此两女侍.一夫,幸福地生活着。
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不是这样的。两女侍一夫,不过是戏剧家高明,站在男人的角度意淫罢了。
01
那年,我嫁给了蔡伯喈。他是个穷书生,长得儒雅俊美,一双丹凤眼总是脉脉含情,看一眼可能就要怀孕呢。
蔡伯喈上有父母,下无良田,只靠在家招几个顽皮孩童识字。我会缝缝补补接些手工活,日子勉强过得去。
新婚不久,公公就对夫君说,家里有媳妇照顾就可以了,你就去京城考个一官半职的吧,没房没地也没后台,永无出头之日,只有高考才能改变人生。
应该说,我公公虽然身居乡村,但是眼界还是比较宽的,看待事情比较通透。
蔡伯喈不肯去,毕竟我们才新婚。
婚前只是媒妁之言,婚后才彼此见了面,自然浓情蜜意,所有恋爱时缺少的环节,也想在婚后补回来。
但是,老人的话不能不听,而且也是正理儿。男人就要有事业,不能过多纠结于儿女情长。
于是,蔡伯喈就进京赶考了。
我去送他。
那一段路,仿佛是此生最长的路,我的泪止不住地流。
“伯喈,无论是否高中,都要早早回来,免得我牵挂,还有,外面的野花不要采,野花是向路人绽放的,家花却是为你独开。”我的小心思,都在细细叮嘱中。
蔡伯喈温柔地笑了,他轻轻抚摸的我的长发,这是他能表达爱意的唯一方式,毕竟路上人来人往。
但这摸头杀,也足以让我此生难忘。
蔡伯喈最大的优点就是暖,而同时对应的缺点也是因为暖,而不懂得拒绝。我怕他被野花吸引,所以才担心。
蔡伯喈终于踏上进京之路。
本以为,当年若不中,蔡伯喈就会返还家乡,谁料他这一去,竟然三年没有音讯,那时交通不发达,通信也不方便。
我每天站在村边的路口,苦等邮差路过,偶尔路过,却也没有我的信件。
我有了不详的预感。
02
我的预感,竟然是不可逆转的大自然。
蔡伯喈走的第三年,家乡遇灾荒,家中没有男人操持,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我把米面做给公婆,而自己则挖些野菜树皮,就着米糠熬粥吃。
后来,家里一粒米也没有了,公婆吃不下野菜树皮。
我想与其坐在家里等死,不如走出去寻找蔡伯喈,如果他混得好,没准我们都有救了。
公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意举家逃荒。
环顾家徒四壁,再无值钱的东西,只有挂在墙上的琵琶,可能是唯一值钱物,但也没有人买,都在饿肚子,谁还有闲心情弹琵琶。
那是我的父母,给我的陪嫁。
想当年在家中,我也是文艺女青年,如果不是婚后生活窘迫,这个爱好我会坚持下去的。
我背起琵琶,扶着公婆走上漫漫寻夫路。
03
路上都是逃荒的人,随时都有人倒下。
我的心里充满恐慌。因为都在逃难,谁有心情听曲,我的琵琶毫无用武之地。
每走一段路,我都要安顿好公婆,然后去乞讨。
我碰到无赖,强拉我陪睡才肯给一个馍,我含泪拒绝了。
我在垃圾堆里翻找,只要是能咽下肚子里的东西,我都翻出来,哪怕是一片烂菜叶。
那天,翻到半个发霉的馒头,我紧紧捂在胸口,生怕别人抢走,踉跄着跑回去给公婆吃。
公婆拿着馒头,彼此谦让着,都不肯吃。
我悄悄退出来,一边啃树皮汁,一边流眼泪,“我的伯喈呀,你在哪里呢?可知我们受的苦楚.......”
我们走得像蜗牛那样慢,京城遥遥无期,公婆却无力支撑双双病倒了。
公公嘱咐我,一定要找到伯喈呀,否则我死不瞑目呀。公公咽了气。
婆婆抖索着从怀里掏出那半个发霉的馒头,塞在我手里,嘴唇蠕动着,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便也跟随公公而去。
面对公婆相继离去,我的反应不是哭,而是用力咽下那半个馒头,我已经好多天没有吃一粒米了。
我要积攒力量,掩埋公婆,哭,又有什么用呢?
04
荒凉无人的山坡下,我没有任何工具来使用。我用手去捧土,然后放进布裙里,一兜兜地来回倒着。
我记不清自己来回走了多少趟,用手挖了多少捧土,只是最后,我的双手已经血淋淋黑乎乎的,才把公婆掩埋好。
我又搬来几块石头摆在坟前,用流血的手指写上公婆的名字,以便日后来相认。
前路漫漫,我收拾起悲伤往前行。越往前走,生计可以解决了,因为走出了灾区,已经可以讨到饭了,而且,我弹唱琵琶时,也有人肯给赏钱了。
可是,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夫君呢?
后来,我想出一个方法,把自己的遭遇改编成曲,走到哪里唱到哪里,这样,也许会有好心人告诉我,是不是曾遇到过蔡伯喈。
记不清走了多少天,终于,我来到了京城。
繁华热闹的街头,往来穿梭的商贩,穿着不同衣服的行人,还有诱人的小吃,都扑面而来。我有些慌乱。
在菜场的一个角落里,我开始了自己的卖唱生涯,因为京城太大了,我不可能每条街道去找,不过,只要有菜场的地方,就会有人,高低贵贱都要吃菜吧。
也许,听了我的琵琶弹唱,没准就会有人知道蔡伯喈的下落,而守着菜市场,我也能捡些菜叶吃。
那天,我正用心弹着琵琶唱:我的夫君名叫蔡伯喈.......
一个衣着华丽的人指着我训斥说,不许唱蔡伯喈的名字,这是我们家姑爷的名字,再敢胡言乱编地唱,就把你送官治罪。
我吓得不敢说话。
待那个人走远了,我才战战兢兢地问周围的人,他们告诉我,那是当朝牛宰相的管家,每天来菜场买新鲜菜肉。
宰相家的姑爷叫蔡伯喈,世上真有那么巧的事情吗,毕竟,我的公公在给夫君起名字时,已经很古怪了,单是一个喈(jie)字,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结巴,谁还会取这么古怪的名字呢?
我决定去宰相家探一探。
05
我在宰相家大门外守了几天,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我的夫君蔡伯喈,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中走过来,他面容如玉,衣着华美,而我面黄肌瘦,破衣烂衫。
彼时横亘在我们之间的不再是距离,而是贫与富,高贵与卑微。
蔡伯喈走近了,走近了......难道,他真的是宰相家的姑爷吗?
是与不是,我已经来不及去辨别,我猛地冲过去,颤抖着嗓子喊了一声,相公.......
蔡伯喈被惊到了,他的脸上有惊讶、惊喜、喜极而泣、而后是恐慌,还有无法掩饰的疏离感。
官役们上来拉扯我,我拼力挣扎着,“伯喈,我是赵五娘呀,我是赵五娘呀,你不认得我了吗,我是你的妻子呀。”
我无力而又拼尽全力呼喊着。
终于,我看见蔡伯喈向我伸出了双手。我两眼一黑,昏了过去。
后面的桥段,就是剧作家高明写的那样。
我被接进宰相府里,蔡伯喈向牛小姐哭诉了家有原配的事实,而牛小姐不仅原谅了他,还很得体又大方地接纳了我。
牛小姐长得粉面桃花,尤其是笑起来,眉眼弯弯如柳叶。
每天,我有奴仆侍候,我竟然过起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蔡伯喈后来给我解释是,他高中状元,本来想回家乡去接我们团圆,结果却被宰相相中,强行招他入赘。
他本来不想从,但是皇帝也出面了,皇帝听说宰相要招新科状元为婿,就赏了许多礼物。
毕竟,状元是国家的栋梁,宰相此举也是为国家挽留和拉拢人才。
所以,蔡伯喈也不敢说家有原配,就与牛小姐结了婚。
蔡伯喈说,婚后曾经派人去接我们,派去的人回来说家乡遇灾,找不到人。
听说父母已经过世,蔡伯喈忍不住落下泪来,当即吩咐下人,按照我说的地址,把公婆的骨骸寻来重新下葬。
我看见,下人们还把带着血字的石头也寻了回来。
想起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我已经流不出眼泪,心里一直在滴血。
06
所谓的幸福,在牛宰相六十大寿那天,戛然而止。
那天,宰相家里来了好多客人,都是当朝的官员来给宰相祝寿。
除了祝寿的人,宰相家还请了当地演艺界名流演出助兴。
在宽敞的大厅里,各路戏子粉墨登场,有唱的,有耍的,也有变脸的,叫好声此起彼伏。
牛宰相手捋胡须面露得意的笑容。
我的夫君蔡伯喈和牛小姐,也端坐在宾客间,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我在杂技演员退场的时候,没有任何通报地上场了。
我穿着来时的旧衣裙,只不过已经让我缝补得很漂亮,我把所有的窟窿都绣上各种不同的花草以及蝴蝶。我的手工是流的,所以,旧衣裙看起来,还有一种朴实厚重的美。
怀抱着那把旧琵琶,我款款走进大厅。
坐下,试弦,我素手轻弹,琵琶声声,如泣如诉。
我把自己婚后的人生,全部融入琵琶里,伴随着琵琶声,故事也缓缓流入在座每个人的耳中,他们听得痴了。
我控诉了蔡伯喈隐瞒事实,家有原配却在外娶妻,没有孝顺父母,任他们在荒年饿死,说什么身不由已,不过是贪图富贵罢了。
我不用抬头,就已经知道,蔡伯喈早已经又羞又怒,而牛小姐已是柳眉倒竖,只不过不能当场发作而已。
在座的大臣们议论纷纷。
牛宰相震惊了,他没想到丑事出在自己家里,这让他丢脸丢大发了。
牛宰相拍案而已。
蔡伯喈早已吓得伏地讨饶。
家有妻子,当日为什么不说,你让老夫情何以堪?牛宰相先发制人。
蔡伯喈叩头如捣蒜。
牛小姐也跪下来替蔡伯喈求饶。
我在心里笑了,事情真的如我想的那样来发展。
07
牛宰相极其大度,他慈祥地对我说,“既然你是伯喈的原配妻子,那就先进府里吧,我让他好好安置你。”
大臣们纷纷站起来为宰相点赞,真的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仅没有追究姑爷隐瞒不报的罪责,还大度地接纳姑爷的原配,这样的宰相,才能堪称朝堂的楷模。
我款款跪下说:民女此番前来,并不是想进宰相府,我只求与蔡伯喈解除婚约,然后放我离开。
牛宰相老奸巨滑,听出了我的话中之意。
我知道,牛宰相心里恨不得将我乱棍打死,但是在面子上,他还得装出为民作主的样子。
牛宰相厉声呵斥蔡伯喈,当场写下解除婚约的文书。
我不肯说休书,因为不是他休我,而是我休他。
解除婚约,我们之间再无纠葛。
我向宰相道谢,然后,脚步轻快地走出了宰相府。
一刻也不能停留,我出了宰相府便疾步如飞,我是决不会让陈世美破庙杀妻的事情出现。
是的,从进入宰相府,我就已经嗅到了杀机。
08
蔡伯喈是被迫与我相认的,他只是没有想到,我竟然跨越万水千山来寻他。
当时在府外,有许多人在看,他不得不相认,并把昏迷的我抱入府中。
他向牛小姐下跪认错,坦白自己在家乡有妻子。
只不过当时,牛宰相招他入赘时,他的内心也是挣扎的。
毕竟,和老家的妻子父母比起来,权势与富贵占了上风,这是通往人生巅峰的捷径,蔡伯喈思量了,最后做出舍弃妻子父母的行为。
而我是如何知道蔡伯喈的狼子野心呢?
我只是说出掩埋公婆的大致位置,他就派人找到了,那么,整整三年,除了他高考之外,他是有许多时间可以回家的,可以找我们的。但是,他没有。
虽然从前车马慢,但是再慢,心中若有对妻子父母的爱,万水千山又如何呢?
把我接入府中,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蔡伯喈不知道,我们的事情外界知道的人有多少,所以,他在静观其变。
而牛小姐表面上接纳我,心里已经是醋意满满,即使蔡伯喈对我已经连眼皮也不肯抬,她还是不能容忍,一个乡下女人顶着原配的头衔生活在她身边。
葵伯喈和牛小姐,都想杀掉我。但是不得不暂时把我关在府中。他们派人侍候我,锦衣玉食,无微不至,但却极力隐瞒我的存在,包括牛宰相也不知道。
蔡伯喈想等事情稍微平息再下手,毕竟,当时与我相认时,还有官差奴仆在场。
牛小姐是想等她父亲过完大寿,再对我下手。
我是偷偷听到奴仆们的对话:这个女人太可怜了,死到临头还不知道。
我又如何不知道,只是我已经被困在府里,寸步难行。
宰相大寿时,我才找到机会,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那就是当场公开一切。
堂堂宰相,无论多么恼怒,都不能当众对一个万里寻夫的女人治罪,何况,还有许多官员在场,即使他想执意冶我的罪,他的对手也会在朝堂参他一本。
所以,宰相是有顾忌的。
我必须在堂上,把自己的苦楚倒出来,让宰相家理亏,让蔡伯喈当众与我解除婚约,那么,从此桥归桥,路归路,我们再无瓜葛。
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世人知道蔡伯喈的丑陋嘴脸。至于牛宰相如何处置他,牛小姐以后如何待他,他又如何在朝堂上再次洗白,那就是蔡伯喈的事情了。
09
说我炒作也好,搞事情也好,我必须要往大了弄,否则我是无法脱身的。
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明立场,拿了解约书,昂首快步走出宰相府。
出了京城走小路,我终于远离了是非之地。
我并没有委屈地活着,而是依然活跃在一个人的舞台上。
我弹着琵琶四处卖唱,把蔡伯喈嫌贫爱富,抛弃妻子,不事父母的事情,唱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
因为我的琵琶声里,代表了许多妇女的心声。当时宋代,就流行这样的现象,书生一旦高中,为了攀附权贵,往往抛妻弃子另娶。
我的控诉,引起了听众的共鸣,所以,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我的故事。
我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因为我的传唱而一直不衰。
元朝末年,我早已作古,但我的故事依然在流传。
有个不得志的戏剧作家叫高明,偶尔在酒肆茶楼,听到别人传唱我的故事,就萌生了改编的意思。
只是,我当时创作的《琵琶记》版本,一经唱出来,就会引起许多听众对负心男人的口诛笔伐。
高明也是男人,有点男权意识。所以,他就自作主张,把结局改了。
这就是后来蒙骗世人的《琵琶记》,大结局是赵五娘与牛小姐,两女侍一夫,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敢打赌,高明在写这部剧时,脑子里一定塞满了浆糊。
我,赵五娘,会弹琵琶,能编会唱,而且手工极佳。从精神到经济,我都很独立, 我怎么可能自降身价,去两女侍.一夫?
我的个性,不允许任人践踏,又怎么可能让那个负心男人践踏,想多了。
别和我扯什么,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是正常的,话说西晋文学家潘安,曾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有颜值有才华,终生只娶一位妻子。
同样是男人,为什么潘安能够对妻子忠贞不渝,即使妻子逝世,他也不曾续娶。
说白了,不过是有些男人骨子里过于自恋,男权意识浓厚,从头骚到脚罢了。
所以,当你们听到正版的《琵琶记》时,就可以把高明的《琵琶记》扔到垃圾桶里好了。
两女侍.一夫,呸,那不过是大多数男人的臆想罢了,该醒醒了。
Ps:我曾经给元朝戏剧家高明写过一篇文章,《不为名利惑,入戏三分痴》,发表在《百家讲坛》杂志上,当时只是表扬他,为了写剧本如何执着。
后来简单读了下他写的《琵琶记》,当时印象就不好了。这部剧之前流传的版本,就是谴责负心男,他则改成大结局团圆,两女侍一夫,脑子肯定进水了。哈哈,所以,就给他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