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5 12:09来源:未知 人气:52
莫负韶华,逐梦前行。在中国美院本硕博连读期间,秦瑞把挑战自我这四个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待艺术他始终保持着一股“钻劲儿”,在前行道路上日复一日默默付出,不断探究提升专业技能。
秦瑞,山东滕州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导师陈大中教授,沈乐平教授。现为杭州市青年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北京人文大学客座讲师,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客座讲师。
秦瑞自述: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自己学习的重心主要是放在对技巧的探索上,而这种对技巧的沉迷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因此这两年学习的重点主要放在对结字造型和作品格调上的调整。作为博士来说,自主时间相对较多,因此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解决过往留存的诸多问题,在不断解决疑惑的同时,逐渐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学习的视角和维度也越发宽广。同时在老师和朋友的专业加持下,能学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01:02
学术简评
秦瑞从本科到研究生随我学习书法、篆刻将近七年了。在这七年中,他在书法与篆刻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行书创作方面,注重文字的造型与力量的展现,并且已有了一些个人风格的追求,这在在读学生的身上,是非常难以见到的难能可贵的艺术品质,希望他能不断深入下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篆刻艺术家。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大中
秦瑞同学在国美经历了本、硕、博之完整的学历教育,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较为深入,对传统书艺、对历代经典,一直秉承着持敬之态度——故基础扎实,于各类书体书风之领会、体悟,皆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其要点所在,兼擅工放,规模初具。创作实践之外,亦十分重视学术积累:数年间,通过大量阅读古典文献、书印史论、乃至版本校勘、中西方美学诸领域,无不态度谨严,由此不断开拓自身的学术视域、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要之,秦瑞博士既具有潜质又有相当可塑性,不仅天资聪敏,亦有钻研精神,且甘于“寂寞”,异日克臻自立之境,可不待言。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乐平
《浮生六记选抄》
师友说
我认识秦瑞有很多年了,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真实。在秦瑞看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在他那里好像没有什么故意迎合。当他对你有什么意见时,都会直接指出,从不藏着掖着,有时确实也让人着恼;但在你需要时,他又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不求任何回报。这样的性格和处事,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并不是成熟的体现,甚至有点“傻”。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傻”,让他拥有着很多真心的朋友,大家也都愿意跟他一起玩。有时候我想,他专业上的成功,应该也有着这种“傻”的影响吧。作为好朋友,我希望他能保持这样的“傻”劲,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师、博士 贺维豪
在艺术上,秦瑞兄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与出色的艺术才情。从本科到硕士再到目前攻读博士学位,不仅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也在业界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这与他长期以来笃实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实践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对待艺术始终保持着一股“钻劲儿”,在不同阶段常常会冒出新想法、新感觉,甚至也不时会半夜突然来电和你交流看法意见。无论你是倾听者还是争辩者,他都能把自己最直接最切身的感受与认识与你分享。这就是秦瑞,一个真实、不羁、敏行、幽默的老友,衷心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这样的“钻”与“真”,希望他越来越好。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师、博士 冯立
在美院读书期间,秦瑞在专业学习上十分用功,经常是教室里最早来且是最晚走的那个人,耕砚之余,又喜欢读书,使得他在专业上的进步很快,成为了同学们的榜样。他在书法创作上,诸体兼善,尤其以行草书和楷书最为擅长,笔下所书,潇洒出尘,清朗俊逸,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他的篆刻作品主要取法汉印和古玺,以写意见长,追求宽博开张的气象和古质雄浑的意味。近年来,他又在甲骨文和简牍风格的创作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也颇见其独特的想法。其书法、篆刻能在同龄书家、印人中桀然特立,正缘于他一直以来孜孜不断的追求和思考,这也是作为同龄人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期待秦兄日后取得个好的成绩,作为他的同窗,共同学习,亦我之幸。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西泠印社社员 金恩楠
《李白诗抄》
《毛主席诗抄》
《忆江南·春去也》
《超然台记选抄》
《茶疏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