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7 18:40来源:未知 人气:53
在绿意蔓延的五月,江苏某小镇的早晨格外宁静。小镇外围的麦田随风起伏,犹如金色海洋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此时的孙浩,一位在上海忙碌的软件工程师,正在列车上踏上了回家的路。
窗外景物的变化像是快进的电影,孙浩的心绪也伴着轨道的节奏起伏跳跃。五一假期对于他来说是难得的休息机会,更是去观望老家变化、看望母亲的时刻。母亲田芳,已是花甲之年,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和弟弟孙明及其妻子李华同住。
孙浩记得上次视频,母亲的头发又白了许多,背也更加驼了,但她总是笑着说:“我很好,你就别担心。”电话里的嘱咐常常在耳边回荡,孙浩明明能感觉到母亲话语中的压抑和无奈。尽管这样,每次挂电话前,母亲都会强调,“明和李华都对我不错,你工作忙,不用常回来的。”
车厢里人声鼎沸,孙浩回想着父亲生前的叮嘱,他总说:“家,永远是你的港湾。”父亲走后,这个家还是从前的那个家吗?
身旁的乘客正在和孩子通话,那亲切而温馨的声音让孙浩的思绪一时回到了童年,在那个充满笑声的家中。孙浩轻轻闭上眼睛,父亲的身影和母亲年轻时的笑颜在脑海中慢慢交织。
列车最终滑入小镇站台,孙浩迈出车厢,深深吸了一口家乡的空气,仿佛能嗅到母亲厨房里传来的饭菜香味。他匆匆往出租车站挥手拦了一辆车,“师傅,去文昌路。”
车上,司机热络地攀谈,“五一回家团聚啊,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大城市,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吧?”司机笑着说。
孙浩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是啊,很久没回来了,想家了。”
车子驶进了熟悉的街道,孙浩的心越来越近。到家门口,只见母亲已在门口迎接。
“浩浩,你回来了!”田芳脸上堆满了笑容,但褶皱间不难看出岁月的痕迹。
“妈,我回来了。”孙浩走上前,紧紧抱住了母亲。
“都瘦了,是不是在外面受苦了?”田芳关切地打量着儿子。
“哪里,公司里工作压力大些,但都挺好的。”孙浩心中黯然,毕竟相见不敢吐真言。
正在这时,孙明和李华也从屋里走出来,孙明首先开口,“哥,回来了啊,这次待几天?”
孙浩笑着回答:“这次我请了长假,可以好好陪陪妈几天。”
李华在一旁冲着孙浩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说:“既然回来了,就好好休息休息。”
言语间,孙浩察觉到了一丝冷漠,但他并未多想,只是淡淡地回应:“谢谢李华。”
餐桌上,孙浩看到了久违的家乡菜,母亲的手艺依旧出神入化。然而,他发现母亲夹菜时的手微微颤抖,盛菜的笑容中似乎隐藏着些许疲惫。
“妈,您辛苦了,做了这么多好菜。”孙浩温和地说。
温馨的晚餐过后,孙浩提议带全家去附近的公园散步,但李华却以太累为由拒绝了,孙明也因此留了下来。孙浩和田芳只好两人相伴而去。公园里的灯火辉煌,儿女的欢声笑语让田芳不禁回忆起孙浩和孙明小时候的情景。
“浩浩啊,你记得小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到这个公园吗?”田芳感慨地问。
孙浩点点头,“当然记得,那时候我和孙明总是追来跑去的。”
“是啊,你爸爸也经常陪着你们。那时候,家里人总是欢欢喜喜的。”田芳的声音里带着些许哀愁。
孙浩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心中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安,“妈,家里最近怎么样?李华对您好吗?”
田芳顿了顿,试图带着笑容回答:“行啦,都挺好的,你弟媳妇也不容易,一个人在家里。”
对话间,孙浩总感觉母亲有些话刻意隐瞒,但他并未深究,轻轻地转换了话题。
回到家中,孙浩偶然发现客厅的相册中照片发黄,凹凸不平,似乎曾被湿气浸泡,忍不住问起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孙明随口回答:“哦,那是前段时间房顶漏水,不小心弄湿了的。”
孙浩皱了皱眉,“房子还漏水?为什么不早点修呢?”
孙明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没事,就那么一次,不是大问题。”
然而孙浩心里明白,如果只是偶然,母亲不会让照片这样。「妈,如果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我会处理的。」孙浩坚定地说。
田芳却摆了摆手,「没事,都是小事,别让你分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浩开始注意到家中的氛围并不像他初来时感受到的那般温馨。尤其是李华对待田芳有些不耐烦的细节,比如母亲端茶倒水时的感谢,李华总是敷衍地应付两声,甚至有时语气中带着不耐。
有一天早晨,孙浩还没起床就听到了一些争执的声音,他半睁开眼,听见厨房传来李华略带不满地声音。“妈,你这个浆糊打得也太稀了吧,怎么吃啊!”
田芳低声道歉之余,试图解释,“我觉得这样口感更好一些。”
李华不满的声音越发高了,“好不好吃我还不知道吗?你少插手,不然连早餐都吃不好!”
孙浩起身,来到厨房,很自然地接过了母亲手中的勺子。“我来做吧,妈妈做这么多年饭,也该让她休息一下。”
李华见状只得无奈地退开几步,但眼神中的不满仍未退去。
晚些时候,孙浩借着陪母亲去菜市场的机会,小心翼翼地探询那天早上的事情,“妈,李华是不是总这个态度啊?”
田芳止住了脚步,沉默了片刻后低声说:“她也有她的难处,你别和她计较。”
孙浩的担忧加深了,“难处可以理解,但不能拿您出气啊。”
田芳微微叹气,“这是儿媳妇,她也是家里人,我懂。只是,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有点孤单。”
孙浩不知该如何安慰,只得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在菜市场里,他尽力挑选母亲喜欢的食材,希望这些小小的关爱可以温暖母亲的心。
那天,孙浩因工作提前处理完毕,决定提前回家给家里一个惊喜。站在家门口,他预想着家人看到他时的笑脸,推门却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
“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李华的声音高高在上,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
田芳的回答带着哭腔,“我真的知道错了,那…那我以后注意就是。”
孙浩蹙眉,步伐加快,推开了客厅的门,只见田芳慌乱中想要收拾桌上打翻的茶杯,而李华站在一旁冷漠地指责。
“这就是您一回来就看到的吗?这都什么时候了,连个茶都端不稳了!”李华注意到孙浩的到来,语气却没有丝毫缓和。
孙浩在门口站定,声音坚定而严肃,“李华,发生了什么事,用得着这么大声吗?”
李华没有料到孙浩会突然出现,有些慌张,但很快振作起来,“你来了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你妈不小心,我教训几句。”
孙浩走向母亲,低下头询问,“妈,您怎么了?”
田芳的眼里含着泪水,她不想在儿子面前控诉儿媳,“没事的,我自己不小心。”
这时,孙明也从外头回来,听到争吵声急忙问:“怎么了,这是?”
孙浩转身面对弟弟,“李华说妈把茶碗弄翻了,所以……”
孙明望向李华,似乎在寻求什么解释,李华却抿了抿嘴,不再言语。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孙浩叹了口气,“我们是一家人,无论有什么问题,大家坐下来好好说,不应该大声吵闹,特别是对妈。”
孙明嘟囔了一句,“哥,你不知道,妈老是这样...”
“够了!”孙浩打断孙明,“我看到的不是妈做错了什么,而是李华的态度,你难道没看出来吗?”
田芳这时也开口了,“其实,我都习惯了。”
孙浩脸上的愤怒不加掩饰,“习惯并不意味着对。”
李华见形势不对,试图缓和,“孙浩,我知道我发脾气不对,我会改进的。”
孙浩冷静下来,“改进是好的,但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田芳则小声说,“你们都忙,我不想添乱。”
孙浩握住母亲的手,“家里有乱,那更要解决。”
一番对话后,孙浩终于理清了矛盾的真相。原来,自从孙明转行做生意以来,家里的经济压力加大,而且生意并不顺利,李华对此感到不满,却无处发泄,只能把怨气撒在最容易的目标——田芳的身上。
“我不是故意的,我…”李华有些动摇,眼里闪过愧疚,“我压力大,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
孙浩凝视着李华,“说出问题才有解决的开始,我们都是家人,困难要一起面对,不是吗?”
可能是孙浩严肃的态度让大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客厅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孙明扶着李华的手,“对不起,是我不够好,没能好好照顾你。”
孙浩看着李华,“我希望我们能重新开始,当做今天没发生,但从今往后,我不希望再听到类似的事情。”
李华点点头,“我知道错了,对不起。”
田芳看着这一幕,眼中的泪水渐渐凝固成了希望的光芒。
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后,孙浩认识到家庭关系亟需改善。他建议家庭成员每周至少聚坐一次,共同讨论家事,使每个人的声音和担忧都能被听见。
几天后的晚餐,孙浩率先打破沉默,“今天我们开个家庭会议吧,让大家都说说心里的话。”
孙明有些局促,但点头同意,“好,我先开始吧。我知道生意上的困扰影响到了家庭,我会努力让情况好转。”
李华深呼吸,“我必须道歉,我知道我做错了,向妈说的话,我都后悔了”。
田芳微微一笑,示意李华没关系,“我们都是家人,说开了心里舒坦。”
孙浩看着每个人,“关键是我们要支持彼此,不是吗?”
“对的,以后我也会多关注妈的感受,多承担家里的事。”孙明迈出了向前的一步。
李华轻轻握住田芳的手,“妈,我以后会做得更好。”
家庭会议成了他们表达彼此关心的小仪式。不久,生活的气息开始回暖,李华更是经常和田芳一起做家务,交流心得。
时间在这种温暖中悄悄流逝,孙浩的假期也接近尾声。在他即将回上海前的那个早晨,母亲田芳寂寞地看着窗外,仿佛在思索些什么。
孙浩走到她身后,轻声问,“妈,我走了,你会不会又感到孤单?”
田芳转过身,眼中充满信任与坚定,“有了你们这次的努力,我相信,家,会越来越温暖。”
孙浩微笑着抱了抱母亲,“那我就放心了。”
临行前,孙浩、孙明和李华都互相承诺,将继续付出努力,维持这份新生的家庭和谐。
车站外,孙浩举目眺望着渐行渐远的家乡小镇,心中涌起了无数的感慨。五一假期的意外之旅,成就了家庭和解的第一步,而他坚信,田芳的笑容将会更加频繁。
孙浩在回上海的火车上窗外望去,思绪万千。外面的风景在后退,而家的温暖在内心升华。正如他小时候经常问自己的那个问题:家,不就应该是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吗?